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唯一幸存者,失去四肢和左眼,跪着走带家乡村民脱贫致富

长津湖唯一幸存者,失去四肢和左眼,跪着走带家乡村民脱贫致富

首页战争策略豺狼小队幸存者更新时间:2024-05-1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2月,参战长津湖的小战士为争夺2 5 0高地,已经血腥恶战三天三夜。他所在连队于负30度的恶寒温度下,同狼贪鼠窃得敌人殊死搏斗。

可当我军清理战场时,竟发现该连队只剩下一名战士,他当时肠子都露在了外面,没了四肢左眼还失明。

可他不愿躺在功名录上,复原回乡时哪怕是跪着走,最终也带着村民脱贫致富了。那位这位幸存的小战士究竟是谁?他又曾书写过怎样的故事呢?

中华男儿讲担当,誓死防卫国边疆

1956年,山东张家泉村有位老妇人,本在料理家务,不远处突如其来一阵仓促的脚步声。听闻动静后,老妇人赶紧来到门口,可映入眼帘的场景却令她略感惊讶。

那是众人抬过来的一个“小男孩”,他没有四肢,精神看上去也不太好,右眼紧紧地闭着,左边眼睛还贴上了几块白色纱布。

他看上去好憔悴,可这个“男孩”的身上,却穿戴着军绿色的服装。原来他竟是个军人,老妇人顿时多了一丝亲近感。

“妈,我回来了!”

一声妈,将老村妇的想象拉回现世。如今儿子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她却已经不再认得。不是老人失忆了,而是她的孩子在回家时已经满目疮痍。

母子俩抱在一起哭成一团,众人在场无不动容。1933年朱彦夫出生,他家境贫寒,但有一颗爱国心。

父亲本想将他送去镇上当学徒,可少年时的朱彦夫就很有主见。他说我要当兵,当兵最光荣。14岁参军,16岁入党。

可保卫家国的这条路并不好走,入党后的第2年,朝鲜战争就打响了第1枪。响应号召坚决入伍,那时他还差几个月才算成年。

他跟连长说:“怕什么?我听我爷爷讲,以前赶走侵略者比我还小的娃娃兵有的是,他们能保家卫国,我为什么不能?”

中华男儿好担当,赶走豺狼保家乡。朱彦夫随军参战,他是长津湖战役的唯一幸存者,他是说应到157人,实到一人的故事原型。

在跨过鸭绿江之前,朱彦夫已经有过上百次的战斗经验。例如解放上海,还有渡江战役等等。枪林弹雨磨练了他的意志,一次次捷报传来的喜讯,加深了他对党的信任。而在多次的高地抢夺战中,他表现英勇,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屡建战功。

1950年,敌军扬言要带着凯旋的消息回家过圣诞节。为了削弱他们的气势,我军决定要全面发起反攻,目标要将敌军赶到朝鲜三八线以南。

但朱彦夫所在部队进入朝鲜战场的时机最为仓促,因此他们的后勤支援,就长期处于供给不上的状态。

而冬季已经来临,没有保温设备,食物供给不足,敌人嚣张的姿态,也会从心理战的角度,给我军造成士气上的震慑。

但敌军的如意算盘终究还是打错了,我军士气不仅没有崩溃,顽强的信念也在这时体现了出来。

全体战士坚守在阵地里,但朱彦夫所在部队伤亡最为惨重,他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在自己身边倒下。

而他也顾及不了太多,只能迎面持枪向前,但不曾想等他反应过来时,扑面而来的敌军密密麻麻。

他们装备精良,个头高大,在双方距离不到百米的地方,朱彦夫还没来得及与敌军赤身肉搏,就被飞来的手榴弹炸到远处。

等到支援部队赶过来时,人们无不感伤。因为朱彦夫所在连队已经无一人幸存,但在那一片尘埃中,小战友还是幸运地发现了一个正在喘气的身体。

“他还有气,班长快过来看啊!”

就是这样一声吆喝,朱彦夫被发现了。但在等救援部队到来前,他虽意识也逐渐恢复了些,可眼睛却没办法动弹。

由于当时气温过低,朱彦夫没食物充饥更无保暖衣物来帮助他避寒。躺在雪地里的朱彦夫浑身被冻得发紫,四肢也处于麻木的状态。

但他醒来后没有能量供给,如果自己先放弃了,可能当战友发现他时,就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凭借着顽强的生命意识,朱彦夫在自己胸膛前摸到了一个小玩意。

当时他也没多想,便直接放到了嘴中咀嚼,可惜那时牙齿也不听使唤,下巴被冻得没了力气,小玩意是什么味道也感觉不出来,朱彦夫就直接将它吞了下去,因为这是他能找到的最后口粮!

