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需要我们去发现并激活。《创造力觉醒》这本书的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关于创造力本质的定义——介于奇想和严谨之间的动态张力,它在奇想和严谨之间来回切换,解决问题并产出全新的价值。
我觉得这个定义本身就充满创意。
奇想让我们敬畏、驻足、做梦、天马行空地提问;
严谨让我们有规则意识、深度思考、关注细节,刻苦钻研直到精通。
这两种能力都是激活和发展创造力所必须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云技术、白领和蓝领工作中的自动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准备好迎接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吗?
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经验证明,我们都几乎都未曾为那些历史性的跨越做好准备,而相对科学的预判是要基于提问、即兴和直觉来实践,需要我们具备在奇想和严谨之间来回切换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创造力觉醒的所在。
“机器人擅长优化旧的想法,组织却需要有创造力的员工,可以思考明天的解决方案。” 科技固然是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是创新的真正源头和终点。创造力就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力量,是人类区别于机器人和计算机的本质特征。
如何更好的磨炼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3i创意模型,也就是提问(inquiry)、即兴(improvisation)、直觉(intuition)。
任何领域的创新人士都是在通过3i创意模型来思考问题并与他人合作,这些实践会不断增强奇想和严谨两种重要能力。
作者娜塔莉·尼克松本人也是一位将奇想和严谨融入生活与工作的创意家,她有人类学和时尚领域的跨专业背景,曾是“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设计师,在大学担任了16年的战略设计教授,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以创意策略师的身份从事咨询工作。同时,她还是Inc.杂志的长期撰稿人、TEDx演讲人。
这本书,她酝酿了五年。她把创造力描述为结构性和混沌性、聚焦和发散、规则和无规则参半的状态。
她在书中用九个章节,围绕如何释放和运用创造力做了详细的阐述,重点着眼于奇想、提问、即兴、直觉、创意摩擦、预判、重构、走出办公楼几个要点,其中包括理论总结、工作坊的实际案例、实地采访,也列举了缜密细致的创造力提升训练方法和游戏,对企业组织和公司有目的有计划地触发和磨炼员工的创造力十分有帮助。
有了前面举一反三的提问、即兴和直觉等各项实践,我们也要知道,阳光之下没有新事物,越是不搭界的东西越容易找到创新的突破口,把既有的东西重构,然后发明新的产物,重新组合,重新定义,重新诠释。
想要跳出我们固有的范式,需要从奇想开始,去问问“为什么不......""怎么会这样”;
也可以从严谨开始,强迫自己把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将其延伸到极致。
归根到底,just do it,没有借口,让创造力自由流淌,任凭命运把我们带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