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迎新 金牛贺岁
你知道
“春晚新年钟声”源自哪里吗?
“牛”转乾坤指的是什么图案吗?
古代“一元大武”指的是什么吗?
……
以上这些和“牛”有关的问题
竟然都可以在西安找到答案!
在辛丑牛年到来之际,西安发布推出“牛年寻牛”系列策划,通过图文+音视频的形式,邀请你全方位发现城市博物馆里的“牛元素”,一起探寻西安这座宝藏城市与“牛”有关的历史典故和趣闻轶事。一起“牛”气冲天,“牛”转乾坤,Happy“牛” year!
今天,“牛年寻牛”首站来到
西安碑林博物馆!
让我们跟随碑林博物馆
001号讲解员杨烨的脚步
领略“碑林牛”的风采
“牛年说牛”首站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带你发现城市博物馆里的“牛”元素,一起探寻西安这座宝藏城市里与“牛”有关的历史典故和趣闻轶事。
采访当天,恰是进入腊月第一天,在经历了一场寒潮之后,碑林博物馆的腊梅花已经开了。一见面,杨烨就给碑林的牛定了性:“我们碑林的牛啊,都是一群萌牛,就三个字,萌萌哒!”果不其然,在进入碑林广场甬道两边的清代御碑亭石栏板上、在石刻展室、在各种国宝级文物上就看到了刻画的各种“萌牛”的图案。
啊哦,错了,这是碑林小黄~下面才是牛群~请注意,萌牛袭来
哞~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碑林广场甬道两边清代御碑亭石栏板上的“萌牛”代表队。
据了解,在戟门(小殿)前和大成殿之间沿路两侧有七座御碑亭。这些皇家御碑亭相继建于清代,其中碑文有康熙、雍正、乾隆亲自御书满汉双文,记载了康熙、乾隆年间平定西北分裂割据势力的战争。
牧童骑牛图案,一人一牛都喜笑颜开,他们看到了什么?
本图为张永民@碑林66拍摄
嗯?萌牛吃嫩草?杨烨介绍,这些御碑亭均建造于清代,事实上已经是有三四百岁的“老”牛啦~
放大看一下,是一只小牛呈卧倒姿势扭头回看。杨烨介绍:这就是“牛”转乾坤~真是没想到,霸气与萌态可掬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是不是有同学想质疑一下“老”牛的程度?这块风化牧童骑牛就是明证。杨烨介绍,得亲自到现场,调整好距离仔细看,才能看得出大致图案。
唉,生活不易,牛牛啃蹄……
这头牛显然表示有不同想法:啃什么蹄,向前冲啊兄弟!
哞~
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是石刻展室“萌牛”代表队。
石牛 唐(618-907)乾县西湖村石牛寺
无辜的大眼睛睁得圆圆的,多萌啊,细看似乎像是还有点点委屈。杨烨就牛脖上褶皱介绍:这是牛吃饱后反刍的现象,就连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看到这件石刻后都感叹到“这就是一头地地道道的陕西关中秦川牛”。
二牛抬杠农耕画像石。原石1962年出土,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中两牛抬杠并列前行,农夫扶犁举鞭驱牛,小童随后点播下种,生动地刻画出一幅春耕场景。
1999年3月1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汉画像石邮票,编号1999-2(T),全套6枚,选用了“二牛抬杠”的牛耕图案。
此外,在石刻展厅,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同“石牛”们共处一室。
杨烨介绍,与它们同处一个展厅的邻居可是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石刻哦,每匹战马就是一件国宝。
据了解,目前收藏于碑林博物馆的“六骏”其实只是四骏,即“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其余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哞~
没错,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就是国宝级“萌牛”代表队。
响彻千年的金石之声
景云钟
唐景云钟
“那边那个亭子中的文物就是碑林的国宝级文物:景云钟,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纹饰特别精美。景云钟的表面就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夔牛图案,也是我们本次寻牛之旅要介绍的一件重头文物。夔牛出自《山海经》,只有一只脚,头上没有角,青苍色。有风雨,吼叫声如同雷鸣,且伴有日月般的光芒。它虽然是一个神话中的形象,但是仔细看,同我们的秦川牛形象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据了解,景云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形体庞大、音律精准、纹饰精美,以及是目前全世界现存唯一一个由皇帝御笔撰文,并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景云钟被列入首批不得出境的64件(组)珍贵文物之一。
唐景云钟 夔牛图案
杨烨介绍,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敕令铸造了景云钟。悬挂在长安景龙观的钟楼上,1953年移藏西安碑林。钟上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景云钟以青铜铸造,重6吨,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蒲牢"形钟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宏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景云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春晚前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就是来自景云钟,这一传统一直沿用至今,而西安市西华门报话大楼也将其用于每天的整点报时。
杨烨介绍道,“当时景云钟搬迁至碑林,大家将它重新悬挂起来敲击,没想到景云钟历经千年沧桑,依然荡漾着清脆浑厚的金石之声,仿佛凤凰鸣叫,余音2分钟左右。”
一碑成林的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 资料图
“前面就是雪松在《国家宝藏》上说的迎客第一碑——石台孝经了,后面就是一碑成林——开成石经。我们古人关于‘牛’的一些介绍在开成石经上都可以找到记录。开成石经共114块碑石,它们总共算一件文物,也是一件国宝级文物。”
新闻回顾:昨晚,你被西安碑林博物馆“圈粉”了吗?
据了解,《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每石两面刻,每碑上下分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经文650252字。碑石高约2.16米,面宽71-97厘米不等。下设方座,中插经碑。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堪称中华文化的原典。
趣味时刻
最后,让我们跟着杨烨一起来寻找藏在《开成石经》里的“牛”,了解关于“牛”的冷知识吧~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历史剧《大秦赋》歃血盟誓片段截图
参与订立盟约的人要用手指蘸血,涂在口旁,表示信守,称为“歃血”。
《尔雅》释畜第十九 牛属
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宋)
“牛”的字形是否让你想起来刚才看到的某种耕作农具?
汉代画像砖:是谁在cue我?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杨烨说,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忠诚、开拓、勤劳、奉献、淳朴、寡欲、担当、尽瘁,是牛精神的概括与凝练,也是牛文化的精髓。我们也更需从牛的身上汲取力量和精神滋养。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屈雪娇 陈克 实习生 张梦婷 鲁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