可惜,事后支援部队的战友告诉他,那个小小圆球本应该待在他左边的眼眶中。还有他的肠子,也在战火中都炸了出来。

虽然战地医生在抢救朱彦夫时做了最大努力,但他还是昏迷了三个多月,历经近50次手术后,朱彦夫的生命被保了下来。

可是满目疮痍的他在回到家乡时,就连母亲也愣在了原地,老妇人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好好地出去了,回来时却是如此陌生的景象。

经过这场战斗,朱彦夫成为了国人心中的人民英雄。但他失去了双手双脚,左眼已经瞎了,右眼只有0.3的视力。

那么英雄是怎么看待生命的呢?朱彦夫在醒来后,也承受不了生命带给他的疼痛。那时他接受不了现实,还想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政委又拉住了他:“敌人都打不倒,你怎么能就这样轻易倒下?”

朱彦夫重新点燃了对生命的渴望,他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反复思量,最终坚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心。

他悲痛欲绝,在极端的痛苦面前嚎啕大哭,朱彦夫流着眼泪,把所有的委屈全都咽进了心里。他说要向敌人讨回失去的一切,残臂残腿也好,保卫国家的决心也好。

不给国家添负担,回到家乡也心安

终于,他也等来了抗美援朝胜利的好消息,敌军被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志愿军们也终于能够回到和平的国内。

但是没有仗打了,朱彦夫又该去哪里呢?他不知道还要不要回山东老家,他害怕母亲看到自己的这番模样会心疼得流泪。

但他也不愿意留在部队,对朱彦夫来讲自己参军是有一颗报国的梦。但现在的情况,朱彦夫又觉得自己继续留在部队是在等着别人照顾。

于是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朱彦夫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要面对现实回到家乡,哪怕做一辈子的农民,也要通过自食其力成为生活的强者。

张家泉村民风淳朴,但从地形上来看周边全都是连绵的山。这里人口众多,耕地却很少,因此村民在那时几乎家家吃不饱。

回到村庄后的朱彦夫热火朝天地带着大家搞农业,这一干就是10年。他的这种付出很快赢得了村民们的肯定,1957年大家都选举朱彦夫来当村支部*。

但他这个*很奇怪,虽然满身伤痕但他一点都不输给健全人。每天拄着拐杖,有时候还得拖着17斤重的假肢。

他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查看生产,还会逐家逐户地去调查民情。他会把所有人的问询以及想要反馈的意见都集合整理,最后他又得出了一套经验——要想干什么事首先得分析当下的环境,以及能够利用上的资源,再结合痛点拟定目标。

他把这一原则分项规划,在他担任村支部*的第1年,朱彦夫就带着大家治山治水,并治田通电。这在当时很多村民眼中是个妄想的工程,能实现的难度太大。

通电,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很简单,请个维修师傅扯个电线,不用几小时或许就能完成。但在那个年代的大山深处,周边没有非常系统的电源设备。他们的这个通电工程直至10年后,才让家家户户都告别燃油灯。

他们把电力变成生产力的驱动,用电排水,用电驱使机器。很快农田里的沟壑就阡陌交通,因为水源的贯彻,贫瘠的土壤也变成了人们理想中的沃土。

老一辈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可张家泉只是一个小山村,周边地市陡峭,最邻近的市级还要绕过几处山河。

村民们与外界联系不上,因此想要快速发展,在那个年代看上去难度很大。朱彦夫起初也对家乡的恶劣条件感到担忧,大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各个腰包穷得叮当响。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在没饭吃的年头,干着急也会让人内心憔悴。

朱彦夫不由感慨道:“贫穷其实也可能会是我们的敌人。但既然是敌人,就终有会被打败的一天。”

虽然朱彦夫带着村民们通过农业发展打通了家乡与外界的联系,也凭借着通了电,把家乡的农业发展做得风生水起。

大家都告别了吃上顿没下顿的穷苦日子,可很少有人知道,朱彦夫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同时,他自己也在努力克服自身困难。

没有双腿双脚,眼睛视力又不好,谁来照顾朱彦夫?没有人,他是孤独的,但他也不想依赖父母。

为了能练习生活自理能力,在回到家乡的半年内,朱彦夫一颗心全部都扑在了这方面。他通过加强自我训练,努力地想达成目标。

这半年里,他摔碎了家中140多个饭碗,菜碟子打碎了23个,茶碗7个......这些在如今好像并不值几个钱,可在1950年的小山村,哪怕是一个饭菜碟打碎了,都算是浪费了。

