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不可怕。关键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油腻。
偈子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让惹尘埃。”每天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对照和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灰尘所积不多,打扫起来自然也不甚困难。但如果平常不够勤劳和自审,日积月累,灰尘便一层层堆积起来,其间夹杂各种污垢、油泥、残羹、剩饭,几十年下来,油腻便殊为可观了。所谓相由心生,一个内心油腻的人,出现一个油腻的外貌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处表明立场,外表是否油腻跟胖瘦是无关的。
首先要有知道自己是否油腻的能力。自知者明。自知是一种很难得的能力,我们对待自己的优点往往会放大,对待自己的缺点往往会直接忽视。或者虽然知道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自认可爱,美其名曰“怪癖”。鲁迅先生所谓“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其实,不仅是中国人,不仅是肿毒,我们对待自己其他的缺点和错误,很多时候也是这样自我满足的。
所谓良马见鞭影而驰。如来在《杂阿含经》里向弟子讲到:贤明者应该乘坐四匹马。其第一者,见举鞭影,即便惊悚,随御者意。其第二者,鞭触身毛,即便惊悚,称御者意。其第三者,鞭触身肉,然后乃惊,随御者意。其第四者,鞭彻肉骨,然后乃惊,称御者意。从看见鞭影就行,到触及皮毛,到打在身上,到痛彻入骨,分马为四等。以马喻人,亦是如此。能提前知道那些是油腻就不沾染,不让危害到自己。到稍有危害即惊醒,到影响较大惊醒,到影响至深才惊醒。悟性不一、理解不一,选择就不一。但无论何时清醒,总算得是清醒之人。古人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你如果说“油腻乐,不思清”,我也无话可说。
其次,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油腻。你知道或者不知道,油腻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人非圣贤、孰能不油腻?面对油腻,既不要讳病忌医、妄自菲薄;更不可有病乱投医,到处抓药;最不可视而不见、一腻到底、腻腻更健康。清爽的你是你,油腻的你也是你,无论那个你,都应该快乐的接受。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如何刮刮油、去去灰,多几分清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再次,我们要行动起来。人清醒了,方法找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只剩下行动了。改变意味着痛苦,意味着对既往理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清理,意味着对沟沟坎坎的打扫,意味着有些不仅要用洗涤剂,还要动大手术。更难的是,选择改变就是选择跟自己怠惰享乐的人性去斗争。所以,能够完全改变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透了问题和自己,还有一种人是不讲什么道理,只管像傻逼一样的去努力。
最后,让自己“包浆”,化油腻为美丽。
“包浆”就是“光泽”,指古玩器物经过岁月的洗礼,在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的美丽的光泽。一块包浆浑厚、温润细腻的古玉,一件温存古旧、幽光沉静的红木家具,能让观者瞬间欢喜起来。这是岁月带来的惊喜,是光阴的沉淀,是传奇的累积,是经历了无数的摩挲把玩,层层积淀的硬壳。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对生活如初恋。今天的一场风暴,明天的一场大雨,后天的骄阳似火。行走在岁月的四季,你永远无法预知生活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经历。可能是琐碎繁杂的庸常,可能是不如人意的明天,可能是令人崩溃的磨难,也可能是尽情放纵的狂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永远保留自己内心的那份真诚,勇敢的面对自己和一切经历。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柔软,外壳越来越美丽。生活给你油腻,你化油腻为包浆,反馈给这个世界以美丽。
一个“包浆”的中年男人,大概是一个男人所能展示给这个世界的极致了。不过世情多伪,机巧多出,人工做旧的颇多。是包浆还是油腻,就看个人的鉴别能力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