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技法的连续演奏,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技法的连续演奏,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法

首页休闲益智指尖弹弹弹更新时间:2024-04-26

弹是琵琶中最基础常用的技法,食指由弯曲状态,经小关节、中关节依次向外打开的动作。手指可与手腕运动并用,也可有手指不动,单纯手腕运动。按弹的弦数量分类,弹一根弦至同时弹两根弦,称为“双弹”;同时弹三或四根弦,称为“扫”。按弹的速度分类,当单挑结合快速连点成线时,称为“滚”。弹又可与多种指法搭配使用,既有基本音色的朴素,也有变化的丰富。刘德海意识到“由弹挑向单弹、单挑发展是弹挑个性化的必然趋势。”①

引子处的亮相

乐曲伊始,以三个连续相同的小字一组 a 音强有力开篇,犹如故事主人公闪亮登场。随后,迅速向上进行一个音级至 b 音,短暂经过后继续上行,分别用弹和扫轮将本乐节长音落于小字二组 e 音。在扫轮之前,谱面特别标注五个音为弹。按演奏习惯,“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编排弹弹挑弹指法,“小附点”节奏型会编排弹挑指法。

一改往常惯例,使用连续并富有弹性的弹,右手指尖快速过弦,长音手臂带动,停留在第二十品附近,使音响效果干脆果断。当第二遍重复同样的旋律时,采用整体弱演奏,犹如回声,入弦角度较于前一句平坦,过弦速度趋慢,与第一遍号角式的催人奋发形成鲜明对比。但弱奏的旋律并非懒散、悠扬,而是为后续有层次的递进埋下伏笔。

弱拍位的强调

在第 205、207 小节处,节拍为四四拍,常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次弱。C 音是在第二拍弱拍位上的三连音节奏型,为主题动机的再次出现。三连音节奏型常规演奏指法有弹挑弹、挑弹挑。刘德海创作的琵琶曲《天鹅》末尾段用中指反弹、食指反弹、大指反弹演奏作曲家注明用“弹弹弹”演奏,意在强调三个音,使其突出。

三度音组的演奏设计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是采用蒙古族民歌元素创作的,长调是蒙古族的民歌代表性种类之一。蒙古人民在广袤的草原游牧,具有曲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特点的长调歌曲随之开始流行。旋律中蕴含众多颤音,从而抒发情感。在乐曲引子片段,第 11 小节(谱例 2-3)谱面标记为波音记号,在实际演奏中,处理为三度交替的音组。

G 波音是及演奏为 GBG,D 波音实际演奏为 D#FD.而第 12 小节处 G 为二分音符波音,以 GB 为一遍,演奏逐渐加速紧凑的四遍。受弹拨乐器特点的局限性,演奏抒情旋律时可能略逊色于拉弦乐器。应尽可能模拟长调演唱时连绵不绝、自由流动的特点。左手按品要缓慢抬落手指,在离开切换下一个音时,可加入谱面未标记的“滑音”处理,让音乐旋律呈现为连贯流畅的旋律线,而不是死板独立的点状。

同一主题在不同位置的编排

刘德海曾介绍《草原小姐妹》的创作背景道:在中央民族乐团时李德伦先生提意创作一首琵琶协奏曲,在百万雄师过大江和“小姐妹”两者中进行选择。考虑到旋律动机已成型,以及孩子们的东西适合弹拨乐,同时兼具有蒙古族的曲调特点,最终选定“小姐妹”,从而创作出本首琵琶协奏曲经典佳作《草原小姐妹》。(1)相同段落中主题重复的变化在呈示部(13-161 小节)中的主部主题中,以“前十六后八 、二八”为重要节奏型,旋律围绕 EC 音展开。

在第 28 小节处出现反复记号,按照谱面标记是采取同样的演奏技法进行重复,参考刘德海先生演奏视频资料,笔者在演奏实践中,依照刘德海独奏《草原小姐妹》(刘德海、吴祖强曲),将重复演奏的一遍进行变化,加入更多双弹,塑造活泼的小姐妹人物形象。

首遍演奏按照协奏曲的谱面标记,反复时演奏独奏的指法,一静一动形成变化对比,重复而不单调。(2)相同主题在不同段落的变奏第 57 小节至 73 小节是一次八六拍的变奏,旋律音与辅助音一弦空弦 A 交织。在演奏时,右手应摆动均匀,突出双弹的旋律音,弱化辅助音。左手按音力量集中,准确按出三度或四度的音程。第 218 小节至第 247 小节,对主题动机发生了调性的变化,第 218 小节(谱例2-6)处是 bB 调,随后第 234 小节起上行升高至 C 调。随调的升高,流露出奋起向上的激动情绪,营造出暴风雪环境中高度危险紧张的氛围。

