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古八景

桃城古八景

首页休闲益智指画星河更新时间:2024-05-08

衡水八景,据乾隆年《衡水县志》载为:谯楼古钟、衡桥夜月、羊令旧渠、孔坟显异,旧县古塔、漳河北环、唐贤古碑、青龙高阁。现逐一介绍如下:

一、谯楼古钟

谯楼古钟是以在县署(今市公安局内)城门上所建之谯楼吊有旧县移来之唐代古钟而得名。

谯楼巍然高耸,气势轩昂。登临其上,全城风光尽收眼底。古钟体大量重,音韵悠扬清远。两相结合,则成为“兴礼让而成协和”的象征。是故,清康熙时衡水邑令王万方曾特为之赋诗赞曰:

百尺丹甍镇二漳,金声旦暮韵悠扬。

款深岁月存唐代,器老风雷醒冀方。

大吕争知千载重,元音不俟九秋霜。

长留神物开醇治,响入层雯彻建章。

此景现在已无。

二、衡桥夜月

衡桥夜月。是以长虹卧波、秀丽无比,为乡耆徐廷所创建之衡水石桥夜月风光而得名。

衡水石桥,在县城西门外,为齐、晋及京南诸那郡交通四达之要道。

明天顺元年(1457年)邑令杨俨建木桥历经96年而被洪水彻底摧毁。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至明万历丁丑年(1577)徐廷等建起衡水石桥。桥长三十有九丈八尺,阔二丈五尺,高三丈有三尺,水洞三、旱洞三,各阔四丈有一尺。下覆之以海漫石,上压之以鹅眉檐,石栏秩如,石坊翼如,穹窿跨若长虹,驰驱如砥道。数十年病涉之虞,一旦释矣。其利博哉,其利博哉!为此,前人有诗赞曰:

长虹今古跨烟波,偶避尘嚣缓步过。

两岸人烟临月镜,千帆渔火照星河。

堤长鸿雁嗷声远。夜静蛇龙稳睡多。

但愿安澜能底绩,好将金爵献嫦娥。

然而,此桥服役188年之后,已日就倾颓。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府方观承奏朝廷拨帑,率清河道周元理、通水道玉神保勘估,邑令陶淑指画鸠工庀材承建,并于乾隆三十一年告竣后,皇帝赐名安济桥,方观承以此而铭曰:

禹贡氐绩,厥要衡漳。道元注经,衡水以名。

漳既东迁,不汇于滏。有来滹沱,巨侵攸处。

维县西门,有桥臲卼。陆阻轮蹄,水窒舻楫。

懿惟我皇,嘉子兆姓。南北河防,永安大定。

大吏朝奏,夕乃报闻。发水衡钱,逾四万缗。

伐石唐山,浮木易水。万杵万锸,其来如子。

越岁有半,厥功告成。削牍上告,肇赐嘉名。.

孰贻以安,天子之恩。孰赖以济,兆民之利。

安济万年,永垂自今。小臣纪事,敢镌碑阴。

继徐廷创建之衡水石桥之后所建起之安济桥,其桥长三十丈,广二丈五尺,改水空七、中空高丈有八尺,左右以次各*尺五寸皆广三丈一尺。固以立桩,培以新土,灌以灰浆,钳以铁板,镇以石狻猊,翼以扶栏百有十二柱。较之徐廷桥虽短九丈八尺,矮一丈二尺,洞小一丈,规模短小,但亦各领风*。身临今之安济桥,犹临徐延之大石桥,观今桥,看今市,感概无限,催人奋发也。

三、羊令旧渠

“羊令渠。王旧县(今旧城村)南二里。唐延载初(公元694年),县令羊元圭引漳水注隍。后因以名。见《一统志》。”

羊令渠灌注旧县城之护城河,使旧县城自唐至明永乐四年(1406年)前这七百多年内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安全保障。同时沿渠两侧分享到灌溉、排涝之利。因而有诗赞赞:

宦绩传闻延载中,渠流乐只羡羊公。

川原迁改盈虚异,水噗劬劳职业同。

沙满长渠堙地脉,波吞远堰殚人功。

当年捍患逢今日,定建奇猷志屡丰。

关于邑令羊元圭的事迹,《衡水县志》载有:"羊元圭,未详何许人。延载元年(694年)为县令。勤恤民瘼,不啻商理。修缮城垣。又开渠引漳水北流,贯注城隍。多所利赖。后追思之。名为羊令渠。祀名宦。

此景仅存部份遗址。

四、孔坟显异

孔坟显异。是以唐著名十八学士之一、唐国子祭酒孔颖达故里之衣冠墓地周围出现的奇迹而得名。

“孔颖达墓。在治西五里许(衡水市路北前马庄西北隅耕地之中),无高塚。但塚前周围数尺寸草不生,是其异也.....”为此,前人赞曰:

