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4月26日,2024年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走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锡文作为主讲嘉宾,为师生讲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林芝市第一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大学城小学同步收看了课堂直播。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3月起至今,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累计邀请了17名院士120多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为26万多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720场。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搭建了院士专家与青少年学生的交流平台,将科普知识、人文素养、科学家精神创新融入科学教育全链条,为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实践途径。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主办,近年来,广州市科协作为枢纽型、平台型、开放型组织,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领域的组织优势,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学校的横向合作,在优质科技资源、科普资源释放与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需要之间“牵线搭桥”。
从水稻生产的演变直观科技兴农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罗锡文院士的讲座从一粒稻谷引发的思考开始,围绕“从人工种植到无人化生产——水稻生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从“农业生产方式与工具的变迁发展”谈起,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水稻生产从“1.0阶段”原始农耕到“4.0阶段”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揭秘了我国水稻从原始生产到传统生产,再从机械化生产到智慧化生产的演变。
课堂上,“无人农场”的出现让在场师生大开眼界,一系列的图片、数据引发阵阵惊呼。有同学不免感叹道:“这样的农场也太酷了吧!”罗锡文院士通过由简入深的讲述,带领同学们科学、全面、立体地了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的历程,共同探究无人农业机械在无人农场的示范应用和取得的实效,从而更直观感受到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的力量。
扎根课堂培育崇尚劳动的“幼苗”
“罗院士,我们常说劳动光荣,为什么还要发展科技、解放劳动力呢?”“有了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的发展,是不是就不需要人劳动了?”互动环节,大家纷纷提问。对此,罗锡文院士强调,“无人农场”并不是“农场无人”,而是生产环节没有人,“无人农场”是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作品,所以更需要“有力量、有智慧、懂技术”的创造性劳动人才。“不下田,设计不出最好的机器”,就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
罗锡文院士向同学们耐心阐述了科技发展与劳动生产的关系: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更离不开劳动。科技能“解放”人类的双手,让劳动更轻松、更美,也更有价值。但同时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人,离不开劳动,两者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这或许就是对劳动价值的最好诠释。
在科普讲座之后,罗锡文院士也跟随同学们的脚步,与他们一起参观了由本校师生栽种的农作物,只见华南师大附小天光云影劳技馆里栽满了各色蔬菜、植物,长势喜人。罗锡文院士也给了现场师生一些种植的好建议,如施肥的注意事项等。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负责人表示,“本次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引领同学们在科技教育中开展劳动实践,在劳动教育中注入科技创新的思想,既让同学们了解当前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也让同学们加深理解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