他说与命运搏斗,首先要学会不惧怕它,才能成为胜者。

后来在当选村党支部*时,朱彦夫一边又搞农业,一边又提出要让贫瘠的土地,搞出高产的成绩。

他带着农民育苗拔草和浇水,同时又修路又搞副业。一片片光秃秃的山,从荒原变成了绿坪果园。一片片盐碱的土壤变成了沃土,最终,他们真的种出了高产的粮食。

每当秋天来临时,全村人最为高兴。大家都迎来了丰收的喜悦,从贫穷的村庄,再到大家共同努力,将其经营为全乡最先进的农村,是朱彦夫一人牵头,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他们的致富道路,走的艰辛但很团结。

从优秀的爱国军人,再到挥舞着锄头的农民,这两个身份朱彦夫都实现了自我超越。可明明已经到了人生晚年的他,依旧不愿停止前进。

他将重残后信念不倒的精神,又化成了文本力量,1987年5月,朱彦夫的生活中,突然惊现了一位能带给他重要启示的贵人。

迟浩田,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两人经过一番洽谈后朱彦夫深受鼓舞,他认为将中国军人英勇作战的故事写出来,把中国男儿意志不减的精神表达出来,年轻人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洗礼。

书写故事用七年,经历过程用一生

时代需要先进精神做信仰,民族需要信仰来提高凝聚力。为了把自己最后的一丝能量也要奉献出来,朱彦夫拿起了笔杆子,他说我要写书。

可惜这位老人只有手臂没有手掌,笔杆子虽小,也需要支撑点才能把握。小小的笔杆子难住了大大的英雄。他要写书,缺的不是阅历和故事,是没有拿起笔杆的办法。

他说困难总是会被克服的,胜利也终将属于人民。于是朱彦夫开始练习在没有手掌的情况下,利用残臂想办法来写作。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这位老人想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办法。就是用嘴咬着笔再用残臂给一点支撑来交替写作。

最开始时,老人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那一笔一画看上去好简单,但却让老人汗流浃背。有时他想让笔杆子往左边动,它偏偏往右边倾斜。这调皮的笔杆子像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不论怎么驯服也始终没办法让它听指挥。

为了加强人与笔之间的默契,老人基本上每天都在和文具打交道。夏天温度热引来了太多蚊虫,朱彦夫顾不得周遭环境。

他给自己定下目标,起初是一天只要能写10个字就行,后来定成了百个再到上千个,最后再到上万个。

梦想并不遥远,就看人们愿不愿意踏上行程去追梦,朱彦夫就是最典型的追梦人,他为了能用残臂写出正常的一个字来,顶着头上冒出的汗水,无视口中因嘴角麻木,而不知觉流下来的口水,还有残臂被摩擦后流出的血水...

他把所有的困难都克服了,从冬天写到夏天,再把一个个秋天熬成春天。他的双臂麻木了,笔也时不时就会掉在地上。但老人捡起来笔杆子,又成为了书本上的战士。

其家属回忆朱彦夫在专注的时候,就不容易听见他人的叫声,到了饭点时妻子叫他来吃饭,这人竟充耳不闻。

妻子也因此与他偶有抱怨,可在睡着后朱彦夫也不能安心,他偶尔说出的梦话也让妻子大感惊讶。

让孩子们也感到惊奇的是,朱彦夫时常写着写着就突然放下了笔杆子,又认真的去翻来了字典。他对文本中的每个字词都很严格,要讲究半天词语背后的真正含义,直到清楚了意思后才下笔。

这些年来,老人光是翻字典就翻烂了4本,所用的稿纸也用了半吨。带着多病和残疾的身体,老人坚持了7个年头,一共书写了33万正版字,并起名叫做《极限人生》。他把自己在战场上的故事,想告诉给年轻人的嘱咐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有人说这是一本巨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科书,但从老人的角度出发,这本书是浓缩了他全部故事的精华,是他想告诫给后世的经验和心得。

老人后来还得了很多奖项,比如说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还有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以及人民楷模等等。

但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截止2022年,朱彦夫还在和生命作着斗争,他长寿的身体得益于开朗的心态以及不屈服的精神。

看完了这位时代楷模的故事,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敌人?侵犯我国主权,无视同胞利益的都是敌人?贫穷也是敌人?懒惰,不愿进步,自甘堕落,无视生命的珍贵...这些心态其实也都是我们的敌人。

希望当代更多年轻人能够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也许我们生而平凡,但在人人都可成为英雄的时代,我们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成为最棒的自己,不要被个人身上的懒惰与埋怨环境的心态而打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