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瓢,云南铜匠纯手工打造,导热快,可令食物更加鲜嫩美味,同时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重走茶马古道(资料图)。新华网发(供图)
保山铜锅牛肉,以铜瓢为锅,凝结了云南各民族人民的智慧,源于茶马古道滇藏古老的马帮驮夫,带着野性与神秘,也是茶马古道马帮延续千年的美味。烹饪牛肉的铜瓢本是古时南方丝绸古道上驮夫为方便野外生活而发明的器皿,沿用至今。
切好的牛肉片(4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漫长的传承发展中,铜锅牛肉辐射周边,凭借其不拘一格的豪放吃法、荤素搭配的独特口味、不论春夏秋冬皆可食的产品属性,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新鲜黄牛肉(4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铜锅牛肉选用新鲜黄牛肉,牛肉需提前煮熟。将牛肉切片放入铜锅中,翻腾的汤底,大片的牛肉,迎面扑鼻的香气,加进白菜、土豆,越煮越香。牛肉补气、汤底暖胃,既是味蕾的狂欢,也是身体的保养。
刘淑敏家的铜锅牛肉店(4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昆明市西山区新闻路图书市场旁,来自河南的刘淑敏经营着一家保山铜锅牛肉店,这家店已在昆明生存了16年。外地来昆经商虽然不易,但谈起为何做起铜锅牛肉生意,刘淑敏总会嘴角忍不住上扬。“说来还挺有意思,16年前我丈夫在云南玉溪当兵,一次在看望保山战友时吃了一顿当地的铜锅牛肉,后来便爱上了那个味道,成为保山铜锅牛肉的忠实追捧者。”刘淑敏笑着说,后来因为一直惦记着铜锅牛肉的味道,他的“吃货”丈夫在退役后并未回到家乡,而是在昆明做起了保山铜锅牛肉的生意。
刘淑敏说,后来因为丈夫工作的原因,铜锅牛肉店的经营重任落在了她和儿子盛诗浩的肩上,“刚开始接手时压力很大,也没想到小小的店面会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但一想到这个店是丈夫的心血,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刘淑敏说,为了更好地经营牛肉店,有一次她让盛诗浩看店,自己还特意去了保山当地铜锅牛肉店“取经”。
之后,铜锅牛肉店的经营状况良好,刘淑敏便开始思考如何让铜锅牛肉店发展得更好。她决定扩大卖品,在主营铜锅牛肉的基础上卖起以牛肉帽子为主的早点,这一设想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牛肉米线、牛肉面条、牛肉卤面……顾客很喜爱加入牛肉帽子的早点,每天早上铜锅牛肉店前总能排起长队。
牛肉帽子(4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正当顾客们以为刘淑敏还要继续创新,为铜锅牛肉店增添新的内容时,她却停止了更新。“我要保留铜锅牛肉口味的纯粹,创新不当可能会丢失铜锅牛肉原始的风味,甚至毁了招牌。”就这样,在她和盛诗浩的经营下,保山铜锅牛肉店一直健康发展,口味多年来也始终如一。
同时,在这十多年里,刘淑敏“主内”,经营着铜锅牛肉店的生意,儿子盛诗浩“主外”,将铜锅牛肉店面在昆明增至4家,“当初这口‘锅’是我爸找来的,我妈抬起来的,那我就有责任把它背起来,举得更高!”
盛诗浩和他的父亲聊天。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夜晚打烊后,盛诗浩和他的父亲通了电话,他订了飞往河南的机票,此次行程他想要在河南为保山铜锅牛肉寻找一席之地,让它在河南开花。“比起南方的饮食习惯,大口吃肉大碗喝汤在北方更受人喜爱,而保山铜锅牛肉具备这些要素。” 盛诗浩说。(完)(徐华陵)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