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4年到1988年,克格勃经历了一个三十多年的黄金时期。但细思极恐的是,五任主席的经历都特别坎坷。
第一任主席谢罗夫,1958年受朱可夫案牵连,被玉米晓夫免去克格勃主席一职,后来又被潘科夫斯基叛徒案连累,他获得的所有勋章包括“苏联英雄”在内,全部被收回。
第二任主席谢列平,这位精神小伙挺有名,苏勋宗的手下败将,晚年穷困潦倒。
第三任主席谢米恰斯内,和谢列平一伙的,后来也被勋宗削成白板了。
谢列平
第四任主席安德罗波夫,唯一一个成功登顶苏共*宝座的克格勃*,可惜是个短命鬼,没几个月就去见列宁了。
第五任主席切布里科夫,因为和戈尔巴乔夫政见不和,被打发退休。
至于后面那个主席,就更惨了,正好撞上苏联解体,蹲大牢去了。
说到这里,我们插一句题外话,从活活累死的捷尔任斯基开始,历任契卡/内务部/克格勃老大好像都是命运多舛。看来这的确是个高危岗位。
言归正传。冷战期间,克格勃对外活动的主要方向是苏联的头号对手——美国和北约。什么国徽窃听案,导弹被盗案,核潜艇案,最傻间谍案,全家间谍窝案等传奇故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而克格勃的工作方法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两集来讲讲克格勃与美国之间精彩的谍战剧。
窃听一直是美苏间谍战的重头戏。
1960年,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举着一枚精美的美国国徽,在联合国会议上“控诉”苏联窃听美国大使馆。
原来,这枚国徽还是当年慈父亲手送给美国大使的礼物,美国人做梦都没想到,国家元首送的礼物里面居然也会有窃听器。
这枚代表当时全球最高科技水平的窃听器,从外表上看就像一个带尾巴的蝌蚪。上面装着一个极其灵敏的共鸣器,300米以内任何声波都会引起它的震动。它还可以接收外界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成自身运行所需的电能,所以它既不用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这样一来自身不会发射电磁波,就不会被当时的反窃听设备捕捉到,而且理论上工作寿命是无限的。
窃听器
据说,这枚窃听器的研发还受到了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的指点。
但窃听器的体积有点大,要把它藏进美国大使馆绝不是件容易事。特工们想出一个办法,制作一份礼物,把窃听器藏在里面。但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礼物送给美国大使,而不引起美国人的警惕呢?正当特工们为难的时候,慈父同志友情助攻。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面。美国大使哈里曼也从莫斯科赶来,参加苏联少先队员健身营的开营典礼。
活动现场洋溢着热烈的友好气氛,孩子们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哈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纯真稚嫩的欢笑中。唱完国歌,4名少先队员抬着一枚巨大的美国国徽走到哈里曼大使面前,斯大林向大使介绍道:这枚美国国徽是由名贵的紫檀木、黄杨木、红杉木、柔美棕木、波斯帕罗梯木、红木及猛犸象牙拼装而成的。
毛熊向美国人秀艺术,那就叫降维打击,哈里曼大使彻底被这么精美的艺术品给镇住了,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斯大林微笑着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这枚国会现藏中情局博物馆
于是,从1945年2月起,这枚内藏黑科技窃听器的美国国徽高悬在美国大使办公室里。苏联特工还在马路正对面的房子里布置了一个高灵敏度雷达。从此,只要大使一说话,国徽里的窃听器就开始震动,对面的雷达就能侦察、录制、翻译出来。
对美国来说,不幸的是,这枚国徽一挂就是8年,期间送走了4任大使,窃听器也传送出了无法计数的机密情报。最好玩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都要重新搞办公室软装,从墨水瓶到地板全部要更换一新,但唯独这枚美国国徽,没人动它。甚至,有一位大使为了让办公室环境与这枚国徽更和谐,还特地调整了窗帘和家具的色调。
