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一个十多岁的男孩,被爸爸妈妈拉到派出所,要求警察把他抓起来。
民警了解后得知,男孩子要去同学家里玩,又不好意思空手去,便偷偷拿了父母一百块钱。
在民警的教育和引导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剩余的五十元还给父母,并和父母达成协议,通过做家务来挣零花钱。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么大的孩子偷东西,就应该吓唬吓唬他,让他长个教训。我却觉得,这样的管教是非常冷酷、不近人情,没有触及问题本质的。
且不论孩子犯错误、出问题,家长首先应当负起责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而不是直接丢给警察,把教育的任务,移交给社会。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事件中,问题的核心在于即便是出于正当的理由,孩子也不敢问父母要钱,表明这个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已经出了问题的。
所以家长的重点,应该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坦诚交流,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而非放大并停留在“偷钱”这一表面行为上,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所有缺乏温度的管教,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说,还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01
生活中,很多家长管教孩子时,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做出许多伤害孩子心灵的行为。
比如孩子耍脾气了,一直哭闹,家长一气之下把孩子关进小黑屋,也不管孩子恐惧的哭声。孩子被迫停止哭闹,家长觉得这种做法很有效,屡试不爽。
孩子犯错误了,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孩子就是一顿骂,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想激起孩子的自尊心,或者当众教训孩子。
有的家庭里,爸爸忙于工作平时和孩子交流、关心很少,一有机会,就对孩子讲大道理,长篇大论······
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他们的感受不重要,即便当时伤心,过两天就忘了。事实却是,具体的事件孩子也许会忘记,但当时造成的心灵创伤和性格影响却会伴随他们一生。
忽视孩子感受的粗暴的教育,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亲子之间缺少情感联结,导致家长的教育渐渐失去约束力。
没有感情做基础的说教,也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再多的道理也听不进去。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说:
“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管教孩子,一定要带着情感的温度,尊重孩子的感受,了解他的想法,平等地对话,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02
谈到有温度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故事可以说是其中的经典,启迪了无数老师和家长。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个男孩子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一会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发现男孩已经早他一步到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而是送了一块糖给他,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
“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孩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
“据我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所以我再奖励你一颗。”
这时,男孩感动地哭了:
“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男孩:
“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
待他接过糖,陶行知说: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深谙教育智慧的陶行知先生,在面对“问题孩子”时,选择用温暖和理解,循循善诱,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唤起孩子内在的自省能力,使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心灵也受到触动。
教育的精髓在于了解孩子、启发孩子、唤醒孩子,而不是靠一味的说教与灌输。我想,大意正在于此。
03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深受感动:一个小女孩想要帮妈妈装饭盒,不小心把饭盒打翻在地,吓得赶紧喊“妈妈,妈妈”。
妈妈出来看到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温柔地询问:“是不是不小心打翻的呀?你跟妈妈说”,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看到孩子哭了,立刻把她抱在怀里轻声安慰。
后来看到监控画面的妈妈,这才得知女儿打翻饭盒的原因,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责怪孩子,差一点就伤害了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心。
有温度的管教正是如此,家长多一些温柔和耐心,孩子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亲子关系会更紧密,孩子自然会对父母更加尊重和信任。
有温度的管教,孩子从中感觉到被尊重、被爱,内心更有安全感,从而获得勇敢面对问题的力量,会变得更有担当。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情绪更快乐,自我价值感高,也会发自内心地爱这个世界。
04
如何做到有温度的管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管是孩子哭闹、发脾气还是犯错了,家长要控制好情绪,多倾听,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对他的情绪和感受表示理解。
比如孩子吃了一个冰激凌后还要吃,家长不让,孩子就开始哭,这时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你还想吃一个,我不让你吃你有点难过、生气,对不对?”(说出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
“但是冰激凌太凉了,吃多了可能会生病,肚子疼,很难受,妈妈不想你生病。”(告知孩子不允许的原因)
“如果你想哭一会儿的话,妈妈一直陪着你,不想哭了我就陪你去玩别的。”(表达对孩子的爱,保护孩子的安全感)
这样的教育,孩子既感受到尊重、理解和爱,又能更好地学到规矩,明白道理。
第二,在孩子犯错、表现不好的时候,家长不要第一反应就是批评、否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看到那个“不愿意犯错的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传递给孩子信任和正面期待。
这样会激发孩子的自省能力。感受到信任和鼓励的孩子,会从心底里受到鼓舞,自发地激励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在平时和孩子沟通时,家长不要高高在上地说教、否定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他平等沟通,好好说话。
第四,不要过于干涉、控制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会逐渐退出,多给孩子自己做选择、做决定、尝试探索的机会。
来源 中国教师报 钱志亮工作室
插画 在在
来源: 中国教师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