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浮尘万象记》:一本收集东西方文史哲美学碎片的写真

新书|《浮尘万象记》:一本收集东西方文史哲美学碎片的写真

首页音乐舞蹈星体舞会更新时间:2024-06-23

《浮尘万象记:一个被收集的世界》

这是一本文学性很强、饶有趣味并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图书,

诉诸丰富的图像语言,是碎片化知识的汇集,

它以“碎片”形式呈现了东西方文史哲及美学知识。

书中配有大量世界绘画史上的名作,

深度挖掘这些画作的丰富细节和生动味道,

知识变得可感可知,是“美的知识”和“如在眼前的知识”。

它的作者十分隐秘——

一位热衷于阅读各种“笔记”与“杂书”的写作者;

一位善于将七零八碎又堆积如山的材料收拾、码堆的高手;

一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读者最好接受的形式的故事大王;

一位至今没露面,编辑都只见其字,不闻其声的纸堆隐藏者。

她也是之前口碑极好的《纳兰容若词传》合写者之一,还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过《唐诗风物志》,以“日常”切入唐人生活的历史,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

首批读者的感言

木木 (本书责任编辑):

这是一本想要收藏世界的笔记。其中充满异域殊方的咒语、曾经的爱的誓言、及时行乐之城,还有想象中的巨兽、暴君的花园和褪色的谜题。

收集那些散失细节和枝蔓,重思人们的观念与言语,以图像证史,这过程如魔棒一指,令历史重又熠熠闪光。

作为严肃知识传播平台的广西师大出版社,除“图像证史,收集散失的历史细节,重思人们的观念与言语”外,我们更宣传一种“可以随手学到的文史哲美”的求知态度。

圆圆圆 (宣传编辑):

在庞大的信息流中早已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读《浮尘万象记》非常适意,像在读一个日日追更的趣味大V的微博书,每一则如金沙般的故事都已经转发过万。

这个大V的微博简介下应该写着:“我要你这一秒遇见兔子和爱丽丝,下一秒就陷入暴风雪。” 置顶微博则是:

“请不要给我全部真理。

不要因我口渴便给我海洋,

也不要给我天空,

若我只请求细小的光亮。

我所求的仅在于少极,

只如鸟儿啄走星星水滴,

微风卷去一颗盐粒。”

可惜作者毛晓雯是一个极隐秘的写作者,她只是将最新的故事更新在了《浮尘万象记》这本书中。

现在我的肚子里已经有了10000个崭新的故事等着讲给朋友们听。

一些书中的故事

由编辑精选,先睹为快

1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鼓励他的小伙伴们都来研究宇宙间运行的星体。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你不关心你的祖国吗?”意思是要研究也应当研究你脚下这片养育你的土地,研究摸不着的星辰有何意义?阿那克萨戈拉的回答非常壮丽,他说:“我很关心我的祖国。”随即,将手指向了天上的星星。

2

我们对某个时代的印象,也许并非来自某个时代的真相,而是继承了另一个时代对它的解读,这是读史的过程中一定要留心甄别的。

3

路易十四为来宾撰写过《参观凡尔赛宫的路线》,这是相当明智的,因为在偌大的凡尔赛宫里,就算客人不需要观光方面的指点,也很需要一张路线图才能避免迷路的尴尬。

为了避免客人们走错房间,英国约克郡的温特伍思伍德豪斯府发明了一种不插电的导航系统:向每位客人发放一个小银盒子,盒中盛满花纹独特的纸屑,供客人撒在走廊、楼梯、墙角,以帮助他们找到回房的路,或是通往秘密花园的小径。你只要记住属于自己的纸屑是什么花纹,便可在做客期间轻松无忧。而这样的导航还有别样功能,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屑,还为你指明了心仪对象的芳踪。

4

18世纪,绝大多数法国人吃的是又糙又硬的黑面包,只有位于金字塔尖的少数派能吃上松软可口的白面包。贵族们认为在生物进化的序列表中,平民也就比猪的位置高那么一点点,长期吃糠咽菜吞垃圾,早就把他们的消化道锻炼成了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黑面包不正给他们固若金汤的消化道提供了用武之地么?而贵族就不一样了,从小锦绣堆里打滚,吃的是龙肝凤髓,消化道被训练得像是文艺女青年的心,一碰就会碎。于是忍无可忍的法国平民,在巨大的饥饿感和屈辱感中,陆陆续续掀起了数百场“面包*乱。

5

[法国] 佚名《淑女城之书》插图,15世纪初叶。

1405年,一位意大利医生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写了一部《淑女城之书》,在书中设计了一座淑女城。淑女城内,没有任何男性,居民们不需要结婚,也不需要生孩子,因而没有了家庭的牵绊;居民没有私人的土地财产,但所有人都无衣食之虞。最可贵的一点是,淑女城打破了等级的藩篱和时空的障碍:无论你的身份是妓女还是圣女,是平民还是公主,所有人都得到无差别的对待,住在宽敞大街两旁的房子里。

