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煤矿:抗联的突袭战1932年,日军占领佳木斯后,立刻控制了他们渴望已久的鹤岗煤矿。当时,鹤岗煤矿的产量非常大,日本人占领这里后,迫使工人加班加点挖煤,将最优质的煤炭运回日本,用来制造枪炮。这种情况令中国人难以接受。1935年夏天,汤原游击队队长夏云杰给鹤岗矿务局局长写信,要求他们缴纳一部分抗日经费,否则一年之内将会对鹤岗发动三次袭击。日本人对此并不相信,因为当时鹤岗煤矿的防御工事很坚固,并且能够迅速调来援军。然而,夏云杰决定挑战这个困难,因为抗联活动的目标之一是通过一系列小规模的袭击,牵制敌人力量,让他们将大量兵力分布在东北地区。因此,夏云杰决定发动对鹤岗的袭击,即使只是一次小规模的破坏行动,也能让日本人付出一定代价。1935年7月的某天,夏云杰与参谋长冯治纲带领300多名战士秘密来到鹤岗附近。他们选择了一段铁路,埋伏在铁轨两侧。
按计划,几名战士携带工具,将一段铁轨朝外侧扒开一点,准备让火车脱轨停下来,然后乘机冲上车,缴获日军士兵的武器。正当战士们准备就绪,一辆火车从远处驶来。战士们藏在路堑两边,紧盯着火车缓缓靠近,手中握紧武器。然而,由于铁轨被扒开的位置位于弯道处,战士们扒开的是内侧轨道,火车竟顺利通过了弯道。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把整段铁轨都扒掉呢?原因是莲江口码头堆满了鹤岗的煤炭,如果造成火车翻车,可能会导致无辜乘客伤亡。因此,战士们只是想让火车减速停下来。眼看行动即将失败,最后几节火车终于脱轨,摇摇晃晃地行驶着,最终停了下来。夏云杰立刻命令战士们冲上去,消灭车上的日军。战士们迅速冲过去,但当他们接近火车时,发现日军在最后一节车厢上开了枪眼,机枪已经伸了出来。枪声大作,两名战士负伤,但日军很快撤退到车头,抛弃整列火车逃跑了。夏云杰意识到敌人的援军即将到来,赶紧带人包围车厢,让乘客全部下车。
车里的大多数乘客都是中国人,夏云杰向他们宣传抗日政策。然而,大家忽然发现其中有四个穿戴讲究的人,经询问后才知道他们是刚从日本来的煤矿工程师。为了避免暴露,夏云杰带着这四名日本工程师离开了。1936年初,汤原游击队扩编为抗联六军,夏云杰成为军长。抗联决定再次袭击鹤岗,夏云杰计划利用煤矿的内应发动一次夜袭。行动定在四月的一个夜晚,抗联队伍每人背着三天的干粮,提前从山中出发,秘密行军两天两夜,才到达鹤岗附近。这一次,他们决心制造更大的动静,让日伪军吃点苦头。夏云杰将队伍分成三个部分,冯治纲带领一部分人去炸毁运煤火车,戴鸿宾带领另一部分人攻打警察队部,剩下的一部分人则袭击矿务局。夜晚是突袭的好时机,因为雨下得很大,一片漆黑,敌人无法看清外面的情况。冯治纲的部队悄悄来到铁路旁,他们所见的火车都是运煤的货车,没有挂客车,可以放心地进行破坏。于是,战士们冒着大雨,冲上铁轨,开始埋地雷。
与此同时,在王明贵的带领下,青年连悄悄接近了矿务局大院。敌人的探照灯在四处游移,战士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然而,当他们快要到达大院门口时,一辆正在从佳木斯开来的火车压到了地雷上,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整列火车被炸翻,矿区立刻响起了警笛声,探照灯四处乱照。日伪军匆忙从被窝里爬起来,开始胡乱开枪。青年连想乘机冲进矿务局大院,但敌人虽然不敢冲出来,却用机枪和步枪向大门口疯狂射击,还扔出手榴弹。夏云杰意识到继续攻打会造成重大伤亡,必须赶紧撤退。于是,战士们利用大雨的掩护,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一个月后,夏云杰决定再次袭击鹤岗。队伍从汤原县二道岗屯出发,经过人烟稀少的密林,连续行军三天才到达距离鹤岗十几里的一处林子。此时,队伍已经十分疲惫,众人抓紧时间休息,并在太阳下山时做好战斗准备。这一次,抗联依然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炸毁火车、攻打警察队和矿务局。