凌烟阁赞琰辞闻,阙里璇源迥异群。

手沦六经神自解,目空万卷幼能文。

一时竹素千秋事,半亩幽阡异代勋。

众草蒙茸知让畔,奎光千古照斜曛。

墓前原有元大德七年(1303)县尹袁纬碑记,已于本世纪五十年代被移用。

今其基前仅立有民国九年夏五月邑人后学刘耀卿撰文、冀州后学胡宗照书丹之《孔宪公碑》一通。按:颖达陪葬昭陵,墓在醴泉县,今其基碑已移至西安碑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孔颖达基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颖达之故里一孔贤庄。位于孔颖达墓地东南隅约500多米远之今前马庄处。古人将村与墓同样进行瞻仰和参拜,并赋诗赞颂如下:

孜孜圣宣裔,声誉葛宗风。

绝学惊儒宿,嘉谟沃帝聪。

效忠思衮职,擒藻厉词锋。

赏重箴规义,官推论撰功。

明堂持古议,元历相天功。

释菜荣恩日,登瀛想像中。

世延司业贵,地表若堂封。

抔土重泉闭,寒芜曲径通。

孤村名独擅,千载讵云终。

为假径行便,看碑访旧踪。

孔坟尚存、其故里已为前马庄取代。

五、旧县古塔

旧县古塔。原名擎天塔。今名宝云塔。位于今衡水市旧城村之东侧。以其体现冀中南天一柱及衡漳古郡之隋唐遗风而得名。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宝云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擎天塔建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至七年(606 -611),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衡水河畔,即今日的空城一带兴建衡水县城。隋末衡水县城因战乱、河流改道而变为一座空城。唐朝初年县城东迁于此。唐德宗贞元六年,佛教大兴,随建宝云寺庙建筑群。此时擎天塔取名宝云塔。塔的整体结构为迎风式九层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总高36.5米(含地下被淤3米塔身)。塔身的下三层为穿心式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上五层为空洞式结构。体现了隋、唐及宋代塔式建筑特点。塔顶安有葫芦形镇塔宝刹,每层塔檐的建筑形态各异,有的呈鸳鸯斗拱,有的呈梅花斗拱。各层的券洞均是方形门圆券型。第一层券洞中原有一 尊莲花坐佛。登塔的旋道有一半设在塔外,勇敢者可顺旋盘道绕塔身而上,直登塔顶。想当年,登此塔可俯瞰衡水城全景,向东可望见城外漳河上的白帆竞渡。明永乐年间大水毁城,县城又东迁范家疃建新城,宝云寺也随之迁至新城的西北隅(今日河东粮食市场一带,占地二十亩) ,宝云塔仍留在原地孤立四五百年。清朝末年宝云寺又迁回旧城,在宝云塔旁重建寺至今。

宝云塔耸然崇高,为县八景之一,是故,前人有诗赞曰:

平野昂霄一柱撑,鸡林雁足旧桃城。

近防沱浪漂农舍,远眺燕山绕帝京。

尽职愧无桑土效,登高漫切草茅情。

闲稽故老浮屠下,海晏从今想治平。

六 漳河北环

“漳水北环、杜沟南注。谓此也。”

“漳水北环、杜沟南注。此邑之形势也。”

漳河,滏阳河古称漳河。清《衡水县志》书曰:“漳水北环,杜沟南注,此邑之形势也。”漳河水自西南方向流进县境内,与杜村沟河水汇合后,,向东北方向流进繁华的城区。河水流速减缓,河面加宽,并以四个半圆环形状,弯弯曲曲地绕过衡水县城,流向武邑县方向。这其间,繁华的河岸码头商贾云集,来往船只帆樯如林,衡水石桥长虹卧波,齐鲁通衢车马辐辏。文人墨客,登上高高的城墙西北角楼上,向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嘹望:宽宽的河面上,百舸争流,白帆棹影,石桥横卧,车水马龙,柳荫葱幽,酒肆楼阁,青瓦鳞鳞,酒坊林立,炊烟袅袅.....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面。半圆环形的河面,酷似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绕过城郭。读书人比喻就像考试中举,金榜题名后,身着官服,腰间挎的玉带一样。吉祥的征兆,绝妙的风水宝地!因此,衡水城的西城门(正门)命名“登瀛门”;北城门取名“漳带门”;漳带城门以内,靠近“孔庙”的一条街取名“玉带街”。之所以选取漳水北环为景,是众人祈祷绝妙的“地利”,能为衡水带来无限的“福祉”。为此,前人赋诗赞曰:

双流三面古桃隈,势注朝宗向北开。

雉堞朝云飞浦树,棹歌暮雨入楼台。

春深箫管鱼龙奋,泉障鸣鼛壁马催。

砥柱名疆凭缔造,臣心如水亦康哉。

与漳水北环有密切分洪关系的杜沟,在县南十里,内通南田、侯店等村。洼地二十余顷。明弘治间(1488-1505)开此沟,以泄水患。遗址尚存。

七、唐贤古碑

唐贤古碑。系指唐著名十八学士之一、历任秦王文学馆学士、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国子司业、崇贤馆学士、蜀王太傅等职的盖文达之墓碑而言。

