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其一)
(宋)方回
人言太白豪,其诗丽以富。
乐府信皆尔,一扫梁隋腐。
余编细读之,要自有朴处。
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
何至昌谷生,一一雕丽句。
亦焉用玉溪,纂组失天趣。
沈宋非不工,子建独高步。
画肉不画骨,乃以帝闲故。
曹植是未落到人间俗世的明月,人们只能仰看他的清辉,而曹丕是落到人间的清冷,人们可以俯视他的水波。所以曹植不能为王。如果曹操再重新选择,他还是会再度选择曹丕。曹丕是主,而曹植是客,是流星,是烟花落,供众人瞻望与叹惋。
那年,他正年轻,亦受着父亲的宠,所以,写的诗文,山光富丽,是“白日曜青春,时雨净飞尘”里那明丽清新的景。
青春年少啊,这少年,佩带着宝剑,衣着鲜丽的衣服,正青春得意,在那《名都篇》里高唱自己的芳华;在那《白马篇》里,尽抒他年少的轻狂,泥暖草生的蓬勃青春,以及让众人仰望的志向。
他是父之骄子,所以骄狂,所以不知也不愿知青天高、黄地厚,唯见天地之间月清日丽。即使有愁,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那年曹植与曹操随军西征讨马超,到了洛阳,送好友应氏的时候,遥望洛阳山作诗曰:“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20年前,董卓火烧洛阳,而如今,老年人都死尽了,所见的都是那些战后新生的少年,这人世的兵荒马乱啊,让少年的心也凄惶。
所以连连写了两首《送应氏》,一首说自己眼里的凄凉,一首说自己心里的凄凉:“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可惜后来他的这个愿为比翼鸟的朋友,也死于一场瘟疫,那场瘟疫,让“建安七子”中的4人染疫而死。那如烟花般绽放过的文学时代,竟是这般悲剧的收梢。
那夜夜笙歌的少年郎,喜欢喝酒,终宴不知疲。因此被曹操认为不能委以大任,曹操的眼光也从这光芒万丈而月明星淡的曹植身上,落到了那马蹄车辙满尘埃的曹丕之上。
——那一次,曹操出征,曹植送上光风霁月的颂文颂祝父亲,而曹丕却落下了泪,用亲情让父亲看穿了人间所有的矫饰,看见了孩子的真情,那“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的亲情,终究落到了曹操坚如磐石的心上,落出了一个烟花烫。
烟花远远地落,再光芒万丈,也是落不到心上,也不会有如曹丕般因为亲近,而有烟花烫的痛。
从此,马蹄落处,闲了黄昏淡月。曹丕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和手段,让曹植醉酒误事,又屡屡揭穿了曹植幕后主使的杨修那耍得不够聪明的小聪明,最终赢来了“马蹄归踏梨花月”的为王时代。
那曹植夜饮的诗还在:“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诗很美,人们说继往开来,然而,把酒的欢娱却被曹丕睥睨,而醉酒的癫狂,让曹操震怒:那日他癫狂到私自打开了王宫的正门司马门——“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历史的记载不动声色却天翻地覆,他的纵情驰骋蔑视了曹操君王的权威,曹操震怒而失望道:“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者”,自此以后,“异目视此儿矣”。
最终,确立了曹丕储君的地位。
曹植意气风发少年轻狂的时代已经过去。“利剑鸣手中,一击而尸僵”的勇气变成了“仁虎匿爪,神龙隐鳞”的退缩。
他成了一个落寞的诗人。
中国也因此迎来了又一个诗人的光华,而不是又一个君王。
诗人如星河般皎洁,而君王,终究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天之临,而是为了地之载,让那人间的历史滚滚东流去。
——曹丕湮没了自己为诗的光华成就了曹植做诗人的灿烂。
曹丕做了魏王以后,怕众兄弟威胁自己的位子,把众兄弟赶出了京城,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地不得擅离,还派了监国使者监视。
为王者,是睥睨天下的孤寡之人,兄弟的亲情于他已是要狠心挥剑斩断的情分。“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这诗,又何尝不是曹丕做得如此狠心决绝之后心里掠过的那一丝伤痛?
