这段时间,高考成绩公布了,看到好多视频拍的考生同家长查到分数后喜极而泣的镜头,替他们高兴。
听公司妹子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的是根据一段齐桓公同管仲、鲍叔牙的故事简介,要求写评价和感受,于是搜了下真题。
题中所讲的,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史上很有名,《东周列国志》描写的更是精彩。笔者有冲动重温一下,同时也跟大家分享。
一、管鲍出身
两个人都是底层出身,管仲家境贫寒,鲍叔牙家里却富裕。
二人合伙做生意,赚钱时,管仲总是多拿利润,弄得旁人都看不过眼,而鲍叔却同情管仲家里穷,丝毫不介意。
二人到军队里服役,管仲总是冲锋在后,撤退跑前,被大家所不齿。鲍叔就跟大家解释说,管仲家里有高堂老母需要赡养,他不能轻易死伤。
平时管仲对事物做个判断、对未来做个预计、给行事想个主意,总是错漏百出,被人耻笑;而鲍叔坚信,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时机还没到,他不擅应对普通生活的小问题而已。
据上述情况,管仲深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于是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二、兄弟情仇
公子纠、公子小白,历史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准确身世,搞不清他们到底是齐襄公的幼弟,还是儿子。
总之,当时有这么两个非常有可能继承君位的宗室成员。
管仲和鲍叔商量,为了未来的发展,咱们一人选一个公子,给他当老师,不论他俩谁继承了君主之位,我们俩肯定有一个能发达的,然后再互相提携。
这个计划挺给力,只是没有看到更多记载,二人如何给公子当上师傅的,想当就能当了?
管仲和鲍叔真的做了公子的师傅,鲍叔做的是小白的师傅,管仲和召忽(另一位人物)做的是公子纠的师傅。
两兄弟各为其主,管鲍也开始了争斗。
齐襄公当国,胡闹至极,大家都看到齐国将乱,准备出国避祸。管仲和召忽带着公子纠逃奔鲁国政治避难,鲍叔则带着小白选择了莒国。
鲍叔选择莒国有自己的想法:莒国小,对大国避难公子会更加重视;莒国近,如齐国有了争夺君主的机会,更容易先得手。
鲍叔又一次判断正确!
公孙无知之乱,齐襄公被手下将军*死,公孙无知篡了国君之位。齐国内乱持续,公孙无知及叛乱将军又被*,继而国内实力派邀请在外逃亡的公子回国继位,于是鲍叔牙保着公子小白急急回国。
身在鲁国的公子纠及师傅管仲同时得到了消息,应对鲍叔的就近先发,管仲自有方略——率领轻装部队连夜追赶,先将小白干掉!这就有了高考作文题目中的“射钩之怨”。
轻装部队赶上了莒国护送公子小白的车队,管仲一车当先,待射程允许,觑定了小白,箭无虚发,直中肚腑。小白口喷鲜血,摔倒车中。眼见小白是不活了,管仲帅众迅速折返,心中暗叹公子纠有福。
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是春秋一代霸主,《东周列国志》赞叹小白才是有福兼有智。
有福:管仲的箭法也真了得,射中小白肚腑。古人系腰带用带钩,大家能在博物馆中见到,各种材质的都有。管仲这一箭偏偏射中了小白的带钩,有疼痛,但没有受伤。
有智:电光石火之间,小白就已反应过来,咬破舌尖,口喷鲜血,演了一场戏,用了一招诈死之计,瞒过了管仲。
后来小白回国顺利继位,掌握了政权、军权,带领部队打败了鲁庄公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的部队,迫使鲁庄公*了公子纠,随之召忽自*,管仲被囚。
三、鲍荐管否
齐桓公坐稳了君主之位,要任命相国,大家都认为其人非鲍叔牙莫属。
而鲍叔牙却推荐了管仲。
齐桓公气得肺都炸了,说“寡人带钩尚在……”,奶奶的他差点就把我射死,我找他报仇还没来得及呢,怎么让他当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鲍叔牙盛赞管仲才能,劝桓公放开胸襟,任用贤才,于是齐国以要把管仲千刀万剐为名,让鲁国把管仲引渡了过来。
桓公同管仲一席深谈,印证了鲍叔的见识,管仲是不可多得的治国大才,于是任命相国,雅称“仲父”。
管仲也不负所托,短时间就把混乱的齐国治理的蓬勃向上,军、政、财等等国富兵强,三万雄兵横行天下。此时再也不是之前预判小事总出错的管夷吾了。
很多专家都认为,管仲是法家的鼻祖。
齐桓公晚年也昏庸起来,任用三奸,贪图享乐,大耗民财。管仲在世,尚能控制。
管仲临死,桓公悲伤至极,询问身后事宜。
管仲让桓公黜退三奸,任用贤人。
桓公问是否让鲍叔牙继任相国,管仲给出了否定的意见,说鲍叔有个最大的缺点,不适合当宰相。
缺点是“见人一恶,终身不忘”!
给管仲办丧礼时,三奸之一的易牙(人名),就开始挑拨鲍叔牙,说管仲临死还否决了齐桓公让你做相国的提议,真不够朋友!鲍叔回答,管仲看我看的很清楚,建议也说的很对,我不是当相国的料!况且如果我当了相国,就没你们三奸的活路了。
鲍叔后来还是被齐桓公信用三奸的做法给气死了。
一段管鲍之交的故事,自己认真地重温一遍,也分享给有缘人,祝君也能有管鲍这样的益友!
2020年7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