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社交媒体就被一只无所事事的青蛙攻占了。朋友圈的“少女”、“宝宝”们秒变唠叨“老母亲”,一会儿嫌弃在家看书的“蛙儿子”太宅:儿砸,老妈不需要你上清华北大,快出去浪啊!可真等到“蛙儿子”出去了,又立刻切换到“儿行千里母担忧”模式,在朋友圈里呼喊:儿砸,你去哪儿了啊?怎么还不回来啊?
小游戏“旅行青蛙”截图
至今,这个来自日本的小游戏“旅行青蛙”还没出汉化版,但不妨碍这波人潮汹涌的“亲妈粉”。游戏里的小青蛙,也一如既往地不跟主人发生任何交流,自顾自地看书写字到处走走停停,完全不像个游戏主角该有的样子。
但就是这么“佛系”的游戏,击穿了很多现代都市人的心理防线,让大家都心甘情愿地供养“蛙儿子”。说是“养”,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发呆。蛙儿发呆,你发呆;蛙儿子去旅行,你继续发呆……连作为游戏货币的三叶草会自动长出来,不用你去种。只要心够大,你可以什么也不做。所以,严格来说,“旅行青蛙”连养成类游戏都不算,只能说是“静置系游戏”。
这种“静静待着就好”,也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态度。爱也好,不爱也好,都行吧;老板奖励也好,责骂也好,我都可以。什么都无所谓,反正就那样……有人称之为“佛系”,有人称之为“性冷淡风”。近两年来,青年亚文化都有这一明显趋势:放弃反抗,但也不合作。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和疏离感。
这也无需惊讶,孤独和疏离是一种全人类的情感经验。在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当下,年轻人往往不得不离开自己出生的乡村或小县城,去大城市打拼,很容易成为单身、独居、孤独地游走在城市中的“空巢青年”。据统计,我国“空巢青年”总数超过2000万,也有说是5000万的,现实数据可能更多。
与其挣扎,不如放下。年轻人纷纷皈依“佛系”了。万事不关心,连恋爱、结婚都懒得花力气,有也好,没有也行。根据近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江苏人的初婚年龄推迟到了34.2岁。但是,就算结婚了也未必会自然进入“生娃”流程。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中国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整整63万。而“二孩”比例高于“一孩”的现实说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已不如生育过的中年人。
由于年轻人在网络的话语权相对较大,青年亚文化借互联网之势往主流文化蔓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于是,90后脱发、佛系青年、“旅行青蛙”纷至沓来,总能引起一阵狂欢。
但是,再“佛系”也必须面对心中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孤独的感觉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有人将孤独细分为十个等级,第一级是一个人去逛超市,第十级是一个人去做手术。
这时,有一只来自“二次元”的萌萌哒青蛙,爱答不理地跟你作个伴,时不时地给你寄张明信片;你也许帮它打包一下行李,也许啥也不干,只用看着手机发发呆,好像也挺好的?起码,它让你知道你并非彻底的孤独,世上还有一只青蛙与你有联系——虽然它是虚拟的。
我们之所以对“旅行青蛙”的流行感到惊讶,是没想到我们可以“佛系”到如此程度。而当这只青蛙在朋友圈刷屏时,我们忽然发现:哇,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跟我一样的人啊……无数只青蛙是无数个“空巢青年”的自我投射,认同感和归属感又促使他们在网络上一次次集体晒“蛙”狂欢,就连原本对“蛙”无感的人群,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了进来……
在“蛙儿子”的二次元世界中,年轻人固然可以暂时舒缓一下情绪,获得一些安慰。但游戏终归只是游戏,最终人还是要回到真实的人生中来。孤独、疏离、佛系,有时候都是对无力摆脱的困境的逃避。
而逃避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宣泄过后,回归现实,用最大的努力去应对挑战,年轻人才有可能迎来阳光和梦想。正如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所言:“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动力……不管是悲伤的事,或是快乐的事,全部都是真实、平等地灌溉着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