直到1953年,国徽里的秘密才被美国特工发现,之后由英国科学家破解原理,并且成功仿制,50年代后期,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投入使用。时至今日,这种本身不带电源,不发射电磁波,仅由外界电磁波驱动,并反射经过调谐的电磁波的被动式无线电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们身边。不是当成窃听器,而是公交卡、食堂饭卡、社保卡等等,堪称军转民的典范。
但在当时,美国人觉得太丢脸了,甚至失去了向苏联抗议的勇气。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美国才公开这个秘密,表示是苏联先动手偷听我的。
这以后,美帝的窃听之魂被苏联激活了,他很快就追上并超过了苏联的技术水平。到了80年代,CIA的监听范围覆盖了莫斯科所有国家机关,连克里姆林宫都难以逃脱。据美国媒体自己的披露,他们利用间谍卫星和美国大使馆里的先进设备,能窃听每一个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的专线电话和无线电话。当然,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里也布满了美国的最新窃听技术。
克格勃还在莫斯科发现了很多外表像布满了青苔的树墩子,而里面全是用于监听反导弹和防空系统的电子仪器。
看来,在电子监听这一块,还是美国人赢到了最后,独步天下。斯诺登对此有很多话要说。
其实冷战期间,苏联的科技水平与美帝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苏联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事件,其实就是技术落后被人欺负的典型案例。今天大家经常可以从新闻里听到美国侦察机又跑到南海来了,像块甩不掉的狗屁膏药一样惹人讨厌。其实今天的美国人还算收敛的,只是在南海转悠,而当年他们的侦察机可是直飞苏联内陆。
美国在联合国展示苏联窃听证据
在没有卫星的年代,中情局侦察苏联的*手锏是U-2侦察机,这款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的侦查平台,飞行高度可达2万4千米以上,作战半径为3200公里,续航时间可达8小时,当时苏联没飞机或导弹够得上他。
U-2使用的航空侦察照相机,分辨率极高,理论上能拍下宽200千米、长4300千米范围内地面景物的清晰图像,可冲印出4000张照片用于情报分析。后来更新型的U-2飞机还可以安装合成孔径雷达,穿透遮障侦察浅层的地下设施;还可以安装全景摄影、多光谱分析仪,以及能接收雷达信号、通信信号的电子侦察设备等。
CIA有这么漂亮的大玩具,克格勃对此表示各种羡慕嫉妒恨。
这里要插一嘴,我们卖个关子,大家知道U2侦察机是如何研发的么?在研发过程中,又同步发生了哪些机密事件呢?为什么U2侦察机与飞碟和外星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呢?UP主正在创作这个系列,大家感兴趣的话,别忘了关注。
1956年,苏联第一次出动米格17拦截U-2,无功而返。当时地面雷达发现U-2后,定位测高,指引米格飞行员驾机前往拦截。然而等飞行员到了预定地点,发现这里没敌机啊。抬头一看,才发现了飞在他上面一层的U-2。回去后专家还指责飞行员说谎,说这世上怎么可能有能飞到2万米以上的飞机呢?
洛克希德U-2
事实是,真的有。既然你们够不着我,那我可就要放肆了,从1956年到1960年,美国对苏联和华沙公约组织国家的领空实施了50次侦查,如入无人之境。通过照片,CIA发现了建造重型喷气轰炸机的飞机制造厂、火箭导弹工厂、航空基地、导弹发射基地、海军空军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
可以说,凡是苏联没用大罩子罩起来的工业和军事设施,都被CIA拍得一清二楚。局长杜勒斯曾得意地说:“U-2侦察机收集的情报,比起地面上任何特工人员都要更快、更可靠、更广泛。”
U-2飞得最嚣张的一次是1960年5月1日,那天玉米晓夫要在红场举行劳动节的庆祝和阅兵,早上他刚爬起床,就接到手下来报,U2又来做客啦,直接把玉米晓夫气得七窍生烟。
