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闭幕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上,北京运动员朱珍珍获得轮椅网球轮椅组公开级女子单打亚军,和搭档郭珞瑶获得轮椅网球轮椅组公开级女子双打亚军。尽管这一成绩让朱珍珍感到些许遗憾,但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与顶尖对手一战、全情享受比赛,还有那么多观众为她们呐喊、加油,这份经历已经足够珍贵。
17岁进入国家队的朱珍珍,已经打了17年的轮椅网球,是实实在在的老将。她是中国首位通过资格赛闯入四大满贯赛轮椅网球比赛的运动员,也是国际网球联合会轮椅网球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她说,轮椅网球是她一辈子的坚持。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朱珍珍(左)、郭珞瑶获得轮椅网球轮椅组公开级女子双打亚军。受访者供图
“下肢残疾只是让我失去行走的功能”
记者见到朱珍珍时,她正在训练——身下轮椅在她右手的操控下灵活转向、冲刺,几乎在抵达预期接球点的瞬间,左手就挥拍将球击出,从预判到击球的一系列动作都行云流水般从容。
训练暂告一段落后,朱珍珍驱着轮椅向记者走来,秋季依旧热烈的阳光打在她的网球帽上,在她挂着汗水的被晒成小麦色的脸上投下一小片阴影,阴影中的眼睛流露出自信的神采。
朱珍珍出生在山东聊城,从小就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三岁时因病导致右下肢残疾,但她的父母并不因此特殊对待她,在他们眼中,朱珍珍和邻居家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忙于生计,朱珍珍洗衣、做饭、在地里干农活,拄着拐杖走四五十分钟去上小学。
中小学时期,朱珍珍活泼好动,不论是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还是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等体育类活动,她样样不输给健全的同学。同学待她也很友善,偶尔有一些恶意的声音传入她的耳朵,她也从不往心里去:“或许他们没见过拐杖,只是好奇。”她自有一套“过滤系统”,不去记住那些指指点点。
“对我而言,下肢残疾只是让我失去了行走的功能,拄上拐杖,我就和其他小朋友没有区别。”朱珍珍一直这么认为。
成为运动员后,轮椅代替她的下肢,她成为迄今为止在轮椅网球国际赛事上走得最远的中国人。在朱珍珍的履历中,她不仅在数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网球赛上获得第一,还在里约热内卢残奥会获得单打八强、双打八强;东京残奥会获得单打前八、双打前四。30岁,她开始尝试全年参加国际巡回赛,国际排名最高上升到世界第五,获得参加四大公开赛资格。33岁,她正式开始全年参加国际巡回赛,国际排名最高上升到世界第四。七次参加大满贯赛事轮椅网球比赛,最好成绩是取得了澳网女双亚军和女单四强。2023年,她实现一年内打满四大满贯,是中国首位。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朱珍珍推着轮椅击球。受访者供图
四大满贯是网球运动的最高殿堂,也设有轮椅网球项目。2020年澳网,朱珍珍闯过资格赛,成为中国第一位从资格赛晋级四大满贯轮椅网球项目正赛的选手,弥补了中国在这上面的历史空白,第一次参赛,她就在女单、女双两个项目上同时打入四强。“四大满贯能有轮椅网球的项目非常先进,残疾人和健全人享受同等服务待遇,大家都是同等的,通过大赛让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这是一种进步。”
和健全人的职业网球选手一样,参加四大满贯的残疾人运动员,也需要自己安排好行程、负担相关花费。除了四大满贯之外,为了挑战自己、追逐梦想,朱珍珍每年会打20站左右的国际比赛,为了减少开销,她都是独自“远征”。“别的国家的运动员有教练一起,我因为难以承担教练的费用,所以会找其他选手做赛前练习,但他们往往会和教练练习,我有时会落空。”尽管如此,她还是顶着压力向世界进发。
亚残运会结束的第二天,朱珍珍已经“闪现”西班牙参加另一场国际赛事。轮椅网球并非我国优势项目,运动员们都在摸索中进步。作为现役运动员,朱珍珍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与国际顶尖高手的较量突破自己、积累经验,争取成为世界冠军,这样或许能推动中国轮椅网球走向顶峰。如果没有成功,她也不会有遗憾,因为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对每一颗球,她都已经倾尽全力。
日复一日练就“人椅合一”
