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体作战中的直升机突击理论

浅谈立体作战中的直升机突击理论

首页休闲益智直升机突袭更新时间:2024-04-24

苏军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系统的空地一体作战等新的作战理论概念,但其传统的战术思想原则等却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现代作战的新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早在三十年代提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就已强调火力与机动相结合,地面与空中相结合的整体作战。此后更认为:“传统的大纵深战役越来越具有大纵深、高立体的性质。”“现代战役的规模不仅要以正面和纵深来计算,而且要以高度来衡量。”“陆军战役行动发展方向之一,将是做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继续发展的所谓‘立体战役’……这个概念在原则上是能够正确反映战役和战术发展趋势的。”

这种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由于自己航空技术和力量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直升机有了迅速的发展,使其战役战术的理论原则,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解决立体作战之需,回答有关立体作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另一方面,敌国也已经具备了立体作战的能力,从而迫使已方不得不在空地一体突击的条件下进行战斗,迫使其具有立体作战的能力。因此客观需要组建和使用陆军直升机梯队,并将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大纵深进攻战役变成全面的立体战役。

随着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理论上的逐步成熟,苏军首先在战术范围内进行了改革。基于传统的空降作战理论,积极试验空中突击战术。开始是在空降兵部队中试验,接着又在摩步师中试验,不断总结实验成果,于1964年的《营连战斗条令》中,正式规定了摩步分队搭乘直升机实施空中突击的战术。但这时的空中突击战术,还没有把攻击直升机的火力支援包含在空中突击战术之中,直到1965年才吸取了美国在侵越战争中的经验,在米一

4、米--8运输直升机上安装了武器系统,研制出改装直升机,在1967年的第聂伯演习中首次使用了直升机空中火力支援并成功地实施了空中机动和空中突击。以后,又逐渐形成了苏军现在称之为“空中一地面突击”的战术理论。

随着“空一地立体突击”理论的实验和论证,不仅在苏军高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也在逐步向着战役范围扩展。正如苏联一位军事科学博士、教授斯卡契科少将在探讨空中突击原则时所说的:“空一地一体突击在战术运用上的成功,开阔了军界的视野,同时也启发军人得以在最大的范围内去认识和思考这一战术的价值。”“在现阶段,这种战术在我们的军事刊物中往往被称为‘立体战役’,而在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的军队中,则被称为‘空地一体’和‘纵深打击’战役。”

综合以上论述,对于我们研究空一地一体战术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明两点:一是“空一-地一体战术”因为人们的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和技术装备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在战役规模实施作战的能力,并由此派生出“立体战役”理论。二是“立体战役”理论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条件下,对三十年代大纵深战役理论的重大变革。发展至此,苏军的军事理论家认为:“立体战役”与“空地一体战役”是同一代理论,其精神实质别无二致,甚至认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立体战役”理论的来源同出一辙,都是应用了直升机梯队实施纵深作战的结果。

苏军的“立体战役”理论,是指在战役中协调一致地运用各种作战力量和手段,组成在地面和空中运动的各种兵力集团,利用战役战场的全部空间,对当面之敌战役布势的全纵深实施空地结合的同时打击,以迅速取得战役作战的胜利。苏联军事理论家科罗特钦科高度地概括了这种理论在进攻战役中的运用趋势,他说:在战役中,主要的不是逐次地啃布满最新式反坦克兵器和装甲兵器的防御阵地,也不是抗击高度机动的预备队的突击,而是密集地、协调一致地使用地面和空中力量,以及时准确的火力和高度快速的合成军集团在敌战役布势的全纵深,对其最重要而又最薄弱的组成部分实施强大的同步打击,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进攻目的,这正成为决定现代进攻战役实质的主要趋势。”

从形成过程来看,“立体战役”理论是对传统的常规作战理论一“大纵深战役”理论的越来越完全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也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继承了一些基本原则和思想,并在新的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是根本性的变革。比如,直升机梯队作为这一作战编成的组成部分,给地面作战行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使得战役准备、实施的原则、方式、方法,都随之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可以说,“立体战役”就象当年“大纵深战役”中利用坦克那样来利用航空兵和空中机动部队,从“一树之高”、“大气的底层”到中高空,都将成为“立体战役”的活动空间,都将成为“立体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立体战役”具有了与“大纵深战役”全然不同的崭新构成。