其实,当时美苏之间本已经出现了某种缓和气氛,双方约定要在5月份举办四大国政府首脑会议,然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应邀访问苏联。艾森豪威尔已经下令,U2出动必须经过他本人的批准,以免刺激到苏联。但控制U2的是CIA,他们经常不理会总统的命令,偷偷摸摸得飞,毫无顾忌得飞。
不过呢,5月1日这次也是U2的最后一次苏联之行。
鲍尔斯的飞行路线
关于U2是如何被击落的,世界各国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苏联当时已经成功研发了新型防空导弹,能够打到2万米以上的高空。但中文互联网和学术界,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神通广大的克格勃立下汗马功劳。不过,up查了不少美国和俄罗斯的资料,都没有得到佐证,所以今天大家就把这个故事当成谍战神剧来听吧。
相传,当时的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向玉米晓夫立下军令状,他会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详细计划,保证搞一架U2下来。克格勃派出了一个叫穆罕默德·伽兹尼·汗的阿富汗籍特工,带着一枚有磁性的特殊螺钉,前往巴基斯坦白沙瓦。穆罕穆德有个亲戚,在白沙瓦美军空军基地工作。这位亲戚又花钱买通了美国空军基地食堂的一个管理员,让穆罕默德冒名顶替做了一名食堂清洁工。于是克格勃特工顺利地混进了美国军用机场。
虽然基地防卫森严,但穆罕默德还是找到了一个安保漏洞,他在4月30日那天晚上偷偷潜入飞机,用自己携带的特殊螺钉,代替了仪表盘上的螺钉,任务完成后,他消失在黑暗中。
根据这种说法的理论,这枚磁性螺钉会影响高度仪的准确性。实际飞行高度1万多米,而高度仪却会显示2万多米,这样正好让U-2降到苏联导弹和歼击机的打击高度。
第二天,5月1日清晨5点40分,美军飞行员鲍尔斯驾驶T300号U-2飞机腾空而起。鲍尔斯的拍摄目标包括苏联的航天发射中心、六个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平台、钚加工工业中心等等。
鲍尔斯刚一进入苏联领空,就被防空部队的雷达网发现了。空军中将叶夫根尼·萨维茨基立刻下令,击落它。
当U-2进入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时,驻扎在附近的两个萨姆导弹营同时发射了至少6枚萨姆-2防空导弹。
鲍尔斯突然感到机身一震,他回头一看,机尾冒出黄色火花,接着发动机熄火,飞机向下坠落。
到这里,又出现了两个不太一样的说法。
主流观点认为,虽然导弹没有直接击中U-2,但依然在它尾部后面爆炸,四处飞扬的弹片击中了U-2。U-2有个致命弱点,为了高度牺牲重量,所以它皮特别薄,血条非常短,不经打。
而第二个说法就更加惊心动魄了。苏联解体后,塔斯社采访了当事飞行员门楚考夫。那天他驾驶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的苏-9截击机升空前去拦截U-2,和他同行的还有萨夫罗诺夫驾驶的米格-19战斗机。
鲍尔斯被捕后
大伙儿肯定觉得奇怪,你是去拦截的,不带武器拦个鬼?原来,苏9的最高飞行高度只有1.7万米,为了能追上U2,干脆不带武器减轻重量,希望可以以此上升到U2相同的高度,然后,飞行员拼上自己的生命,把U2撞下来。
连神风特攻队的办法都想出来了,可见U2给苏联防空部队带来了多大的耻辱和压力。
然而,发现U-2后,苏9的高度还是不够,正当门楚考夫发愁时,一股上升气流正好顶了苏9一把,门楚考夫利用这一瞬间撞向U-2飞机,导致其机翼折断。
不幸的是,同行的米格-19被一枚射向U-2的萨姆导弹误伤,飞行员萨夫罗诺夫遇难。而门楚考夫驾驶受伤的苏-9胜利返航。
U-2被击中后,飞行员鲍尔斯的求生*压倒了一切。根据条例,他应当按下弹射跳伞的按钮,等飞行员弹射出仓70秒后,飞机才会启动自毁系统,从而自爆,消灭飞机上一切间谍活动的证据。但鲍尔斯鸡贼的很,他给CIA干活多年,早就猜出了这个所谓的70秒很可能是个骗人的把戏,他一旦按下弹射跳伞的按钮,等待他的,是和整架飞机一起凌空爆炸,到时候人机具毁,CIA就可以赖得一干二净。所以,鲍尔斯没按弹射按钮,而是先下降高度,然后用手打开座舱盖,人翻出机舱后再拉降落伞。这个决定使得克格勃在地面上找到了U-2较完整的残骸。
U-2飞机被击中后在莫斯科以东的乌拉尔山区坠毁
