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更换赛马上场顺序就反败为胜,故事写不好也许是素材排序问题

田忌更换赛马上场顺序就反败为胜,故事写不好也许是素材排序问题

首页休闲益智真实事件排序更新时间:2024-05-07

我第一次做番茄炒鸡蛋的时候,是先炒番茄,番茄快熟的时候,把鸡蛋打进番茄里,结果,炒出一盘番茄鸡蛋糊来,简直惨不忍睹。

后来,我先把鸡蛋打进碗里,用筷子搅散蛋黄和蛋清,并尽量搅匀。对于西红柿,我更倾向于切成丁。准备工作做好后,我倒油进过里,油热后倒蛋液,小伙翻炒,这样鸡蛋不易炒糊了。盛出炒好的鸡蛋,再倒油,油热后倒入番茄丁,加点盐,把番茄炒出汁后,倒入炒好的鸡蛋,再放些酱油、水等。翻炒1-2分钟,盛盘。这样炒出来的番茄炒鸡蛋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美多汁。

同样是番茄和鸡蛋,是否先打好鸡蛋,先炒番茄还是先炒鸡蛋,为什么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呢?

用叶伟民的电子书《从零开始写故事:一个南方周末记者的特稿笔记(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133》(以下简称《从零开始写故事》)里的说法,就是"有意识、有策略地对事件排序,能给故事带来质的飞跃。"

叶伟民是前ZAKER总编、男方周末特稿编辑、记者。

关于特稿,我了解得不多。但是书中关于写故事提到的一些方法,无论是在非虚构还是虚构写作中,都是通用的。

看了《从零开始写故事》,我有四点想要分享给大家:

一、写故事要有问题意识,从日常记录者挖掘选题

二、好故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三、好故事是对事件有意识、有策略地排序

四、故事写完后要修改


一、写故事要有问题意识,从日常记录中挖掘选题

什么是问题意识?

作者在书里指出,好故事通常有三个层次,由内而外,分别是故事、问题和意义。

故事即故事本身,是“真实发生、逻辑自洽、冲突集合、细节丰满的故事”。

问题即故事所指向的问题,是公共性的具体问题。比如,故事指向的问题,是城乡二元、三农、食品安全,还是贫富差距的问题?

意义是故事的外延,是一种哲学范畴,如人性、平等、善恶、自由等。

其中,故事的核心是问题。作者指出,写故事要有问题意识。你写的故事反映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就决定了你故事的主题。

举个例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反映的是“问题少年”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是具有公共性的。《摔跤吧,爸爸》反应的是印度对女性的歧视问题,这个也是具体的,具有公共性的。

有时候,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了解它的全貌的,需要长期跟踪和收集信息。

叶伟民在《从零开始写故事》里提到的,一个可以立即操作的好选题是小概率事件,选题往往需要“养”,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才是最佳的报道时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对选题建立档案,并跟踪最新进展,还要养成日常积累和发掘选题的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日常积累和发掘选题的习惯呢?作者也给出了方法。

1.海量阅读

大量阅读实事报道、报刊、专业期刊等。作者说,写一篇特稿,得看30万字的资料。

只有海量阅读,才能够尽可能地全面了解一件事,从中发现这些素材之间的联系。

2.社交

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十分迅速。可以加入一些行业圈子,关注圈子里的话题。

经常参加行业会议和聚会,获取最新的资讯,结识业内人士,扩充人脉,并保持定期联系。

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拒绝无效社交。

百度百科对无效社交的解释就是,无法对你的精神、感情和生活带来愉悦和帮助的社交,即属于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会蚕食你的业余时间,占用你独自思考和进步的时间。从有效利用时间的角度来说,应该拒绝无效社交。

3.随时随地记录灵感和和线索

有时候你会灵光乍现,或者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如果不及时记下来,容易遗忘。防止遗忘的最好方式,就是记录。你可以随身携带本子和笔,随时随地记录。你也可以打开手机备忘录、云笔记等进行记录。

二、好故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叶伟民在《从零开始写故事》里说:

作品一定要有人性的闪光,这一点关乎作品的价值观,关乎能否永恒。无论你讲述的故事多黑暗、多残忍,如果没有人性的闪光,它就只是一个黑暗的故事,一个残忍的故事,而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故事

