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战乱持续了约 60 年,从公元 220 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开始,到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
公元 220 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 229 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此后的数十年间,三国鼎立,战争不断。其中比较著名的战争有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公元 263 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 280 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三国战乱持续了约60年,从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建立魏国,袁绍、孙权、刘备三方诸侯争夺中原地区开始。三国时期共出现了曹魏、东吴、蜀汉三个政权,各自控制不同的领土,形成了割据混战的局面。战争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魏国取代了其他两国,建立了统一的晋朝,结束了长达六十余年的三国时期。三国战乱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和破坏,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