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在踩踏现场,如何保命?

万一在踩踏现场,如何保命?

首页休闲益智撞击多米诺更新时间:2024-05-07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日,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地附近,人们向遇难者献花。(视觉中国/图)

韩国警方正着力调查梨泰院踩踏事件原因。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月1日,韩国总理韩德洙就梨泰院踩踏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他表示,踩踏原因是治安人员不足以及制度缺失所致。

面对防范踩踏事件不力的批评,据海外网援引韩联社报道,韩国警察厅警备局局长洪起铉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表示,警方已预料到会有相当多的人员聚集在梨泰院,但未料到人潮涌来酿成如此大规模伤亡事件。一线警员反映,没有察觉到人数骤增,现场研判留下遗憾。

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看来,公共场所的大型踩踏事件是偶发的,这导致人们在预防与管理的过程中疏忽大意。“踩踏事件发生的风险很高,此次事件中,人流高度密集在狭窄的街道,除了观景,也会在周边的店铺里进行消费,这种无序的状态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胸前要有呼吸空间

在受访专家们眼中,踩踏事件的成因复杂。滕五晓认为,过量人流、现场失序及偶发慌乱都是诱发公共场所踩踏事件的主要因素。

“在现场无序的状态和人员的快速流动诱发的踩踏事件下,人员伤亡一定非常严重。”滕五晓指出,更严峻的是,在有坡度的情况下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只有将最上层的人扶正,下层的人才能够解脱,然而在突发情况下,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的。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许鹏认为,踩踏事件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群密度足够高,二是人群所处的空间范围足够大。在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许鹏曾于个人博客发文《踩踏现象和逃生方法的流体力学分析》,指出了关于踩踏事故的常见误区:踩踏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道路变成瓶颈流形状,才会出现踩踏;人群处于急迫现象时,踩踏现象才会发生。

然而事实上,如果人群大量聚集,且已经处于走走停停的情况时,人群基本就是处于发生踩踏事件的临界状态。任何动静都可能打破这个平衡,从而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

他提到,2019年,纽约时代广场,民众误将摩托车引擎声音当成枪声,引起部分人恐慌,原本缓缓移动的人群突然被打破节奏,踩踏事故因此发生。不仅仅是突发事件,即使人群中的某个人误以为要发生踩踏事故而害怕得推搡他人,一个一个人的作用力传下去,就会导致踩踏事件。

许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挤压的力量从远方传过来。人们大声呼喊‘不要拥挤’是没有用的。因为拥挤地方的人想逃命,远方不拥挤的觉得无所适从,所以无法阻止事件发生。即使真的拿着巨型大喇叭告诉所有人听指令向前或向后,挤在人群中的个体也失去了方向判断,对指令一脸茫然。况且,这个时候求生的本能会促使大家用尽全力逃离,这使得踩踏事件无法被叫停。与此相反,在地铁里,你经常可以听见人们在喊叫,往里挤一挤,可是也不会发生踩踏。因为车厢是一节节分割的,每个空间不大,不会形成长距离压力传递。空间大小是关键因素。”

当人们处于拥挤人群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没摔倒,尽量保持平稳;如果大量人群涌向自己,可以往人群边缘躲闪,并且顺着人流方向移动;倘如周围有电线杆或者树木,上前紧紧抱住也能保护自己;如鞋带松开,或者身上的东西掉了,千万不能蹲下系鞋带或者捡东西,因为一旦弯腰或者蹲下,都有可能导致身后的人摔倒。倘若自己不幸摔倒,身体应该立刻蜷曲,两条大腿前侧挨着胸脯;也可以选择双手抱头侧卧,肘关节贴着胸部,给胸部、口鼻留出足够空间呼吸。”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魏捷亦提醒,在人群拥挤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站立,就像拳击手打拳的动作那样,一条腿向前,双手放在前胸,让胸前有一定的空间,“你就可以保持呼吸”。

如在踩踏事件中受伤,魏捷建议到医院做系统检查,尤其是全身出现大面积青紫之后,“要在医生的监测下进行动态观察,以防后续脏器的损伤。”

救援黄金时间更短

遇难者大多是死于窒息。

“踩踏事件发生时,伤者胸部受到挤压从而导致创伤性窒息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燕小薇和魏捷在2021年发表的论文《人群拥挤踩踏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如是指出。

在很多人的误区中,认为踩踏事件中不幸身亡的人是摔倒在地,被踩重伤直至死亡——这仅是致死原因之一。作为上述论文作者之一,魏捷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因为重度的挤压和踩踏,使得人胸膜的正常的呼吸运动受限,导致窒息,进而导致死亡。”

