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剧《亮剑》中,楚云飞有句台词很有意思:74军,五万多人,刚上来三天就垮了,就是五万多头猪,抓三天也抓不完。
这句话虽然是战争剧台词,但其实是有历史出处的,真正说这句话的人是王耀武,当然主角不是第74军,而是第46军(整编第46师)和第73军。
在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上述两部在三天时间内全军覆没,5万余人被歼。若加上辅助战线的战果,则全战役歼敌6.6万余人,其中俘虏即达53600人。
尤其是在主战场的63小时战斗中,即抓到俘虏4万多人,粟裕将军在战后总结中称:这在战史上是少有的。
而王耀武除了有上面的“抓猪”名句外,还曾说道: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
为什么华野可以在如此短时间内抓到这么多俘虏呢?
首先是我们严格遵循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华野当时绝大多数的*纵队都参加了战斗。
其次是我们很好地利用了敌人的内部矛盾和失误,实际上在我军调动兵力时,王耀武已经有所察觉,将北线部队后撤。
但老蒋和陈诚深信南线欧震兵团谎报战果,又严令王耀武:务希遵照指示派部进驻新泰、莱芜。新、莱两城各有一军之兵力,敌人无力攻下,敌如来攻,正适合我们的希望。切勿失此良机!
我军最初的计划确实也只是先吃73军,再吃46军。但由于未能及时切断第46军退路,致使两部在莱芜城汇合。
不过莱芜城太小,负责指挥的李仙洲决定立即向北突围,这就给了我们在运动战中打击敌人的机会。
同时第46军军长——“隐形将军”韩练成又脱离指挥位置,来到了华野总部,加速了我军胜利的进程。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组织突围都是不轻松的,素质较低的部队就容易崩溃放羊。所以我军当时一般更倾向于打运动中的敌人,蒋军擅长死守战,但不长于运动战,这时候遭到突袭就容易掌握不住部队,迅速溃败了。
当然,要说几万人的部队,漫山遍野地跑,那也确实不好抓俘虏。而莱芜战役中俘虏相对好抓的原因在于,它太集中了。
粟裕将军在战后总结中说道:
敌人在指挥上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怕分散为我各个歼灭,随时将兵力集中,加上部队素质差,因此抓得更紧,靠得更拢。四五万人挤在东西六七里,南北仅三四里的狭小地域内,无法展开。在炮火*伤后迅速为我歼灭,这从反面证明了兵不在多,而在于谁能首先展开兵力,并高度发挥其作用,谁就能胜利。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兵力多只是一方面,而展开快、部署快、出击快,是关键。
你这边集结的兵力虽然也不少,但是根本没有展开的机会就被我打掉了,而且你都集中起来的话,那更方便俘虏缴械了。
我们从当时几支部队抓俘虏的战例中,也可体会一下当时莱芜战役抓俘虏的情形。
“长江”大队于蒋军遭受“广州”部队连续三天惨重*伤后,在一小时内以亡1伤32的代价,歼蒋军73军193师579团,俘蒋军956人,缴获各种炮14门、轻重机枪/自动步枪215挺、各种步枪500余支。
王江纵队某团在同样情况下,于两小时战斗中,除毙伤蒋军不计外,俘蒋军73军副军长李琰及46军175师副师长陈炯以下6000余人,内尉级以上官佐500余人,六倍于该团实际参战人数,而我们仅伤亡24人,为一与二百七十五之比。
当战斗激烈,蒋军在我阵地前崩溃时,王江纵队各部队各机关干部杂务人员无不奋勇争先,赶上战场捉俘虏,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及军用物资。纵队政治部艺术连一个班在十分钟内缴俘人枪300多,某团一个战斗小组只4个人竟活捉俘虏800以上。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跟蒋军士气低落及我军的俘虏政策有关。
莱芜战役的蒋军主力为第46军和第73军,46军为桂系部队,本就对老蒋不满。该部由海南岛北移京沪,再转到山东,连冬装都没有发齐,官兵怨声载道。
175师副师长陈炯被俘后,就挺愉快地说:我早知道共产党部队优待俘虏,不必隐瞒我的真实身份,我们拥护蒋介石抗日,蒋介石却借此消灭我们,现在又要我们来打仗,人打少了,不给补充,广西部队不断缩编,杂牌部队就是这么被消灭的。
188师师长海竞强也说道:我们杂牌部队的待遇是不平等的,嫡系可以吃空名,我们连空名也吃不到,我几年前给记过一次,屡请取消都不答应。
说完待遇后海竞强就骂陈诚:我们一到新泰,就知道进入你们包围圈了,我们孤军深入,四面被围,陈诚却说你们溃不成军,临时又把部队拖来拖去,在你们层层包围下,岂有不败之理?