电影《金陵十三钗》如果仅仅只是揭露二战时日本的暴虐行径和那段黑暗的历史的话,那么,它成为不了伟大的故事。正因为这十三钗是由一群风尘女子加一个男性,替代了13个女学生,这一个人性闪光点,让这个故事成为一个伟大的故事。

正确的价值观,一般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能量。

但是有些故事,你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人性闪光点。例如,我看过的《纳粹医生:医学屠*与种族灭绝心理学》这本书。全书共70万字,有2/3写的是纳粹如何运用各种难以想象的残忍手段去*害犹太人。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描写这些*害犹太人的残忍手段和细节,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像书里一样地去伤害他人,而是让你从中领悟到"你就是最后的防线"。

正如叶伟民在《从零开始写故事》里说的那样:

如果你暂时没有看到人性的闪光,那么你就是最后的防线。

三、好故事是对事件有意识、有策略地选择和排序

1.选择素材

文学家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的时候,有一个叫葛延之的人,从江阴去海南找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对他说:"儋州市场上物品丰富,应有尽有,但是人们必须用钱去交换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写文章也一样,天下之事多被记录在各种史、经、子、集当中,但是不可能随便拿来就放到文章里,需要根据你的文章表达的意思去选取材料。"

这里说的就是素材选择的重要性。是否选用一个素材,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个素材是否能够符合你的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不符合,那么,无论这个素材多么好,也是坚决不能用的。

叶伟民说:

生活是一种漫流,无处不在,浩如烟海,但创作是从里面挑选最精彩的时刻(瞬间、场景、片段、冲突等)组成故事。

2.对素材进行排序

对素材的排序也需要有意识、有策略地进行。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排序,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最著名的排序故事,当属田忌赛马了。田忌仅用下等马对别人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别人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别人的下等马,就能够反败为胜。马还是那些马,没有更换,他只是更换了赛马的出场顺序而已。

前文中的番茄炒鸡蛋,我也只是更换了打鸡蛋、炒鸡蛋和番茄的顺序而已,就能将番茄炒鸡蛋做好。

叶伟民说:

对事件选择和排序,制造出悬念、冲突、矛盾等效果,让故事像奔腾到海的大江大河,一路风光变幻,九曲十八弯,有平静,有激流,有险滩,有瀑布,刺激不已。

跟田忌更换赛马的上场顺序一样,对事件和素材进行有意识、有策略的排序,制造出悬念、冲突和矛盾,让故事彰显主题。

四、故事写完后需要修改

几乎任何一本关于写作的书都提到一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作家海明威也说过,任何初稿都是一坨狗屎。因而任何文章都需要修改。

那么,如何修改初稿呢?

1.先放1-2天再修改

为什么要放1-2天呢?厄休拉.勒古恩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里提到,"想看清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时间的间隔是必要的:至少一到两天"。

从刚写完的故事中跳出来,让自己冷却一到两天,再去检查和修改。但是不能放太久,放太久会造成无限拖延。

2.死磕每一句话,每一个词

叶伟民在知乎上回答关于提升写作水平的问题,提到了一点就是——死磕。

从死磕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句式开始。所谓“写得好”,归根结底是准确、简洁、节制,有意境……要改变,就从死磕每一句开始,放弃那些你不假思索的表达,让句子特别,再特别一点……得使劲想点不一样的东西,想一想一个有着基本情趣和审美的人,是如何“更优美、聪明地好好说话”。

死磕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写的文字负责。通过修修改改,让文章通俗易懂。如果文章专业词汇太多,且深奥难懂,那么文章就失去了其传播的价值。

一个故事写完后,从结构上重新审视,看其是否"让故事像奔腾到海的大江大河,一路风光变幻,九曲十八弯,有平静,有激流,有险滩,有瀑布,刺激不已"。

厄休拉.勒古恩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里提到,一个句子的主要任务是指向下一个句子。而"支离破碎、散漫成章、拼拼凑凑的句子不能严丝合缝地导引出下一个句子。"

死磕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让语言更精确、更简练。这是一种匠人精神。

这应了奇幻小说作家厄休拉.勒古恩说的,写作是一门艺术。当技艺运用娴熟得当,技艺即可成为艺术。


总结

一、写故事要有问题意识,从日常记录者挖掘选题

二、好故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三、好故事是对事件有意识、有策略地排序

四、故事写完后需要修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