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谁年少时不曾向往过,满是英雄气的三国呢!
假如能穿越到三国演义里面,我们又该怎么把握机会呢?
接下来我们一块分析一下。
穿越到三国演义第一段,也就是黄巾起义时期,都有哪些机会呢?
首先确认自己的基础身份:士族、豪强、良家子、匪寇
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逐鹿天下、辅佐明主、割据自立
此时我们的穿越场景是黄巾起义,因此还必须做出一个自己的历史抉择。
主动去打黄巾,还是加入黄巾,又或者守土自保。
确定好抉择之后,我们再看看不同的选择,都有怎样的上限或下限。
首先主动去打黄巾上限是曹操、刘备。成就:开国称祖;
下限就是当炮灰,折在三国演义第一回。
确定出发打黄巾之后,我们需要再明确一点,是自己当老板,还是投奔一个老板。
自己当老板
如果身份是士族、豪强呢,就走门路整个官身,用朝廷装备,拉自己的队伍,毕竟此时大汉还没倒呢,有个官身能占据大义名分,最关键还能搞装备,毕竟甲胄弓弩都在朝廷武库呢。
如果身份是良家子、匪寇呢,就发挥自身魅力,纠集乡勇,然后去找太守报到,大功劳给上司,小功劳自己留下。
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稳住自己的基本盘,也就是自己的手下,因为此时的你没有稳定的兵员补充。然后多搞点钱,毕竟兵器马匹都得自己买。
拉起队伍之后,自己就要选打哪了,首先排除广宗,那里是黄巾军的老巢,张角亲自镇守的地方,去那边捞不到军功,负责广宗战场的卢植和董卓都先后槛车入洛了。
打完黄巾之后一定要报功,报功的时候多准备些钱财,毕竟给灵帝当官是得花钱的。然后尽量去买地方实权官位,这个时候一定要舍得花钱,只要钱到位,当一任大县的县令还是没问题的,甚至关系硬可以谋求个太守当当。
汉代的地方一把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真正的一肩挑,自己以后的兵源就稳定了,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
投奔老板
黄巾起义时的老板分别为:何进、卢植、黄埔嵩、朱儁、刘焉、刘备、龚景、曹操、董卓以及孙坚。
这里面五星推荐:刘备、曹操、孙坚,毕竟小三皇。
当然穿书的话,只能说看离谁更近,因为前期没有乡党的情谊很难被接纳,你武威郡的关西子弟不找董卓,非得去投奔龚景,人家肯定不理你。这些老板的嫡系都是自己的家乡子弟或者自己治下之民。
所以如果没能投奔刘备、曹操或者孙坚,那能做的更多是保全自己,然后尽可能的和孙刘曹留下情谊,毕竟这也算三大铁里面的一起扛过枪。
如果恰好就在刘备、曹操、孙坚的手下,那就要考虑下自己的定位,想好是当文臣还是武将。
曹操手下文臣更容易出头一些,像武将里的五子良将都有自己的核心部曲,比如于禁的泰山兵,但曹老板这边的核心兵权,都在曹氏和夏侯氏手里,张辽辽神在白狼山之战,也是在生死存亡之际,才拿到全军指挥权。
此时曹操手下文臣比较少,有名的文臣基本上都是后期二老板荀彧推荐过来的,但此时荀彧还没出场呢,所以你如果此时做文臣,出头概率还是很大的。但此时的文臣更侧向于谋主,因为全程在奔袭打仗,没有治理城池的需求。
在孙坚手下的话也比较滋润,因为江东孙家一直奉行的政策是“我手下的手下,不是我的手下”,在孙家你可以合理合法的拥有自己的部曲,后期方便转型成地方大族。
如果在皇叔手下,文臣武将都行,因为皇叔的手下实在太少了,到了后期才有徐庶这样的谋臣,大后期加入的魏延都有机会出镇一方。当然此时在皇叔手下,一定要劝他走关系,打完黄巾记得买官,一定要多操心,因为皇叔打的逆风局太多了。
如果当黄巾呢上限是徐晃、张燕。成就:封侯荫子;下限就是被打黄巾的灭了,成为背景板。
确定要选择起义之后,不管是什么身份地位,都不要跟黄巾主流混,不是说主流的没好人,而是此时的黄巾主流被各路豪杰来回当副本刷,危险程度太高了。
黄巾前期全是背景板,除非你能开挂搞出无限炮弹,否则第一个起义的都会迎来国家机器的最重一击,根本扛不住。
这个时候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参加黄巾军的分支黑山军,跟着张燕混,或者自己混,等官渡之战的时候帮曹老板,以此为跳板,抓住时代红利。
另一个方向是黄巾军分支白波军,等汉帝东归的时候抓紧表现,最好能一起加入曹老板,比如徐晃就是这么做的。当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参加青州黄巾,最后成为曹老板的私军,但这个不好封侯,毕竟曹丕和青州军关系一般,后期亲手解散了青州军。
最后守土自保上限就是许诸、臧霸。成就:封侯荫子;下限就是被黄巾军攻破或者被大势力兼并。