而作为中央军嫡系的第73军,早在北移时就出现了大批逃兵,到山东后光是用各师的缺额就又重新搞了个三团制的矿警旅,不过各师的缺额却未补齐。
第73军其实是美械军编制,但官兵待遇也并不好,该军崩溃后其官兵即成群结队地向我投降,使得华野缴获的完好美械装备大增。
老蒋对此极为忧虑:既为生平所未有之惨败,而各种美式械弹又多为其所得,此后必将运用此种利器以创伤我军。
老蒋倒也没说错,在两个月后的泰蒙战役中,华野此前缴获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即投入战斗。此后不久,另一个美械整编第74师也覆灭于孟良崮。
值得一提的是,孟良崮战役也是三天解决,也是猬集于一团无法展开,在遭到一定*伤后即全师崩溃,又被抓了1.9万余名俘虏。
所以之后的蒋军也就长记性了,像胡琏这种老狐狸,它也不玩儿运动战,但凡到一地后就是立即掘壕固守。蒋军在防御战中,是能掌握部队的,这时候我们反倒不易吃下它,也不容易抓到大量俘虏。
包括18军在内的第12兵团,直到最后覆灭时,其实俘虏比例都相对较低。反过来看廖耀湘兵团在辽西,于运动战中被打垮,俘虏就能抓到不少了。
所以抓俘虏最好是在运动战中,对敌进行突然打击,在己方有兵力优势及对方相对集中而且又快速崩溃时,再加上地形有利的加成,就容易抓到很多。
上述条件只要有一个不具备,抓俘虏就相对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在对外敌作战中,由于语言不通,敌人也不了解我们的俘虏政策,而且后者的抵抗意志相对较强,那么俘虏就相对不好抓,甚至于很难抓。
在1937年的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最初也想抓俘虏,但一个也未能抓到。我们有的战士在喊缴枪不*,但日本鬼子根本听不懂,上来就是厮*。
因此林彪在战后总结中说道:
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到的。
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做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做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近年来有人称平型关日军不过是后勤兵,根本没有战斗力。请问,没有战斗力的话还能死战到最后一人,让身经百战的林彪在作战总结中有上面的这些评价吗?
所以说,抓日军的俘虏不容易,可不容易我们也要抓。其实我们对日军的俘虏政策也是一直在做的,到后来日军有主动投降的,甚至还从俘虏兵中搞“反战同盟”,发展出了一些日籍八路来。
而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情况就又不同了。
美军有极多的飞机、大炮,它在溃败时也可通过飞机和远程炮火压制我军,败军亦可借助车辆迅速撤逃(所以出车祸死伤不少)。甚至于一些散兵隐匿于山间,在与后方取得联系后,还可通过直升机接回。所以我们抓美军的俘虏,也不大容易。
至于韩军的话虽然没有美军那样的待遇,但是韩军有熟悉地形的优势,铁脚板的功夫也很了得。一旦情况部队的话,这帮人立马钻山沟,如果我们不进行搜缴作战的话,俘虏也不好抓。
比如抗美援朝第一个歼灭战,我军打的是韩军第6师团第2联队的一个加强营,该部丢掉了几乎全部的重武器车辆和补给,人倒是跑回去了将近400个。
当时参战的志愿军战士这么总结:抓个俘虏真不容易,总得抓住脖领子,扭住手脖子,顶住胸脯子,他才能老实。
比如战士魏春材打死一名韩军后,端着上刺刀的步枪上了公路,想抓几个俘虏。可是你越喊,他跑得越快,眼看伸手就能抓到脖领子,他就是不站下。后来八班战士出现在了这名韩军前面,其愣住后才被抓了俘虏。
另外副班长钱鸣泰和战士王力俊也抓到了2名韩军俘虏,这两个韩国兵实在是跑不动了,两腿打战、翻着白眼,嘴里吐着白沫子,只出气不回气,都能跑到这个程度。
相较于上面提到的莱芜战役,蒋军大都知道我军的俘虏政策,打崩溃了也不会乱跑,直接就地缴枪了,这时候反倒容易抓到俘虏。如果几万人真就像韩军这样乱跑,那俘虏还真不好抓。
而到我们打印军时,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印军防守作战时像国军,而被打崩溃时像韩军,但是印军多为年龄较大的职业兵,他的脚底板功夫比不上韩军,所以隐秘在山林中往往也跑不远,撑不住。
所以我军当时在搜缴作战中能取得很大战果,而由于战区山高林密,有些区域内的印军其实既没有逃脱、也没有被俘,实际是非战斗减员了。所以印军在当时作战中的损失数,比我军统计的战果数要大很多,印军由此受创极大。
而且印军这种部队,实际的战斗意志不是特别强,在将其军官干掉,而且地形又合适的话,往往能堵住俘虏大批官兵,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是看到过的。
所以在战争中抓俘虏,对手不同,情况也就不同。总的来说己方有兵力优势,而且将对方彻底打崩溃,战斗意志彻底丧失,而且地形合适的话,便于抓到大量俘虏。如果上述条件有所缺失,俘虏相对就不太好抓了。甚至于说难听点像猪一样乱跑,都不太好抓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