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56):不清不楚成了太上皇

大唐往事(456):不清不楚成了太上皇

首页休闲益智一路招兵买马更新时间:2024-04-28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48)

马嵬分兵,太子李亨获得一个独立发展的机会,摆在他面前第一个问题:往哪里去。

其实也没多少地方可去,无非哪里近去哪里,哪里有兵去哪里。

一是去朔方军区(驻宁夏),二是去河西军区(驻甘肃),三是去陇右军区(驻青海)。其中河西、陇右的部队,主力在潼关被消灭,所以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朔方一军。

但还是那个问题:打成这个样子,朔方部队还靠不靠得住?

怀着忐忑的心情,太子一路北上,六月十七日,抵达新平(陕西彬县)、安定(甘肃泾川),这两处地方官都已经逃走。两三天后,到达平凉(宁夏固原),一路招兵买马,拉起千把人的队伍。

到了平凉,他就不动了,观望。

两个人的出现,打消了他的顾虑。

一个是朔方代理司令(留后)杜鸿渐,一个是河西副参谋长(行军司马)裴冕。

当时朔方司令郭子仪带兵在河北,家里叫杜鸿渐主持工作,他听说太子在平凉,心想这天赐良机啊,赶紧和底下人商量:

“平凉那个破地方,啥也没有,咱们这里兵精粮足,把太子迎过来,号令四方、南下平叛,这可是几百年难得一次的立功机会,大家千万别错过了!”

杜鸿渐说的一点没错,两京失守,唐朝等于要重打天下,开国功臣,那不是百年难得的机遇吗?于是大家一致同意,立刻向太子上报告,请示莅临朔方指导,同时附上朔方军区人员装备实力表一份。(“乃奉笺于太子,且籍朔方士马、甲兵、谷帛、军需之数以献之。”)

裴冕又是怎么回事?

之前他在河西军区当副参谋长,接到调令回朝廷做监委副主任(御史中丞),刚好路过平凉,他给太子的建议,也是去朔方。

河西干部建议去朔方,说明什么?

说明河西不能去。

前面哥舒翰守潼关,带了很多河西胡人部落的首领,结果打了败仗全军覆没,消息传回河西,家里这些人就坐不住了,打来打去争着当首领。军区主力部队没了,情况又这么乱,那地方还能去?

两方面情况一汇总,李亨定下决心北上,七月九日,抵达朔方驻地灵武(宁夏灵武)。

第二个问题:能不能站住脚。

解决这个问题,太子的办法很直接、很简单:另立中央。

朔方部队虽然没受损失,但主力都在外面,“时塞上精兵皆选入讨贼,惟余老弱守边”,靠这些老弱,能收复长安?

所以当务之急,赶紧拉大旗扯虎皮,树立一个强有力的号召。

于是,一个老剧本再次上演:裴冕、杜鸿渐等人上报告,请太子接班登基,太子不同意,反复上了五次,终于同意,七月十二日,也就是李亨抵达灵武三天后:

即位于灵武城南楼。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赦天下,改元(至德)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三次五次,其实都是表面文章,在这些表面文章的背后,裴冕还有一番利害分析:

“跟随殿下的,都是关中子弟,他们抛妻别子跑到塞外来,不就想立点功嘛。一旦立功无望,人心一散,可就不好收拾了。”

他这里说的是李亨随从将士,其实包括裴冕在内的灵武全体人员,甚至也包括那些还没来、但有可能来灵武的各方力量,心态都是一样的。所以李亨这种未经批准另立中央的做法,虽然坏了规矩,但在当时情况下,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太子这边忙着登基,皇上那边还蒙在鼓里,中间就出了点纰漏。

七月十五日,李隆基已经抵达入蜀咽喉普安郡(四川剑阁),大概感到比较安全,开始对全国平叛工作进行统一部署,下发了一个著名的文件,叫《命三王制》:

任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兼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南取长安、洛阳;永王李璘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使;盛王李琦为广陵(江苏扬州)大都督,领江南东道及淮南、河南节度使;丰王李珙为河西、陇右、安西、北庭节度使。

三王中,李琦、李珙只挂虚名,只有永王李璘前往江陵(湖北江陵)就职。

这个命令的本质是什么?后来有个叫贺兰进明的,对李亨一语道破天机:“上皇一子得天下,则己不失富贵。

就是俗话讲的,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大儿子在北边组织抗击,小儿子到南方建立根据地,自己在大西南后方遥控,这个主意怎么样?

对李隆基来说,当然是个不错的方案,但对李亨来讲,就叫没事找事。

一个另立中央,一个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这里面矛盾还真不小。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