事后,美国一厢情愿的认为U-2已经机毁人亡,所以他们发了一个公告,说这是一架从事气象研究的飞机,误入苏联领空,不幸失事。玉米帝这边就等着美国的谎话,他马上公布了所有真相,包括飞机的残骸、各种间谍设备,以及还活着的飞行员鲍尔斯。艾森豪威尔当着全世界撒谎被揭穿,尴尬得能用脚指头抠出一座白宫来。
但是这么一闹,U-2再也没有出现在苏联上空。而原本趋于缓和的美苏关系再次高度紧张,为了找回面子,美国去土耳其部署了导弹,苏联也去古巴部署了导弹,双方互相偷家,世界几乎走到了核战争边缘。所以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美苏都是这起事件的输家。
看过我们第五集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苏联超级间谍菲舍尔。后来,CIA实在想不通U-2到底是怎么被打下来?为什么没有机毁人亡?为了搞清楚,他们用菲舍尔把鲍尔斯换了回来。克格勃的超级间谍可以回家啦。
所以搞了半天,克格勃成了U2事件的最大赢家。
说起来,克格勃虽然技术上不如CIA,但他的人才还是很拿得出手的。克格勃最不缺的就是超级间谍,而超级间谍窃取的情报,则能让苏联追赶上技术差距。所以克格勃一直很注意保护自己的人才,即便是暴露被捕的情报员,也要想方设法把人换回来。
间谍这个圈子并不大,菲舍尔被换回来的第二年,克格勃又搞了一回间谍交换,主角是菲舍尔的老部下科伦·莫洛迪。他的传奇在于,搞到了英军核潜艇的核心技术机密,而且当间谍之余开公司、开夜总会,成了百万富翁,坐拥八辆豪车,出门美女环绕,比我们第三集讲得特雷伯还有钱。
莫洛迪
莫洛迪1922年出生于苏联,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在莫斯科外贸学院读大三时就被情报机构看中了。去英国之前,莫洛迪已经有了多次海外执行任务的经验。
1954年,克格勃给莫洛迪下达了一个全新的任务:以加拿大人朗斯戴尔的身份前往英国搜集秘密情报。真正的朗斯代尔早年父母离婚,被母亲带回芬兰后于1943年去世。克格勃拿到了他的文件,供特工冒名顶替。但准备工作百密一疏,没拿到朗斯代尔的医疗记录,上面写着,此人曾经割过包皮。
结果呢,包皮完整的莫洛迪出发了。他先去美国,和纽约的间谍大头目菲舍尔接上头。大家可能还记得,当时菲舍尔正被猪队友海哈南搞得焦头烂额,莫洛迪出手帮了他一把,设法搞到了驻韩美军的一些机密文件。
1955年3月3日,莫洛迪从纽约乘“美国”号客轮来到英国。他先是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深造,而后创业——租售点唱机和老虎机,开办夜总会、俱乐部和咖啡馆,反正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商业鬼才莫洛迪很快跻身百万富翁行列,成了伦敦商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除了豪车,他还在郊区购置了多座豪宅,并在伦敦市中心的豪华酒店长期包房,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发家致富的同时,莫洛迪并没有忘记本职工作。他已经在伦敦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不过他把工作重心放在英国港口城市波特兰。
无畏号核潜艇
波特兰海军基地不仅拥有军港、造船厂和大型船坞等设施,还具备尖端潜艇技术和各种高端海军装置研究、试验和制造等多种能力,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也全部集中于此。
1954年,艾森豪威尔批准美国与英国签订共享核秘密的协定,向英国转让核动力潜艇的设计方案和技术资料,英国才得以研制出自己的“无畏”级核潜艇。至此,北约的水下防务交给英国皇家海军负责。
“无畏战舰”号潜艇上安装的最尖端装置,是根据美国最新科技开发的潜艇方位测定仪,这个反潜艇技术也是苏联最感兴趣的。
莫洛迪的下线,是代号为“布兰达二号”的一名特工,本名哈里·霍顿,波特兰海军舰艇研究中心的高级职员,16岁就加入英国海军。
剑桥五杰是为了热忱的信仰而当间谍的,但霍顿不一样,他是因为贪污腐化、美色诱惑被克格勃抓住把柄,才不得不屈服的。
一开始,霍顿相当不情愿,但后来和莫洛迪一点点打交道,霍顿和他的女朋友伊丽莎白被莫洛迪的人格魅力折服了。霍顿觉得,莫洛迪人长得好看,说话也真好听,和他打交道,完全没有委身于人的屈辱感,反而会觉得是在为朋友帮忙。加上每次会面,莫洛迪都会送给他们一笔数目不小的英镑,大大增加了霍顿和伊丽莎白窃取机密情报的主观能动性。