另外,苏军的“立体战役”理论,作为最大限度地接纳并科学组合及有效运用新技术兵器的全新理论,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因直升机梯队的应用及所具有的新特点,尤为强调以下二点:

一是战役布势全纵深同时打击的思想。全纵深同时打击,是大纵深战役理论的传统原则,但在“立体战役”理论中却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打击手段上,兵力打击将同火力打击手段达成更密切的结合。历史上,兵力打击手段曾一度是纵深打击的基本手段,主要靠地面快速部队来完成。最初是骑兵集群,尔后是骑兵机械化集群,再以后是单一编成的坦克集群。这种作战编成,曾经在战役纵深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火力的打击则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是因为当时的火力打击能力较弱。核武器装备部队之后,核武器又成了实现这一作战原则的当然主角。坦克集群和空降兵成为利用核突击效果,消灭残敌,巩固胜利的配角。然而,随着人们对核武器使用后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核武器的使用逐渐成为退居战争后台的一种威慑,从而,纵深打击不得不另寻它途。

以新技术革命为发展“杠杆”的军队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先进兵器改变了军队结构,使纵深打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高、中、低空的航空兵火力,远战炮兵火力和战术常规导弹火力,空中机动部队的超低空空中火力和兵力突击等,均成为主要样式。随着陆军逐步走向“航空化”,对战役纵深打击的深度逐步增加,打击的强度也在加大。在强调发挥自己的整体威力的同时,还着眼于破坏敌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强调打敌关节点,击敌要害部位,破坏敌凝聚力,使敌作战布势失去平衡,作战行动失去协调,作战方法失去指挥,由此从根本上动摇其抵抗能力。

二是机动作战思想。“立体战役”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机动战役,苏军把“立体战役”中的机动看成是致胜的“灵魂”。在机动战思想的指导下,军队强调的是火力与机动的结合,而不是两者之一的偏废。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实施各种移动的时间占全部作战时间的40%左右。在大的战略性战役中,作为执行机动任务的兵团从10~12个增加到20一24个以上。①这说明,机动在达成作战目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火力的不足。由此,对机动力的发展也颇为重视。苏军强调机动战的思想,并非忽视火力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们强调的是火力与机动的平衡,火力与机动的协调,把火力作为实施战役机动的有力保障,通过机动来运用火力消灭敌人,把机动作为各种战法的“载体”,使战役机动成为各种战法的组成部分。

机动战思想的核心是速度。而实现和保证速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直升机梯队的使用。苏军认为:高速度是“时代的命令,”是取得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没有高速度,就形不成战斗力,就没有立体战役,就没有大纵深交战。特别是直升机梯队的机动能力使战场机动及与火力的协同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如在进攻战斗中,不保持速度,“敌人就有可能从首次冲击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判明主突方向,而将其兵力和火力集中到这一方向上来,”给顺利达成作战目的造成新的困难,使战前的全部机动失去作用和意义。再如,防御作战中,缺少机动速度,防御就没有活力,调整部署,就会失之适时,以至动摇防御。由此可见,机动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致胜的关键。

综上所述,“同时打击敌战役布势全纵深”也好,“机动作战”也好,无一不是通过空中机动和空中突击来完成的,正是由此构成了“立体战役”的实质内容。与此同时,也是空中机动兵器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新的兵种部队,并导致了战役思想、理论、原则的革命,而且这场革命不仅远远没有完结,由此还会强制性的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本文作者:笔名易北海/剑星北,未经作者本人及本公众号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简介:笔名易北海/剑星北,对军事、历史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军事方面,尤其擅长军事历史、军事战术、军事战役、军事战略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曾经自学了大量的军事书籍和军校教材。例如:军事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教材(00年版和13年版)。欢迎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