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尤其是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上课奋笔疾书,下课刷题,穿梭在各大补课班之间,基本上没有休息和发展兴趣的时间。
可问题是一番忙碌下来,学习成绩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出色,有的还没有那些看上去不咋努力的孩子考得好。
堂哥家的孩子,有次偷偷跑过来跟我说:“我跟你说个秘密,我可累了,明天还有一天的课,但我不敢和妈妈说。”
看着面前才6、7岁的孩子,心里有点心酸,又有点无奈。
堂哥和堂嫂尽管如今经商还算成功,但一直认为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说啥也想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那些看起来努力的样子就那么重要吗?我们想要的就是孩子舍弃本应体验式学习的时间多读几页书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够努力,而是思维方式有偏差,他们用家长眼中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学习,却与主动自发的学习思维擦肩而过。
如果不想让孩子“假努力”,就要了解“假努力”的意义。
“假努力”实质上就是“低质量的勤奋”,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学习时家长只重视数量。
这样一来,孩子就成了被学习控制的记忆机器和刷题机器,只顾着一味背诵,以背诵的准确性作为导向,而家长更是把背得快作为优秀的标准。
殊不知,背诵一首诗歌,首先要理解意义,作者想表达什么,才能真正记到脑海里。理解大于死记硬背,理解大于说教,否则过段时间孩子就忘了。
很多孩子做完数学做语文,做完语文读英语,看似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但实际上,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学习。
一个科目和一个科目成了孩子穿梭的隧道,但隧道里精彩的风景,孩子是走马观花,看不透彻的。
我们要知道,孩子不是学习的过滤器,真正的学习,应当是让孩子不断养成独立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有家长觉得孩子的兴趣会浪费学习时间,什么事都等到学习之后说。
实际上把时间分给兴趣一些,反倒是一种乐趣所在,我们都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效率才会最高。
当你的孩子还在深夜里吭吭唧唧做难题的时候,已经有同龄孩子在各个领域小有成绩。最后家长看着别人晒孩子表演、画画,也只能感叹:“哎,你看看人家多厉害!”
他们也努力,但并不是全部,还有一部分是积极的、有深度的思考。
孩子为了什么而学?难道只是为了成绩?成绩固然重要,因为他是考评孩子学习力的标准,但我们不可以把它当做唯一标准,孩子只有在一次次考评中形成学习通路,才能领悟到学习的真谛。
刷完题了,下次碰到错题又犯一次错,难道就不浪费时间吗?如果一次性搞懂到底哪里错了,之后很多无用功都不用再做了。
学习也是分层次的,可分为以下6个层次。
第一层:记忆
孩子把书本上和自己体验到的印刻在脑海里形成记忆,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拿出来使用。也就是说,记忆是孩子最初解决问题的潜意识。
第二层:领会
孩子看见的就记住了,孩子听过了也就掌握了,但只有操作过才会真正领会。
第三层:应用
所谓学以致用,孩子只有把自己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有用的。那些不经常用到的和机器记忆,会慢慢淡出孩子的记忆,不会被应用在情境中。
第四层:分析
孩子需要分析事情的整体与部分、重要与次要,安排更多的精力放在某处。
第五层:评价
孩子要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才能明辨是非,少走弯路。
第六层:创造
孩子之所以需要学习,是为了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形成自己的思路,创造自己的生活。
这六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重要,我们应该了解并帮助孩子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不要只是停留在浅层学习中。
学习也是要变通的,毕竟生活多变,拼的就是骨子里到底有多少学习技能。
浅层式学习留给大脑思考的时间不多,但深度学习就会考验孩子的思考力,但想改善思维方式则要从小开始。
第一个阶段(0-3岁):感官动作思考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好奇心强,他们会调动自己的视听嗅味触多种感官,了解并引发思考。
拿到一样事物不会马上就研究,而是要扔一扔,摸一摸,闻一闻,甚至会放进嘴里咬一咬。
他们喜欢感官刺激,想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本质,动作指向自己喜欢的事物,比思维要快。
此时的孩子更像是小狮子,能量满满,问号多多。
因此,家长应该提供多种感官玩具,给孩子创造多样的探索环境。
第二个阶段(3-6岁):形象思维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愿意看图和画图,这也是形象记忆最大的特点。
他们从最初的绘本书上的图画,过渡到发现生活中带图的事物,再到自己涂鸦,都是在思考并创作着。
更有的孩子会拆开玩具,试图把它们拆成平面图画,这也是立体形象思维的开始。
家长能做的,便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涂鸦,把已经不玩的玩具拆开,研究一番,甚至可以简单画出图纸。
第三阶段:(6-11岁):逻辑思维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文字更青睐,非常喜欢自己编故事,创造人物,还会急着找寻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并付诸行动。
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助他进行深度思考呢?
进行深度思考最关键的就是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这是什么?”变成“这是为什么?”
如果现在我们提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大部分人会马上回答:红色!但深入想一下,苹果还有黄色和深红色,青色……
你看,我们始终停留在“这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
如果我们在学习苹果的时候,就学到了为什么有的苹果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是不是就多了一个思考的机会呢?
而提问,就是引发深度思考的最好办法,那么要对孩子问什么,怎么问呢?
步骤一:观察为先,整体到具体
以做一道题为例,先整体审题,观察是什么样的题型,回忆自己是否做过这样的题型。再具体分析提问的重点,题目给出的重要条件,形成解题思路,最后动笔作答。
画画也是一样,孩子看见的要说出来,家长可以提问:你看见了什么?而不是你看见的是什么?
也可以举一反三,询问孩子,“你在生活中见过吗?”“它像什么?”
让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不受限,才会创造更多独一无二的作品。
步骤二:怎样想得更深入?
家长可以多进行描述式提问,不直接告诉孩子是什么,而是用一些简单易懂的形容词描绘这个事物,让孩子接收提示词,从而说出答案。
这个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尤其适用于新事物的学习,这样做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
步骤三:接纳思考后的错误答案
孩子的每一次思考不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天马行空的思考结果,从错误的答案中再找到线索,引发下一轮思考。
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孩子带跑了,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的思路,助其养成好的思考习惯。
思考的正确与否都是过程,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会思考、默默努力的人更值得被学习。
在一件事没有被搞定之前,请不要张扬,保持思考;在所有人都看起来很努力的时候,留给自己和孩子一个角落,感受真正的智慧,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