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方法论
1、一段时间以来满脑子都是“思维模型 原始细颗粒信息=决策质量”,这算是以前所有学思践悟写讲的高度浓缩概括,这个公式刻在脑子里了。
谋与断,“谋”其实就是上面公式等号左边,“断”是公式右边。
2、假期看完渤海小吏的《楚汉双雄》以及他B站的所有视频,书写的确实好,历史写出小说的感觉,读的酣畅淋漓。
书中还原了很多历史名场面,对上面的公式进行了极好注解和诠释。
3、“兵仙”韩信,“战神”项羽打仗可以排的上3000年历史的前五名。
他们用兵神奇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于原始细颗粒信息的极致搜集、汇总、推演和大脑中各种作战模型有机结合,才能够演绎传奇。
背水一战,巨鹿之战这种传唱千年的神来之笔被还原回去的话,明显就是在“模型 信息”这里对对手的碾压。
韩信更注重的“模型 信息”,极端重视探报的各种信息搜集分析;项羽的神勇,身先士卒,激发出楚军的极限战斗力方面更突出。
4、曹操和袁绍,东汉末年的双雄争霸,官渡之战是同样经典的范例。
所有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其实都是做到了“模型 信息”角度的以强胜弱,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的以强胜弱。
5、看《沙盘上的战争》,以三维地图的视角再现红军史诗般的长征全过程,德胜大大的用兵之道把局部的“以强胜弱”用到极致,所有战术的终极目的都是造成各种局部优势。
象湘博古李德那种半吊子指挥的湘江战役,造成从8五年到3万的重大损失,确实水平太臭了,遵义会议及时纠错纠偏太关键了。
6、还有一点就是“格局”,人的格局不够导致全局观/长期观有问题,局部优化的再完美,再具有局部优势也无济于事。
1/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一统,建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等等全部是影响中国历史2000年的重大功绩,还可以继续影响2000年。
在嬴政那个年代往前推的所有历史中,包括传说的历史中,他找出最伟大的人物“三皇五帝”,取三皇的“皇”,五帝的“帝”,称自己为“始皇帝”。“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这格局,气吞八荒六合,千古一人,千古一帝。
2/再看看项羽,亡秦三叹就有他那句:彼可取而代之。当时听起来还觉得这个人有点格局。
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后,秦始皇啥都给他准备好了。完美的打样,只要抄一下作业就可以了。他却不,烧了秦王宫,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放着整个天下的皇帝不做,回老家自立为西楚霸王。
“霸王”只不过是春秋五霸那个年代,其中一个比较厉害的国家君主的称号,大秦帝国都大一统过了,“霸王”的级别和始皇帝差了好段位了。
和嬴政比,项羽着实是太小家子气了,格局差远了。怪不得手下人说他“沐猴而冠”,还给人家煮了。
偏安一隅做霸王的格局怎么搞得赢志在天下的亭长刘邦同志。
典型的局部优势再牛B,在全局最优面前也是渣渣。
3/刘邦就不用说了,混混出身,在秦末的各路起义军中算是出身最低,文化层次也不行,资格资历都垫底。却在整个群雄争霸的过程中急速成长,知人善任。谋不行,但可以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善断。一统天下,打下大汉400年江山。
连主体民族都是汉族,自称汉人,影响力绵延几千年。
这格局,也就比秦始皇差点。
4/韩信,“兵仙”。写诗的绝顶高手李白被称为诗仙,那称为“兵仙”,我们就可以合理推断出其打仗的水平。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仗打的所神奇就不用说了。
拿下齐国,重兵在握,拥有三足鼎立之一力量的时候,拥兵要挟刘邦封他个假的齐王,没格局,小家子气。
看看刘邦的格局:封就封你个真的王,要什么假的。
结局最终服从于格局,韩信下场可叹,被诛*三族。
7、事后诸葛亮是常见病
回看历史我们总是习惯根据他被贴上的极度抽象化的历史标签来归因。
脸谱化处理,再找论据;先射箭,再画靶子。
根据历史结论,去找原因。
其实历史是极其复杂的,彼时彼刻各种原始信息错综复杂,当局者都是在有限的视角,有限的信息之下,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型做出的各种决策,并且在各种不断动态变化中进行决策。
我们容易犯拿着历史现成的剧本指指点点的键盘侠的毛病,事后诸葛亮的自以为是。
历史上任何一个留下名字的历史人物都不简单,脸谱化,标签化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如果你真的认为是那样,那只能说明自身的幼稚。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才是客观事实。
8、犯错纠错
思维模型的有限,原始信息不可能全部掌握,导致出错犯错,在所难免。所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错是极其重要的能力。
这一点刘邦最明显,以一个混不吝的小小亭长为起点到大汉开国皇帝,纠错纠偏能力无与伦比,自我迭代进化的能力更是非常人能比。
9、结论:“在原始细颗粒信息层面要追求极致(更细的尺度 广度)”是我们做任何事的方法论。
思维模型也是建立在原始信息基础上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