外界的压力有多大?她在论文中提到,一旦当人群出现“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倒地叠加现象,或者试图维持身体平衡而踩在摔倒的人身上,身体接触产生的压力,足以让被压在最底下的人因创伤性窒息而死亡。此外,严重的踩踏,也可能因为身体被挤压,导致严重的挤压综合征,使得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在本次事件中,遇难者多为女性。据报道,韩国首尔警察厅调查本部表示,截至10月31日14时,梨泰院踩踏事件154名遇难者的身份已全部确认,遇难者包括56名男性和98名女性。“个子矮小,身体瘦弱,体格不够,力量不够,这都是女孩子死亡可能的原因。”魏捷叹道。

女性在推开周围的人减轻压力及胸腔承受挤压压力两方面相对更弱。滕五晓认为:“由于生理因素的差异,男性对自己的稳定性的控制相对会比女性好,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则会更容易跌倒,加之来自周围人的挤压,产生伤亡的可能性就越大。”

留给创伤性窒息者的抢救时间并不多。“要想让一个心脏突然停跳的人能够恢复的话,给我们的抢救时间就是4至6分钟。”魏捷说,这是救援的黄金时间,现场的心肺复苏加上人工呼吸,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这也是致力于急救科普的贾大成所重视的。他留意到本次梨泰院相关视频中,很多人帮伤者做心脏复苏,动作十分漂亮,如果换到国内,可能很多围观者都做不了。“这也是我目前一直在做的事情,进行急救科普,已经科普了四十多年了。”

然而,情况并不乐观。“这种心脏停跳不是心脏本身疾病所导致的,是由于挤压所造成的呼吸和循环的障碍,除了缺氧还有创伤,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尽快解除挤压,尽早进行心肺复苏。”魏捷说,“挤压造成心脏停了以后,大脑就没有血液供应了,此后我们即使让心脏复跳,如果大脑不恢复,复苏效果也是不好的。”

梨泰院踩踏事件遇到的困境便是如此。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当时赶赴现场救治的医学专家表示,由于很多人窒息时间过长,导致脑部受到损伤。尽管当时有很多市民也一同参与紧急救助,但由于挤压伤很容易造成内脏出血引发休克,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们的宝贵生命。

隔断大空间

滕五晓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92年在香港兰桂坊发生的踩踏事件,以及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同此次事件比较相似,“大多数年轻人在一个特殊时期去参加聚集活动,却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

在他看来,规避大型踩踏事件的发生,不仅要提高公民安全和风险意识,还需要重视场地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做到的是限流。“在开放式的场地,需要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引导客流,管理的手段其一是限流,当人流量超过场地的承载力和过度饱和,则会失稳,即游客失去重心,一不小心就会跌倒。”滕五晓曾是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联合调查组的专家组成员,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外滩踩踏事件之后,国家针对各大景区尤其是室内场所都有一个控制人流量上限的规定,旅游景点需要对人流状况做出预警,或者采取预约等手段来限制客流。

滕五晓所说的第二种管理方式是隔断大空间:将一个大场所分隔成若干个小场所,满足旅客需求的同时,又将人流划分成不同的圈子进行管理,以减少人流对流或者碰撞的情况发生。

这也是许鹏认为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因为踩踏事故最不受控制的地方是来自远方的压力不断挤压内围人群,且压力一层层传递过来,不断叠加,导致内围人群无法逃离,窒息而死。如果把大空间分隔成小空间,人们受到的外围压力将减少,能有效控制踩踏事故发生。”他亦提到,发生踩踏事件后,外滩在重要节日都会进行武警人墙隔断,至今再未发生过踩踏事件。

踩踏事件中有时会出现某些店家关门拒绝游客涌入的情况,有网友指责店家冷血,也有网友表示如果店主人开门,那么也会成为踩踏事件的牺牲品。对此许鹏认为,一这些小空间反而能有效疏散人群,因为在小空间里人们不再受到外围的压力。

此外,滕五晓提醒,管理方应控制场地之间的距离,留有充足的空间供人员流动。

他总结道,在城市运行过程中,发生拥挤和踩踏事件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有前期的预案,还要做好面对突发踩踏事件的准备。“公共部门可以设立医疗急救点,配置专业的心肺复苏人员和设备,以防耽误最佳救援时间。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也能有效地掌控现场情况。同时公民也要有意识地避免参加这类大型聚集活动。”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雨 刘邦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