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远离手机,岂能一摔了之

来论|远离手机,岂能一摔了之

首页休闲益智坠落火柴人更新时间:2024-10-22

《中国青年报》8月31日有条消息道出了目前教育的困境——怎么与手机争夺孩子,让孩子远离手机:“这个暑假,张蓉请了两周的年假带女儿曦瑶出国游,给曦瑶报了连上半个月的课外班和一个5天的夏令营,除此之外,还让曦瑶参加了好几个公益活动……张蓉的目的只有一个:想尽各种办法让女儿远离手机。但是当张蓉整理出国游的照片时发现,有女儿出现的每一张照片,她都是手机在握:或者紧紧攥在手中,或者高高举起在眼前。‘手机就像幽灵一样控制着孩子。’张蓉说,‘只要有时间,哪怕就一分钟、哪怕在手机上什么也没做,只有手机在手,孩子好像才安心。’”

有人说这种“软”办法不行!那么“硬”办法呢?

最近,山西原平市范亭中学的学生行为规范引发热议,该规范明确“带手机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而之所以“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是针对以往部分学生携带手机、沉湎手机,严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

窃以为,“硬”办法是治标不治本,对学生“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愈大!

记得笔者曾有一个学生沉湎手机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家长与班主任联手使用“硬”办法,我这个语文老师从孩子的随笔里看到了一个“出窍灵魂”的痛苦*:“夜深了,我坐在空无一人的客厅里,犹如陶渊明弹拨想象中的无弦琴一样飞快地操纵着‘手游’,保卫萝卜、天天酷跑、火柴人、开心消消乐……一个接一个,突然脑海里蹦出一个念头——天堂里有没有手游?人百年之后有没有灵魂?”

这对我这个好杂文、爱评论的人来说,触动是刻骨铭心的。

教育是心灵的装修,绝对的一次性,毫无再次重装的可能。就此而言,所谓的“硬”办法,实质在摧毁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愉快只是幸福的伴随现象,愉快如果不伴随以劳动,那么它不仅会迅速地失去价值,而且也会迅速地使人们的心灵堕落下来。”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如何让这种高层次劳动后产生的“幸福的伴随现象”之“愉快”替代手游后滋生的“失去价值”而有可能“心灵堕落下来”之“愉快”,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何来“人类灵魂工程师”抑或“人类灵魂科学家”之美誉?

远离手机,岂能一摔了之?

在猪年教师节前思考这个问题的教育工作者要有“功夫在诗外”的思想境界,治理学生手机成瘾,从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入手,深刻反省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

打题海了没有?

照本宣科报标准答案了没有?

批作业评语八股化了没有?

偷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了没有?

张冠李戴文科当理科教了没有?

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千万别像都德《最后一课》里的韩麦尔先生,木已成舟之际方反省:“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到那时,来不及了,“硬”办法“硬”着陆则教育之“鱼死网破”而悔之莫及!

(作者 金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