米诺克斯相机 。莫洛迪用此相机为克格勃拍摄了大量的秘密文件
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他们仨都会在波特兰基地附近的小咖啡店,或是在伦敦老维克戏院附近的滑铁卢大街见面。每次会面,霍顿都会给莫洛迪带来大量机密情报,主要有:英国皇家海军新型战艇的设计和规格;正在建造的无畏号核潜艇照片;英国皇家海军部对各舰队的命令;波特兰海军基地的地图等。此外,基地文员伊丽莎白还从文件柜中偷出潜艇方位测定仪的7本试验记录册,霍顿将其拍成照片后交给了莫洛迪。
每次从霍顿手中获得情报后,莫洛迪都会开车来到伦敦西区的鲁斯利普镇克兰利路45号,住在这里的另外两个间谍——克罗格夫妇会将情报拍成微缩胶片,秘密联络员从这里拿到胶片,然后转送到莫斯科克格勃总部。
这样的好日子大概维持了大半年。岔子出在霍顿身上,霍顿每个月的薪俸只有710英镑,而他却花近10万英镑买了一幢别墅,还买了一辆法国雷诺公司制造的太子牌高档汽车。他和女友经常去豪华旅馆度周末,并吹嘘自己一周喝酒要花掉二三十英镑。这些高调且太离谱的消费,引起了安全官员的怀疑。
不过呢,想想霍顿是怎么被克格勃抓住把柄的,就知道发生这种事情一点也不奇怪。
军情五处开始监视霍顿,顺藤摸瓜发现了每个月见一次面的莫洛迪。为了不让莫洛迪警觉,英国动用了20多个特工,一天四班倒,轮流值班不断换人。这样莫洛迪即使看到有人在身后跟着走,但都是陌生的面孔,同一个人不会出现两次,也不致引起疑心。
反间谍人员跟踪莫洛迪去了克罗格夫妇家,于是这对夫妻也暴露了。
克罗格夫妇
8月27日,莫洛迪去了大波特兰街的米德兰银行,存放了一只箱子和一个棕色纸包。军情五处撬开了保险箱,把东西带回实验室检查。
这是一个职业间谍使用的工具包,工具包里有两台专门用于复制文件的微型照相机。箱子里还有一只放在木碗里的龙森牌打火机。特工对打火机进行X 光检查后,发现打火机底部是空的,里面装了许多小东西。特工们用橡皮吸球和小镊子把它们夹出来,原来是两本微型的一次性密码本,其中一本就是正在使用的,在折好的那页纸上还有一张地图参考资料清单。
至此,莫洛迪的间谍身份被实锤了。
1961年1月7日,莫洛迪和霍顿、伊丽莎白接头的时候,三个人一起被捕,在霍顿身上发现3本潜艇方位测定仪试验结果小册子的胶片,以及其他关于核潜艇武器和技术的机密照片。一个多小时后克罗格夫妇也被捕了。
其他人的身份都好查,但莫洛迪实在是太神秘了。为搞清他的真实身份,军情5处、CIA和加拿大皇家骑警队花了大量时间却一无所获,只好用无名氏来代称他。而莫洛迪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他就是朗斯代尔。但莫洛迪不知道包皮这件事,裤子一脱,他就没话说了。
克罗格夫妇家的厨房下面隐藏的给莫斯科发送紧急情报的高速发报机
1961年3月14日,波特兰间谍网暴露的这5名间谍在伦敦中央刑事法院受审。霍顿最软骨头,他声称自己是被胁迫的,愿意当污点证人以换取免受刑事处分,但被法官拒绝。伊丽莎白倒像条汉子,认罪领罚。克罗格夫妇要紧牙关不交代,而莫洛迪则主动帮克罗格夫妇承担责任,以保全自己的同志。
最后,莫洛迪被判刑25年,克罗格夫妇判了20年,霍顿和伊丽莎白判了15年。
一年以后,苏联用英国间谍韦恩交换回了莫洛迪。次年,经当局批准,他写了一本名为《我在苏联情报部门20年:朗斯代尔回忆录》的自传,英国出版商还不得不向他支付10万英镑版税。这可真是位商业鬼才啊。
获释后的莫洛迪不忘旧日的老伙计,在他的催促下,1969年,克格勃用另外一个间谍交换回克罗格夫妇。至于霍顿,让他见鬼去吧。
遗憾的是,莫洛迪和很多战斗民族一样,嗜酒如命,1970年48岁时,他在一次宴会中因饮酒过度诱发中风去世。
莫洛迪的暴露,其实有一定代表性。前面几集我们介绍的外籍间谍,要么是共产主义的信徒,要么是坚定的反纳粹主义者,他们是为了信仰、为了心中的正义来进行情报工作的。然而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当克格勃急需情报的时候,渐渐“放宽思路”,于是,用金钱、美色收买或胁迫,成了克格勃后来工作的主要方法。而那个理想的年代,已经渐渐远去了。
下一集,我们就重点来介绍一下苏勋宗时代出现的“鸡鸣狗盗”型间谍。其实他们取得的成绩也不差。好了,那我们就下期再会,不见不散!喜欢的朋友别忘了一键滴滴滴,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