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诗歌教学模式:五读教学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诗歌教学模式:五读教学法

首页音乐舞蹈诗歌节奏大师更新时间:2024-07-29

诗歌教学历来强调诵读和涵泳。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涵泳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强调以吟诵涵泳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然而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误导下,广大教师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在科学主义大旗的指引下热衷于对诗歌进行肢解,这种诗词教学弥漫着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却不见声情并茂的诵读;有的是正襟危坐的严肃,却全无陶情冶性的快乐;多的是微言大义的挖掘,却忽视了联系自我的体验。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被动地听记和机械地做题,而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则被置于脑后。其结果是诗歌意全无,疮痍满目。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诗歌时兴味寥寥,时过境迁之后根本记不住几首诗,更不要侈谈品味出诗歌的美妙来。

因此要改变现今这种低效的诗歌教学模式,就必须重视诵读涵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同时,还要重视新课改的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对诗歌文本的感受、感悟,从而实现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在此指导思想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诗歌教学模式——五读教学法。五读教学法立足于读,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诵读中疏通文本,在诵读中感受诗歌节奏,在诵读中明白诗歌大意,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情感,进而在诵读中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读懂一首诗歌。下面以《琵琶行并序》的教学为例,简要谈谈五读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一、粗读通文本。简要介绍一定的背景知识后,让学生齐读诗歌。学生在粗读的过程中,很容易暴露出对某些词语读音或意义上的把握不准,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来完成疑难字词的理解。比如在本课中,学生对“劝君更坐弹一曲”中的“更”字读音把握不准,读成了gēng。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释,进而把握gēng和gèng在意义上的不同,最后学生很容易加深对“更”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辅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或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字音或字形的把握。

二、范读赏诗音。范读是学生对诗歌认识加深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对范读对象的选择。范读的对象可以是名家的诵读,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示范,甚至还可以是学生的范读。当然,有些范读里不可避免地会有读音上的错误,教师要适时加以纠正,同时要重视这种教学生成,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细读解诗意。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阅读文本,以理解诗歌的大意为基本任务。以《琵琶行并序》为例,教师可以在细读之前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同时,这一阶段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个体读、齐读、散读等。如在《琵琶行并序》里,进入本阶段前我就布置了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试依照“江头送客思管弦”这一例句,为诗歌各节拟一个小标题。当然对于诗意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本诗还可以让学生把这首诗歌所叙的故事复述出来,绝句或律诗的诗句翻译,或者某些咏怀诗典故史实的还原,只要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阅读任务,那么学生就已经完成了对诗意的理解。

四、悟读体诗情。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味,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在学生诵读的“导”上下功夫,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进行体味。如本诗,只要学生抓住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以及“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词句,就很容易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一是对琵琶女悲遭遇的深切同情;二是对琵琶女高超音乐才能的欣赏与赞扬;三是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喟。而有些律诗、绝句,只要抓住了其中的情绪或感情词语,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情感了。

五、精读析诗艺。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是把握诗歌主旨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抓住了艺术手法来分析,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诗意,更深入地体味情感,更全面地读懂诗歌,体会诗歌的美感。而要欣赏手法,就必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用心地找出诗歌中的手法,并进行适当的分析。这一阶段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性、深层次的阅读,在形式上以散读、默读为主。而当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技法,就会增强了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如在本课中,除了要学生抓住比喻来写音乐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烘托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嘈嘈、切切、间关(叠韵)、幽咽(双声)叠词、联绵词的运用,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听众的反应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从侧面来展示音乐的美妙。这样学生就可能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吕庆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