唐贤古碑。由于志宁撰文,褚遂良书丹,竖立于盖文达故里(今衡水市东南十一公里)大葛村乡东葛村西南隅之河渠环抱台地上的盖文达墓前,这是一统唐代高级官员墓地所能享用的一级丰碑。其规格和造型较之一般墓碑魁伟、恢宏而精致。加之其撰文和书丹皆出自唐名人之高手,碑文之生动、书丹之绝妙,诚为唐代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名碑之一。是故,历代社会名流、史学、文学和书法爱好者等,皆争相前往瞻仰、拜读和欣赏。甚至竟有就地搭棚,日以继夜传拓其碑文者。人们都以能亲自目睹其碑文真迹,和传拓收藏下名家书法真迹而称快。

孙和平摹唐初大儒《盖文达碑》楷书碑文

今人虽未能目睹《唐贤古碑》的真容,但从《衡水县志》中尚能了解其概况:“唐太傅盖公墓碑 唐文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此高碑,以旌懿范,乃为铭曰:……层构.奕奕崇基,诞此英贤,是为人秀。荐绅盛族,膏梁华胄。贲制招贤,弓旌访士。飞缨庠塾,锵金阜市。折角标奇,重席¨¨。王贾齐衡,匡张隶齿。平台骋步,望¨飞英。誉隆徐邈,文高马卿。从政琐闼,作范维城。兰芬松茂,玉振金声。忽叹隙驹,俄悲风烛。未登台¨遂编鬼¨。斃里沉珠,佳城瘗玉。四序难追,百身何赎。车转熊轼,¨列龙¨。徘徊¨卫。蹢躅骖騑。坟¨¨雾,树曲¨威。铭斯琰琬,播美腾晖。

由于唐贤古确是唐代的一流丰碑,和具有如此重大的名分,因此被列为八景之一。前人有诗赞曰:

高名蜀传说唐贤,片石鲜苔古岸边。

世爵龙鸾扬鹿郡,佳城帝虎勒鸿篇。

灞陵风雨翘英地,漳水云霞慧业天。

渠阁流徽今尚在,不知接武定何年。

盖文达墓碑的规格和造型较其他墓碑更魁伟、恢弘而精致。加之其撰文和书丹皆出自唐代名人之高手,碑文之生动,书丹之绝妙,诚为唐代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名碑之一。因此,成为文人墨客往来集散之处。遗憾的是,流传1300年的古老碑体,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被砸碎,烧成石灰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坟墓也被毁掉。古碑文的内容只能在陶淑编写的《衡水县志.艺文篇》阅读。盖文达的直系亲属,现居江苏省常州市,已传至50代,300余人。

八、青龙高阁

青龙高阁是指衡水新县(范家疃新县址)县城的城墙东南角上,耸高入云的高层楼阁而言。并以沿袭古代军师布阵讲究左青龙旗、右白虎旗以壮军威的习俗而得名。

由于青龙高阁造型美而气势大,使之在全城楼阁建筑阵容中显现出一种鹤立鸡群,独领风*的非凡英姿。它除能满足当代远眺军情发展变化之需要外,还能满足人们俯览全城风光和游憩之愿望。为此,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而被列为八景之一。是故前人对之歌颂曰:

婉蜒隐起水边山,飞阁茏葱俯市阛。

旭接东皇苍海近,觞传西母乌云间。

孤城旁拥绿千叠,双沼遥通玉一湾。

圣概登临多慰籍,乐嘉淑气彩霞间。

有关资料表明:青龙高阁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由知县孙梦麟在原倒塌的角楼的地址上建造起来的。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知县魏階重修。清朝康熙年间,在青龙高阁城脚下里面的范家旮旯地面,修建了“魁星阁”,因修建在水塘畔,风景宜人,多有文人墨客聚集。后来,因战乱范家旮旯居民先后搬离,此东南城隅逐渐荒芜。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青龙高阁遭雷击焚毁,随后,举人孙赋谦(城西孙家庄人,时任兵部主事、山东道监察御史),出资在青龙高阁和西北角楼旧址上,分别建起两层六角形的“奎星阁”(魁星、奎星均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衡水城,把魁星阁拆毁,修筑了炮楼。如今此地夷为民居,位于市第二医院北家属院以北,劳改队家属院以南的地域。

注:本文引用之史料有:《衡水县志》(乾隆三十一年版本)、《衡水县乡土志》(刘耀卿著,耿治琴校订)、擎天塔(宝云塔)前碑文、以及笔者深入八景现场及附近民间调查、考察所得之成果等。如有与事实不符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为祈。

附:衡水八景位置图

综合《衡水市文史资料》第六辑和康占营《桃城史话》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