众人皆有的情义,惟独他要无情无义,做一马蹄踏月响空山的孤独的旅客,在此般盘根交错的环境之下,最快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快刀斩乱麻,容不得曹丕半分的亲情之念。
所以他对兄弟皆狠,狠得决绝,让众诗客为曹植伤怀。
那年曹植、曹彪兄弟二人从京城出来,回归各自的封地。多年不见,两人想同行,曹丕也许是嫉妒,也许是怀疑,断然不允,所以曹植愤而成篇写了这首很长很长的诗,《赠白马王彪》给弟弟曹彪:“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这些语句,让后来的众诗家惺惺相惜而推崇为千古的名篇。
而接下来的曹植亦是坦然,马上看四方,丈夫亦有情:“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用天下换回犹比邻的亲情,这才是曹植心里的向往。
揽辔不能再踯躅,只能嘤嘤叮咛,相互珍重:“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这样的诗,戳到了曹丕的痛处,他也许恨死了这种让他陷入无情无义的诗篇,也许兄弟之情他尚有几分顾忌,而当那甄氏再写诗的时候,他必定万般不能相容。
曹植天下俱失,惟独不失情义,所以他拥有着一个让曹丕不能触及的天地。所以曹丕自己孤寡,他也想要把曹植陷入孤寡之地,所以找了借口,把曹植的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也是曹操故人之子,丁仪、丁廙兄弟,*了。曹丕铲除了异己,也给重情重义的曹植以人生最大的打击。他爱这两个朋友,喜爱到常常不吝笔墨而留诗相赠。魏以前常见到那些诗人为帝王写诗,少见以诗情赠友,而从曹植开始,我见着一首又一首指名道姓地送给朋友的诗。
每一首诗,见到的都是高山流水的情谊。
那曹植见朋友遭难而无力相救,强烈的负罪感之下,写诗《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拔剑削罗网,黄鹤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他希望自己是那少年郎,可以拔剑救得友人归,无奈,这只是诗而已。
接下来历史上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即将上演,曹氏两兄弟相残的这一瞬间,竟是中国历史长空的一次烟花绽放,烟花落成灰烬,依然让看客们叹惋。
有人力劝曹丕借此*了曹植,而曹丕以母之命为借口,不肯下此决心,于是最后,只能以七步做诗,将此命运之剑放于曹植自己的手中,由他来决断自己的命运。
其实曹丕应该很清楚,把剑换成了笔,却当是救了曹植一命。
那日,曹丕在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曹丕指画说:“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曹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皆惊。
曹丕又说:“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曹植说:“愿即命题。”
曹丕说:“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
曹植略不思索,即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闻之,潸然泪下。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曹植拜辞上马而去。
一场光辉夺目的兄弟生死之戏,就这样于无声处的硝烟中结束了。
撇去对曹植万般同情的蒙蔽,细看曹丕的安排,不得不惊叹,他的心思如此绝妙,不亚于他做诗人的漂亮。
画两只牛相斗,必是警告,也让高傲的曹植明白,当前的局势,必然有一伤,不能有两全。他,曹丕断然难担待情义与江山的平衡。
而以兄弟二字命题,亦是一种宽慰:你我为兄弟,却于江山面前不能以兄弟之义相待,但这兄弟之情,不能也万难绝断,我曹丕亦当以此而救你一命。
一首诗,让众谋客哑然,他们已清楚,这场兄弟之战已下了论断——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情义永存。
纵观中国的历史,那些著名的帝王所*的亲人兄弟还少吗?曹丕和曹植当都知这帝王之家的残酷,所以他们以诗人的方式做了转圜,一个保住了命,一个承担了千古的骂名,而他们的兄弟之情,得以残存。
所以曹植终究能得以善终。
然而,经过这种种的磨难,曹植的诗里终于懂得:“金樽玉杯不能使薄酒更厚”,曹植当年年少的轻狂早已磨损成了后来的痴惋,将为国弃身锋刃的豪情,化为《美女篇》,美人难嫁,贤士难遇,人们说这是曹植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才作的此诗,以表达自己对功名的怨慕之情。
然而,这怨哀之情,如雨抚过蔷薇,一种哀伤而浮华的美,让猛虎也肯轻嗅蔷薇——这首诗,让曹丕这爱诗之人见着,心头也该就释然自己的一念之情罢?
诗如此似雕花般的精致,让清代的叶燮推为“汉魏压卷”,而赞叹其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
我喜欢这首诗,胜过那《洛神赋》,那洛神女子,天高地远不可及,像一怀有心事的美人泽畔停伫,让你不忍扰碰。而此城南美女却是一位高楼凭栏女子,也许楼上楼下目光的相遇之时就是执手相偕下楼之举,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但这《洛神赋》却因为其华丽得如同昙花般光彩夺目地于清寒的月色下绽放,而成为诗人画家最痴迷的文赋。那月色被花色黯淡,也只能落成了一个看客。
见那洛神美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光色阑珊之余,终究要归于平静,所以最后“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全文里,最喜欢这句,于澎湃的激情之后的这分安静竟是如是般的美,是月下的花,无色而斑斓,无声而喧嚣,像是曹植的余生,安安静静地写诗,却光彩夺目。
此时的曹植,也只能倚门看万里的行客,听他万里的行程来写自己小庭有月、小院有花的诗:“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曹植:“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这种因时遇而感慨成诗文,因慷慨悲壮亦婉转秋水成文风,便是后人称道的“建安风骨”。曹植后期的作品,就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曹植,闭门在家看美人、望万里行客的曹植,将他的那个时代唯美地推上了颠峰,成楼上的月,是枝上的风,让后人再翻开那个时代的画卷,亦是用诗情衍成的“万里风烟,一溪霜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