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黄河最后一个哨所里的年轻人:安澜入海,我守尾站

这就是山东丨黄河最后一个哨所里的年轻人:安澜入海,我守尾站

首页休闲益智最后的哨所更新时间:2024-04-27

编者按

九曲黄河,山东入海;河海安澜,国泰民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临黄河而知中华,走基层而见担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徒步黄河”大型融媒报道,锤炼践行“四力”,讲好黄河故事,记录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事业中的山东作为。

河务职工汛期在大堤上探摸根石。 (受访者供图)

河务部门的一个个管理段所,24小时守护着黄河安全。在黄河尾闾,有一群退役士兵,坚守着黄河最后一个“哨所”;有一群年轻的“85后”,把别人享受生活的时光,用在了“枯燥”的事业上。“黄一代”“黄二代”“黄三代”,不变的,是送黄河安澜入海的信念。

“我守黄河尾”

周海波到护林管理段七年半了。这些年,即便是非汛期,每个月他也有15天要住在段上,进行安全值班。他所在的护林管理段,是黄河河务局在黄河右岸的最后一个管理段,九曲黄河继续前行,就会奔流入海。

这个管理段现有职工11人,除了负责78公里多的堤防日常养护管理外,还要对辖区内2处险工、4处控导进行管理,并对1座浮桥进行监管。人少,堤防战线长,几乎是所有河务部门一线段所的缩影。

11名职工里,7人是退役士兵。作为护林管理段的副段长、“老大哥”,周海波常对年轻人说:“护林管理段就好比是个‘哨所’,退伍不能褪色,在这里,我们要守好黄河最后一个‘哨所’,为黄河站好最后一班岗。”

管理段的常规工作是巡视河道,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仪器仍然无法取代肉眼观察。“汛期大水过境期间,每天要巡查两次,人员分成两组,要步行15公里。”每到巡河的日子,周海波和同事们一天步数能达到35000步。

每到汛期,护林管理段的职工们就会住进大堤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黄河,随时报告。

2019年9月,一场大洪水过境,护林管理段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天晚上9点多,护林管理段接群众电话,说辖区一处生产堤疑似发生决口。周海波立即组织人员赶往事发地点。黄河大堤不比其他地方,赶上风雨交加时,一片泥泞,汽车根本无法通行。一行人就靠着两条腿,耗时近1小时,步行9公里,好不容易走到“决口”处。好在经过仔细勘测,险情只是虚惊一场。

对护林管理段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作远不止堤防日常养护、工程管理。“针对非法开荒、放羊、侵占大堤、非法拉土等行为,也要及时制止。”周海波说,“黄河人”只有守好黄河,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过得安稳。

驻守八连控导职工巡坝查险。(受访者供图)

年轻土地上的年轻人

经过一座浮桥,再沿着黄河大堤前行,终于从护理管理段来到河对岸的孤岛(西河口)管理段。孤岛,名副其实。这里是黄河左岸最下游的一个管理段,踩在脚下的,是一片黄河淤积而成的共和国年轻的土地。守在这里的,有几个年轻人。

张亮亮,1987年生,2010年来到孤岛(西河口)管理段工作。张亮亮生在孤岛,长在孤岛,父亲退休前也在黄河河务部门工作。

王彬彬比张亮亮小一岁。2019年7月初,黄河水流量增大,年轻的王彬彬和张亮亮被派驻八连控导,进行24小时昼夜驻守,每两个小时观测一次水位,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工情巡查。

按规定,堤坡上的杂草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水情观测和汛期安全,每年夏天打草就成了“黄河人”的家常便饭。张亮亮说,一台打草机有20多公斤,从早到晚,除了吃饭都得背在身上。“尽管全副武装,一天下来,被蚊子咬一二十个包很正常。”

王诚1989年生人,曾是一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祖父、父亲都是“黄河人”,他是孤岛(西河口)管理段唯一的“黄三代”。

2019年7月,他响应省局号召,放弃在机关坐办公室的机会,主动报名到一线段所锻炼。王诚从小就跟着祖父、父亲巡查大堤,对河务工作如数家珍,可真正从事这份工作,他直言这是“挺辛苦的工作”。“可黄河是我家,我有责任接过担子,继续守好黄河。”王诚说。

发现坝面有冲沟浪窝,做好标记

守险房成了群众庇护所

2019年8月11日,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东营黄河尾闾狂风肆虐、连降大到暴雨,黄河洪水流量也达到每秒3890立方米,黄河河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都绷紧了弦。

这天晚上7点多,风雨中,一辆黑色汽车突然驶入河口黄河河务局八连控导守险房院内,车上下来4人。当时,王诚正在八连控导守险,他连忙询问情况,来的是2名黄河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和2名因台风受困的滩区群众。

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两名受困群众,生活在黄河滩区,平时以放牧为生,都已70多岁。台风来临后,他们屋顶上的瓦片被吹走,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打电话给镇政府,希望帮助其父母。最好的法子当然是把老人送到河南岸的安全地带。“但当时台风来了,黄河浮桥已拆除,无奈,镇政府工作人员驱车来到相对安全的控导守险房,寻求救助。”王诚回忆。

驻守的王诚和刘峰急忙向上级汇报,在守险房内腾出两间屋,并将有限的饮用水和食物分给老人。此后,又有两名受困群众被送到守险房,得到救助。

“没想到,刚升级的守险房就派上了大用处。”王彬彬深有感触。

2018年汛期,王彬彬曾在八连控导守险房里待了2个月。“当时条件很艰苦,喝水只能从黄河里打水,沉淀后再饮用。”2019年,河口河务局专门对守险房进行了提升改造。新购置了太阳能发电设施,屋内也安装了风扇。坐落于黄河防汛第一线的守险房,不仅防凌防汛、守护黄河,而且成了危难时刻的庇护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张园园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