夜幕降临时,王明贵带领30多名突击队员,每人携带两支手枪,悄悄进入鹤岗镇。与上次相似,队伍很快来到矿警队大院外。敌人的探照灯仍然四处照射,但天气晴朗,行动更加方便,大家小跑着前进,遇到探照灯时立刻趴下隐蔽,最终来到大门口。这一次,夏云杰事先通知了内应,在矿警队中潜伏的小张当晚值守,他用红布包裹着手电筒,向外面打信号。王明贵看到信号后,带领队员来到大门口,小张已经打开了门,大家悄无声息地进入大院。此时,五六十名矿警还在熟睡中,王明贵一脚踹开房门,双手握枪大声喊道:“不许动,我们是抗日联军,枪是日本的,命是自己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几十名矿警甚至还没来得及起床,就举起手投降了。与此同时,冯治纲带领的部队也埋设好地雷。一列运煤车缓缓驶来,瞬间被炸翻在地,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爆炸声惊醒了矿警队的队长赵大肚子,他慌慌张张地从床上爬起来,嘴里喊着自己的警卫员:“小张!小张!”小张的真名叫张维山,是抗联派到敌人内部的人员,他早就在赵大肚子的房门外等候着。听到里面的喊声,张维山立刻推门进去,见赵大肚子刚穿好衣服,正在慌慌张张地掏手枪。于是,张维山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枪,赵大肚子哼了一声,便倒在地上死去。负责攻打矿务局大院的战士们早已占领了有利位置,封住了日军炮台的出路,矿警一中队的营地大门口也安装了机枪。爆炸声一响,炮台上的日军开始胡乱开枪,矿警一中队的警察们拿着枪冲出营房,但到了大门口却被机枪打了回去。他们看到抗联的火力很猛,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只能躲在里面乱扫射。矿务局里有两个日本人住着,一个叫山口为市,另一个叫桥田德次,他们平时嚣张跋扈,听到爆炸声后赶紧跑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然而,战士们早就埋伏在门口等待他们,两声枪响后,这两个日本人就被击毙。
此时,敌人二中队被抗联缴械,一中队被困在营房里,无法出头,炮台上的几个日本士兵也被困在里面无法逃脱。夏云杰立刻安排战士们前往矿务局的后院,打开了仓库的大门,里面堆满了大米、面粉,还有50多支步枪、一挺机枪以及大量子弹和其他军用品。战士们非常高兴,立刻开始搬运,有人背着,有人驮着,尽可能带走所有可以带走的物资。抗联在深山中隐藏,缺乏衣食,武器弹药也十分匮乏,只能依靠这样的突袭行动来缴获敌人的物资,补充自己所需。因此,这次对鹤岗煤矿的袭击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最后,被俘的矿警们在听取了抗联的宣传后,有20多人表示愿意立即加入抗联,拿起枪去对付日本人。实际上,在与敌人作战的过程中,抗联发现很多伪军和伪警察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为日本人效劳。他们依然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因此每次俘虏都有人愿意加入抗联。而那些不愿参加的人也会被释放,不会受到太多的困扰。
有人可能会认为,三次对鹤岗的袭击并没有打死多少敌人,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然而,东北抗联的斗争环境极其艰苦,在日伪军的围剿下能够生存下来已经非常不易。东北抗联的目标并不是一次性消灭大量敌人,也不是占领某个城镇,因为这在当时是不现实的。东北抗联的作用是通过不断的袭击和*扰来分散敌人的力量,让日军疲于奔命。同时,也让广大的老百姓明白,抗日军队不会放弃,总有一天会收复我们的土地。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对于老百姓来说,希望是最重要的。综上所述,鹤岗煤矿的袭击是东北抗联的一次成功行动。虽然战果可能并不显著,但抗联通过这样的袭击行动不断*扰敌人,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同时,这次行动也展示了抗联的勇气和决心,让人们对于最终取得胜利充满希望。历史上的抗联战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而英勇战斗,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面对敌人的强大和困难的环境,抗联如何坚持并取得胜利?我们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哪些问题和困境?我们又应该如何坚守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