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有时候确实掌握在少数人一边,斯巴达克斯起义失败的教训
少数服从多数,这是一般的决策原则,理论上也大致行得通,毕竟多数人的知识经验要比少数人的多,所以出错的概率也就更低。
但有的时候,真理确实又掌握在少数人一边,在红军时期就有这样的案例。
而在国外,也开始有人在注意“少数人所掌握的真理”,比较典型的影视表现就是《少数派报告》
在以色列,由于四面环敌,因此少数派意见会被存档,甚至会把少数派的意见作为“后备预案”,以备不测。
在历史上,著名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真理有时候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一边的。
斯巴达克斯并不是这个英雄的真名字,有关于这个英雄的真名,史学家和小说家和影视工作者也是众说纷纭。
但是有三点大家都认同。
第一,斯巴达克斯是色雷斯人,曾经以罗马辅助部队的身份在罗马军队中服役;
第二,斯巴达克斯个人武力值极高,经常以一人之力扭转整场战斗的局面,因此被称作斯巴达克斯。
第三,斯巴达克斯起义失败后,他的尸体并未被罗马人找到。罗马人认为他死在乱军之中。
而斯巴达克斯的伟大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力值极高,他还是个优秀的战术家,擅长率领奇兵打击敌人的侧后翼,在那个通讯不畅的年代,要做到这一边并不容易;
但斯巴达克斯最伟大之处就是他在不断地成长,所以在起义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同时还兼顾慷慨与仁慈的美德,几乎是一个完人。
斯巴达克斯在起义后,战略思维相当的清晰。
虽然起义军在中前期打得很顺,几乎是开挂一般的势如破竹,但是斯巴达克斯很清醒,他无法领导这一群种族各异的奴隶联军战胜正处于国力上升期的罗马,但可以利用现在的优势,实现战略转移——一直往边境打,越过边境后,各种族的奴隶义军就地解散,各自返回自己的部族,获得最终的自由。
可以说斯巴达克斯的这个战略规划是非常完美,也是可行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但是最终却没有实现,而没有实现的原因居然是当时的大文化背景。
当时的罗马是共和制,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国内的每一个人,包括奴隶,都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而当时罗马周边的蛮族部落,实行的也是长老制,和罗马的元老院制度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斯巴达克斯起义,并不是斯巴达克斯一个人领导的起义,起义军中还有很多战友和将领,当起义壮大之后,这些人和斯巴达克斯一起组成了一个军事会议来做出重大决策。
这也就是说,义军中很多重大的决策并不是斯巴达克斯一个人说了算的。
只是很可惜,在义军中,能够像斯巴达克斯一样头脑清醒的战略家几乎没有,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胜利,觉得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征服罗马,成为罗马的主人,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事实上,这些蛮族出身的人在一千年后确实完成了这个任务。)
斯巴达克斯见自己的战略规划不能得到实施,于是退而求其次,自己率领一部分心腹执行既定战略,也就是说自己带着亲兵打回老家去。
这个计划其实也有成功的概率,毕竟当时罗马内部已经乱成一团,以斯巴达克斯的脑子和武力,也可能成功。
但是他的离职被军事会议拒绝了,这帮人很有意思,他们既不愿意执行斯巴达克斯的战略,却又仰仗于斯巴达克斯的人格魅力,认为即便是要战胜罗马,也非斯巴达克斯领导不可。
于是,斯巴达克斯只得勉为其难的执行军事会议的战略,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断的取得胜利,但是随着罗马的国力充分调动,起义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战胜罗马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军事会议又想起斯巴达克斯先前的战略来,决定北上突围到边境,但在突破了罗马军的几道封锁之后终于遭到失败,只得南下另寻出路。
斯巴达克斯此时已经倾尽心力,为义军谋求出路,但又遭到了海盗的背叛,大军只能以一场大战来争取一个伟大的胜利——即作为一个自由人战死。
9万奴隶义军中的大部分人得到了这份荣誉,幸存下来的人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沿着罗马大道钉死在十字架上;另一部分试图逃跑,但几乎都被各地武装捕*殆尽了。
斯巴达克斯的起义虽然失败了,却给罗马人敲响了警钟,原有的罗马共和体制反应和决议速度太慢,差点就葬送了整个国家,这为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型创造了条件。
后来这一“反应慢”的缺点,被好莱坞采用,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故事就是《星球大战》系列。
如果正确地运用“少数派”真理,是个问题呀。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