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千万家,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实现团圆梦,就不会去期待中国梦。我们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是希望减少骨肉分离的悲剧,让更多家庭团圆幸福”,“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2007年,张宝艳与丈夫创办中国首个公益寻子网站“宝贝回家”,专门帮助被拐卖、流浪乞讨的儿童,多年来已助逾3000个家庭重新团聚。
四岁儿子的短暂走失曾让张宝艳体会那份恐惧和无助,热心的她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刚建网站时想,如果能帮助一个孩子回家就算成功,第一年就找到了10个。后来的目标是每月找到一个,再是每周找到一个,2014年以来平均每年都能找到400多个。”
可一开始,张宝艳的公益之举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生活中、网上充满诋毁之意。丢失孩子的父母不相信有人免费帮助寻亲,怀疑她是骗子,另有所图;亲友对她辞去工作,自己贴钱维护网站表示不解。
面对质疑,她也没做过多解释,只是努力去找孩子,一直践行不收寻亲者一分钱的承诺。在“口口相传”下,网站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有很多企业和个人站出来提供帮助,孩子的照片陆续出现在矿泉水瓶、景区门票、户外装备、共享单车上……
“我们的志愿者也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大到3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张宝艳说,现在只要有线索,都能找到当地志愿者赶到现场核实,大家以QQ群为交流平台,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一个叫小梅的志愿者,已经帮200多个家庭团圆,她特别细心,擅长从点滴资料中提取有用线索进行追踪;有个孩子记得村里一个智力低下的人的名字,最后志愿者就是通过这个名字帮他找到了家;有个志愿者遥歌,高位截瘫,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靠笔记本电脑搜寻信息,已经帮忙找到了九个孩子……被所有志愿者唤作“大姐”的张宝艳,谈起案例来滔滔不绝。
她也一路见证了各项遏制拐卖儿童犯罪的政策法规的出台:2010年开始,一旦有孩子失踪,公安机关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侦查;2015年,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开始被追究刑责;2017年,拐卖婴幼儿最高可判处死刑……
“互联网、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也为寻亲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张宝艳欣慰地看到,整个社会对遭拐卖儿童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浓厚的防拐氛围,只要丢了一个孩子,警察、微博用户等都会出动,线上线下,警民联手,布下了打拐的天罗地网。
数据显示,公安部2009年建立的打拐DNA数据库,已助6000多个家庭团聚;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自上线至2019年5月15日,共发布走失儿童信息3978条,找回3901名失踪儿童,找回率达98%。
随着警方对拐卖儿童犯罪的严打高压,发案率不断下降,破案率和解救率显著提升。“‘宝贝回家’网站上刚开始来登记的几乎都是新丢孩子的家长,现在不一样,新增的资料也大多是以前丢的。对积案进行攻坚,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张宝艳说。
张宝艳。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对寻亲工作的无私投入,也让张宝艳收获了很多荣誉。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入选2009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并与屠呦呦、郎平等人一起入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去年,张宝艳还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在提交的首份议案中就建议对拐卖儿童罪不设诉讼时效。她说,这是因为在“宝贝回家”网站上,就有几十个家庭团聚后,却因为过了追诉期无法对人贩子追责。
她还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制度上遏制买卖。
在张宝艳的微信群里,常有老同学晒出退休后游山玩水的照片,她坦言,“有时也有点羡慕,有些朋友说晚上睡不着,我是不够睡。”
57岁的张宝艳还在全国各地四处奔走,带领着“宝贝回家”志愿者团队做更多公益项目,录制寻亲节目,“很高兴一直做着大家期盼的事,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受益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