插图向我们展示了淑女城的美好生活:在这里,女性不再忙于洗洗刷刷的家庭琐事,也不再俯首帖耳地听男人指挥与吆喝。相反,她们像男人一样阅读、书写、建筑房屋,她们有自己完整的精神世界,她们甚至成为了男人的老师。这里没有一个需要依靠男人才能生活下去的无知妇孺,全城都是闪耀理性光辉、秉持独立精神的高贵女性。可以说,皮桑女士才是当之无愧的女权主义先驱。

6

古埃及壁画中的人普遍有着浓密的头发,而他们头上顶着的通常都不是真头发,而是用羊毛混合人发制成的假发,或是植物纤维编织而成的假发。植物性假发较为廉价,更受平民欢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是个旅行家,一生四处游历,然后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埃及的秃子明显比其他国家的要少。正是因为埃及人酷爱戴假发,而浓密的假发能起到防晒作用。

7

古希腊的婚礼上曾流行一句祝酒词,“祝愿我的敌人爱上女人,我的朋友爱上男孩”。这句祝酒词是古希腊推崇同性之爱的又一明证。

8

日本江户时人生活潇洒,花起钱来相当豪爽。不过这潇洒并非天生,而是被“江户之华”烧出来的。江户之华即江户城发生的火灾,江户城人口密集,房屋自然也很密集,又都是木质建筑,极易失火,每过几年就会来一场大火将江户人的荣华富贵烧得干干净净。慢慢地江户人也想开了,既然财产留不住,与其被火烧掉,不如被自己花掉。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颇重及时行乐,不持恒产;当火警响起,也不抢救财物,立马只身逃跑。

9

“灾难”的英文“disaster”,词根乃是“astra”,意为“星体”,因为古代西方人相信星体的异动会带来祸事。一个词语的诞生和发展,通常就是一部微型观念史。

10

[德国]阿尔道夫·门采尔 《舞会上的晚餐》,1878年。

在电灯发明及普及之前,蜡烛是主要的照明工具,从这幅画可以看到,水晶灯座上安装的不是灯泡,而是蜡烛。富人使用上好的蜂蜡,穷人则使用牛或猪的油脂制成的蜡烛,动物油蜡烛燃烧时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蜡烛价格不菲,只有阔佬才能在夜间举办舞会。18、19世纪一场舞会所消耗的蜡烛,价格略等于一个男仆全年的薪水。所以时人参加舞会只要看看蜡烛的支数,就能大致判断出舞会主人的财力。

11

贵族最是自我标榜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闲暇,哪能亲手去做经营性的事务呢,这实在太粗俗了。英国绅士为什么走路要拿着一根无甚用处的手杖,那是为了标榜自己的手总是被这个无用的东西占着,可不是什么干活儿的手。

到了19世纪时,英国贵族的势力虽大不如前,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保持风度,坚守上流社会的礼仪。而彼时贵族的某些礼仪,今人若不了解其背后的考虑,只会感到错愕。

多多夸赞他人在如今是桩美德,但你若到19世纪英国贵族之家用餐,必须克制赞美的冲动:不要赞美主人的着装,因为主人作为上流社会的一员,理所当然拥有考究的穿着,盛装华服于他们而言只是寻常,没必要大惊小怪;不要赞美食物,因为食物出自厨师之手,又非女主人的劳动成果,没有赞美的意义;也不要赞美室内的装修或装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它潜在的逻辑是“如果你对富丽堂皇的环境感到惊诧,说明你身份低微,人生一直与大场面无缘”。

我们从小被教导接受了他人的服务要道谢,但在英国贵族之家,“谢谢”是不轻易出口的。因为一个贵族每天至少要接受仆人三十次以上的服务,如果每次都道谢,一来对话显得累赘,二来双方都感到巨大的负担。一个优秀的仆从,应使主人得到周到的服务,同时还让主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不受自己的打扰。

礼貌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绅士的品格也在与时俱进。另,就连赞美与感谢的话都有不适宜的场合,更何况其他的话。人人都该学会慎言。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女孩都视女仆为最佳职业选择。但想要成为大户人家的女仆,需通过层层考验,比如当时就有不少女仆被一枚硬币难住:主人将硬币藏在地毯之下,若硬币未被找到,则职业素养不过关,因为这证明女仆并未打扫地毯之下的灰尘;若硬币被找到却未被上交,则人品不过关,大宅门绝容不下小偷小摸之人。想要获得主人的信任,就要警惕主人不定期开展的“寻宝活动”。

[西班牙]雷蒙多·马德拉佐《一位淑女的女仆》,1890—1900年。

画中女仆是女主人的贴身女仆,负责替女主人穿衣、打扮、化妆、管理衣物饰品等。成为贴身女仆乃是许多女仆的终身奋斗目标,因为贴身女仆不必干脏活累活,收入反而更高,仅以1861年伦敦地区仆人的现金年收入为例:厨房女仆为九到十四磅,洗涤室女仆为五到九磅,而贴身女仆则为十二到二十五磅。另外,贴身女仆还能陪同女主人外出,得到女主人淘汰的时装华服。总之,贴身女仆除了身份是仆人,生活得挺像是一位淑女。

《浮尘万象记:一个被收集的世界》

毛晓雯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07月出版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119次推送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参与预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