回忆职业生涯的起源,16岁半,朱珍珍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球,新的人生画卷就此向她展开。“我就是单纯喜欢网球,打网球让我很开心,在球场上专注于球,无忧无虑,也很自由,所以就开始练。”17岁时,她入选国家队,那一年9月,她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网球比赛获得单打第六、双打第三。
作为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选运动员,朱珍珍在国家队待了将近两年,“但当时队里有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我刚进队,就没有被选上参加。”朱珍珍失落地回到老家,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对网球的热爱,由于山东省当时没有组织轮椅网球集训,她只能辗转寻找能培养她的平台,最终来到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在那里接受训练。
“我们和健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双脚的移动比我们简单很多,轮椅代替了我们的双脚。”朱珍珍说,轮椅网球的基本是要把轮椅操控得像自己的腿一样灵活,如果不能自如移动,发球击球也就无从谈起,而这也正是这项运动的困难之处,“没有几年的练习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轮椅网球运动员不仅要学习掌握网球技战术,还要在轮椅控制上得心应手。
朱珍珍如今所展现出的“人椅合一”的姿态,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针对性训练的成果。她每天训练6小时以上,“我们会在训练场地上标点,然后去‘跑点’,练习精准度;还有转弯、敏捷、快速等方面的练习。”记者看到,她的轮椅轮胎已有一些磨损,边缘有些粗糙,这是因为每天训练、比赛,轮胎损耗很大,需要每个月更换一次。
“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也就是打网球。”朱珍珍说,她生活的所有都被网球占据。这其实是一项特别难坚持下来的运动,每天都在露天训练场上风吹日晒,特别是夏季,要顶着烈日高温,脸上、身上都会晒黑甚至晒伤。朱珍珍说,经过长期训练,她特别扛晒扛冻,身体已经很适应酷暑严寒。在训练的间隙,她也并没有真正休息,而是复盘上一轮训练内容,思考如何在下一场训练中优化。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朱珍珍和队友郭珞瑶正在比赛。受访者供图
“轮椅网球是我一辈子的坚持”
朱珍珍热爱网球,正是这份始于青春时期的热爱,支撑她在17年中一次次转动轮椅、挥动球拍。通过轮椅网球比赛而结识新朋友,一起交流、感受来自对手的尊重和善意,也使朱珍珍越发享受这一运动。
轮椅网球运动员的轮椅都是根据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和残疾状况量身打造的,一旦轮椅出现状况,比赛的发挥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021年,朱珍珍去国外参加比赛,轮椅因故滞留机场,从比赛开始到结束的6天内,轮椅都没有到达她比赛的城市。无奈之下,朱珍珍试着去找别国的运动员借轮椅,令她感动的是,尽管彼此是对手,也有人愿意把轮椅借给她。
由于其他运动员也要比赛和训练,朱珍珍只能找几个人轮流借,有时一场比赛正在进行,朱珍珍可能需要暂停,把借来的轮椅还给运动员,再换上另一位暂时不用比赛和训练的运动员的轮椅。借来的轮椅无法适配她的身体状况,第一天比赛结束,朱珍珍的手被磨破,膝盖到大腿附近青紫一片。有的轮椅不适配到朱珍珍的腿无法放下,只能跷在轮椅前面打。受伤带来的疼痛,她能凭借意志力忍受,但轮椅不适配导致运动时发力困难、重心不稳,这让朱珍珍发挥受限。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也坚持比赛,并挺进决赛。
决赛时朱珍珍败北,虽然非常遗憾,但这次经历成为她运动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作为竞争对手的运动员,愿意把轮椅借给她、帮助她,这深深触动了她。“她们不借给我,我就直接被淘汰了,有的还是跟我打同一组的,在这样的竞争关系中还能向我伸出援手,这种爱让我很是受益,我觉得我也要善待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的经历使我的心胸更加开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生活也会更开阔。”
其实,从在山东聊城帮着父母做农活的女孩,变成在西班牙、法国、英国、捷克、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比赛的运动员,她的人生也开阔得远超年少时的她对未来的想象。“这都是网球带给我的。”朱珍珍说,“轮椅网球是我一辈子的坚持,今后退役了,我也会以其他身份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