既然守土自保,那就高筑墙、广积粮但千万别称王,称王的辽东公孙(不是公孙瓒)三族都让人给扬了。
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后期千万别中立,一定要选择一个大佬。
三国时期大家对忠义看的没有那么重,这也是为什么二爷这么受敬重。三国之间的将领谋臣,互相投降的太多了,而且有本事的都会被重用,不会太计较之前是干啥的。
所以一定要表明立场,勇敢斗争,打赢了分功劳,打输了被纳降。
张辽、姜维都是降臣但谁又能小看他们呢。只要不背刺,不学吕布,那还是很可以的。
皇叔在三国里依附了多少势力啊,但口碑那可是和吕布两极分化的。
记住千万别中立,没有立场的势力,往往是两方的眼中钉。
选择好方向,黄巾起义时期还是很好度过的,重点是怎么把握好这份机遇。以曹操、孙坚和刘备的不同收获,我们来分析一下,到时候该怎么做。
曹操门路最硬,虽然不是四世三公,但爷爷是中常侍,爸爸是太尉。这种中枢有人,世宦两千石的家族,可以说是大汉一流家族了。因此打黄巾的功劳完全被呈报到中枢,上层关系早就疏通好了,曹操因此担任了济南相也就是济南太守,两千石的高官,辖地还是一等一的青州大郡。
孙坚作为地方豪强,领着一千五百江东子弟,先登夺城立下大功。最关键是通过送钱打通了中枢太监的门路,被封为别郡司马,比千石的武官。
刘备虽然作战有功,报功的奏折也呈上去了,但没人帮说话,任命迟迟下不来,直到郎中张钧仗义执言,才被朝廷封了个四百石县尉。
所以如果选择自己当老板打黄巾,中枢的关系一定要搞好,毕竟这个时代的太监,拿钱那是真办事,如果你不是士族出身,给太监送礼不丢人,而且这层关系在灵帝末期很重要。
张角虽然很快被消灭了,但还有遍地火星呢,各地叛乱层出不穷。孙坚就是靠灭火星发的家。
此时太监们瞒着各地的真实情况,跟皇帝说天下歌舞升平,但叛乱是实打实的呀,因此就需要有人去办事。而办事的命令是从中枢发出去的,此时就掌控在太监手中,因此想快速立功升官,必须打通太监的关系。
孙坚就打通了这层关系,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去平叛,事成之后孙坚被封为乌程侯,成功追赶上曹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而且不仅是一郡太守还封侯了。
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出身不够硬,那真得以钱开路,送钱可能不办事,但不送钱他们肯定坏你事。黄埔嵩、朱儁和卢植,堂堂的汉末三将,因为不肯给钱被罢官了。
皇叔有实打实的业绩不想送钱,结果就是怒鞭督邮再次逃亡,又成白身了。所以如果选刘备当主公,一定要劝劝他,积攒点钱财,走走门路。
前期割据地方,发展自己的势力,又没有袁绍曹操那样的家世或者像公孙瓒那样家族世代经营地方(公孙瓒家族也是累世两千石的高官),那最好还是走一走太监的门路,虽然会被士族非议,但握在自己手里的权力才是权力。
太监和士族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但局里的人谁又不是两头下注呢。
士族领袖的袁家,袁绍的族叔袁赦那也是中常侍大佬啊;曹操家就更别说了;就连士族核心颍川名士荀彧,他的妻子也是中常侍唐衡之女。所以作为穿越者别把太监和士族的名义看的太重,真正守护一方,为民办实事的才是好人。当然还是要包装一下自己,可以说一套做一套嘛。
如果就想占山为王,过一把山大王的瘾也不是不可,毕竟在古代走招安这条路也算是条大道,比如大名鼎鼎的张燕就被灵帝封为平难中郎将,甚至拥有举孝廉的权力,离谱吧。
在古代只要不是造皇帝的反,因为不满官员或地方豪族欺压,被迫上山,这种在朝廷看来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但要是打着造反大汉的旗号,那肯定是要被大汉集中力量搞掉的。张纯张举两人都曾经都是太守,还是渔阳豪强,自称天子造反,结果呢,刘虞因平叛有功被封为太尉,刘备也借平叛当上了县令。
没啥野心那就守土自保(自保也是需要武力支撑的,要以斗争求和平),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好好经营当地,将来也是一方豪族,像臧霸就一直经营青州,陶谦在的时候就跟着陶谦混,吕布夺了徐州就跟吕布混,等曹操来了就又跟着曹操混,最后不仅自己封侯,自己三个儿子也是列侯,等晋朝时后代依然在中枢为官呢。当然了,如果有机会一定搞死司马家。
好了,黄巾时期的发展选择,就先写到这了。
下一个发展的大机遇要等着洛阳那边来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