快速技巧的指法安排

(1)460 小节至 467 小节此乐句具有音域跨度大、速度快、音符密集、强弱变化大的特点。它的音域为e2 至 e3,是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的小快板,三个旋律音 a2、b2、a5 与辅助音 e2 交替出现,最高音 e3 标有重音记号,需特别强调突出。基于以上特征,a2 用、b2、a5 。(2)469 小节至 479 小节本乐句旋律由 5+5 小节的模进组合而成,在左手指法安排上的指序也采用模进形式,存在众多相似之处。

其中,469 小节至 473 小节有两种编排形式,第一种为:一三一三、三一三四、一三换把一二、三一二四、一二换把一二、二一一三、四一三换把一、二一四三、二。第二种为:一三一三、三一三四、一三换把一二、三一二四、一二换把一二、二一三四,四大指一二,三大指三二、一。两种编排的主要区别为是否运用大指进行按音,第一种没有运用大指,需进行三次换把,换把后由生理条件力气较小的小拇指(四指)按最高音 e3。

这种编排下,因高音把位品距间隔近,换把及小指按音有出错的风险存在。第二种指法编排运用大指,进行两次换把,减少了一次在品距间隔近的高把位处的换把,尽可能规避了因第一种编排模式下导致错音的问题。但同时,由于大指在一弦 e2 品的处需保留指,持续按音直到 473 小节演奏结束,又因琵琶演奏、基本功训练中大指的使用频率低,这种编排对于演奏者而言,是极大的耐力挑战。琵琶演奏者十分有必要综合自身条件、演奏喜好、指法习惯、呈现效果综合考虑,对左手指法进行合理的编排。此段困难片段是小快板至急板的快速技巧片段,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在快速同时更要有音准的清晰度和音色的颗粒性,对于演奏者是极大的挑战。

循序渐进的提速

第一阶段,安排左手指法,初识各音位置。第二阶段,在极慢速下反复熟练,背诵乐谱,避免因看谱而无法兼顾看左手按音位置带来的干扰。第三阶段,使用节拍器,逐步提速。第四阶段,借鉴演奏家演奏音视频资料,与其合练,体会速度递增与情感递进。

熟练速度为达到无错音、有强弱起伏、情感饱满演奏成果的目标速度。冲刺速度为当熟练速度掌握比较好的情况下,该项练习的临近收尾阶段的挑战性练习,遍数不宜安排过多,控制在 5 至 10 遍即可。当再降回至熟练速度时,会得到能更轻松演奏当前熟练速度的体会。从表格中数据分析,熟练速度 bpm 不高于 100 时,速度的提升每次为十个单位,当 bpm 高于 100 时,速度的提速每次为五个单位。

练习时长方面,低速的 bpm=80 至 100 花费时长少,可匀出更多的练琴时间于其他内容的练习上,超过 bpm=100 时,每日的练习时间花费增加至一小时,随着速度单位的细化,练习天数三天与一周交替。同时发现,在耐力不完全充足的情况下,错音机率提高。故第三阶段为循序渐进练习各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旨在不断的机械式重复提高耐力和准确性,是逐一攻克同一速度下错音的过程,是不断提速的过程。

拆分与组合式的练习

在面对连续繁多密集的快速技巧时,在练习初期通篇的演奏易产生换把不顺畅、漏音错音的情况,尤其高把位品距窄,更易发生此情形。故此,拆分与组合的练习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如若没有拆分与组合的练习,一旦养成通篇演奏下的错音肌肉记忆,终将对乐曲完成度带来不利影响。拆分是将繁复的长篇、长句、长段落划分成乐句、小节,或两个容易出错的音。关于乐句的拆分,是一个将易错点、难点挑出来慢练、精练反复,从而形成肌肉记忆的过程。

在快速片段第 460 小节至 603 小节中,按乐句拆分成 460 小节至 467 小节、469 小节至 479 小节,480 小节至 484 小节、485 小节至 491 小节、492 小节至 503 小节,504 小节至 603 小节五部分。继续拆分细化,460 小节至 479 小节中,还需拆分练习 465 小节 e2 与 466 小节 d2,主要攻克大指按音切换为食指的按音的准确性。469小节至 479 小节中,重点练习高把位使用小指的音前后各音。480 小节至 484 小节中,重点 f2 与 a2 之间的准确性。

485 小节至 491 小节,每一拍的最结尾与后一拍最开头连接需单独练习。492 小节至 495 小节是由三次换把组合而成,分别为 e3 与#g1、#g1与 b1、e2 与 b1。492 小节至 503 小节中,小指按音的位置需要精准,并且给予重音强调。504 小节至 603 中,一方面是一指由一弦#g2 至二弦#g1 跳把快速准确,另一方面是左手一二弦反复过弦不能拖泥带水。综上,拆分之处多为有变换的地方,故需要结合速度变化反复练习逐一攻克。组合是拆分练习达到熟练后,逐步结合的过程,应遵循由少至多的原则。如先在难点添加前后一拍,前后一小节,再增加至乐句,最终放入段落中。从而达到精准换把不错音,段落演奏流畅的目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