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南京竟然还有这样的9个地方

你一定不知道,南京竟然还有这样的9个地方

首页战争策略东方妙闻更新时间:2024-05-01

​对于城市文化最好的敬畏不是拼凑,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尽量靠近城市文化的灵魂,虔诚地接续。这座城市里那些新长出来,又有意思的地方,它们的定位不同,门类各异,民营美术馆、民宿酒店、书坊、茶肆等,姑且拢到一起取名叫做“最值得推荐的艺文空间”。

为什么值得推荐?因为它们与以往不同又气质相投,它们的出现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萧雁:导演、编剧、教师,资深媒体人,综艺节目《非常周末》的第一任总导演,致力于独立戏剧影像的创作及制作。

文岚:FM997金陵之声主持人,《现代快报》专栏作家,现主持《今晚我是你的DJ》、《原来你也在这里》。

陈卫新:室内建筑师,《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评委、《中国室内》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

周学:新闻主播、亦云草堂主人,故宫《天府永藏—紫砂茗壶》项目总监,《啖墨茹砂》系列文化活动总执事,出版十余部专业著作。

单雯:昆曲花旦,江苏省昆剧院青年演员。单雯出身戏曲之家,16岁即在田沁鑫导演的《1699桃花扇》中饰演李香君。

朱赢椿:设计师,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他设计策划的图书多次获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

戚若予:教育新闻记者、媒体特约评论员,被公认为没有专业头衔的招生办专家,著有《切肤之痛:教育评论集》等。

他们以不同的载体表达对美的理解,又因为职业的专注而享有业界的声誉,平面、立体、音乐、戏剧、文字、传播,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可以多纬度地提出意见以便于遴选。

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深爱这座城市。

当然更要感谢这些“艺文空间”,他们的创想者、策划人、建筑师、设计师、经营者。我们推荐的空间有:先锋书店骏惠书屋、未见山、颐和公馆、TPM戌度空间、微园美术馆、柴门、四方美术馆、花迹民宿、随园。——周学

柴门

自从陶渊明吟出“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柴门”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心目的一个特定意象,远浊世,归田园。

粗看是柴门,细审却有一股名士之精神冉冉:满目青山堂、朴庐、雪堂、云舍、蕉窗、明轩,每一个与园子相连的茶空间,文化艺术家们的渔樵闲话,在此天天上演。因此柴门成了一个圈子,一个所有对文化艺术有份欢喜、对美好生活有所向往的南京人的流连之地。

周学

推荐语:柴门虚掩,安身于此的每一件旧物,褪尽铅华的坚守,以“艺”为命题;绽放于此的每一场雅集,美益求美的持恒,以“益”为名义。会心于此的每一次宣言,众擎义举的初心,以“义”为主张。若干年后,某一场以文化公益为主题的颁奖,这几行字或可以诠释“柴门”吧。

柴门原是工业厂房,经过改造,重设春、夏、秋、冬四个小园子,以石、竹、木、瓦期会四时。宽畅的大厅,硕大的木桌,包间分别命名为:蕉窗、雪堂、云舍、朴庐,大小不一,适合三五知己,畅谈茶席间。

柴门内古物,大小不一,形色各异,传递着古人的优雅和品味。这里的人们,也如古时雅士那般相聚,品鉴古物,喝茶,长谈。

开一扇门,点一盏灯,为缘定南京,重拾中式生活之美,在日常之中,体验稍显浮躁的时代的一片清凉之境。

南京气韵是“繁华承得起,亦看得淡变幻风云”,柴门,便是立意于此的生活践行,要这样的江南,再过一遍六朝烟水。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中央路302号创意中央园区12号楼

花迹酒店

世上的美有很多种,各人有各人的口味,但几乎没有人觉得花不美。佛陀以拈花微笑的形象传达禅意,因为对禅的体悟与对美的感受一样,都只能走心。

古城墙边,深巷小院,这是一个四季都有花盛开的地方,一种与花陪伴的生活,白天在花下,品花茶,观风景;深夜在花香之中,听虫鸣,养心境,酣睡与花间。这不是天上的仙境,就在人间某地。

单雯

推荐语:“阳光、空气、水、花香”,这里是一个让人坐下来就不想走的地方。昆曲《游园惊梦》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如此啊!

金陵城南,中华门东,城墙边的深巷内,一扇木门紧闭。推开门,是一间别有洞天的民宿,花与老城墙彼此映衬,是为“花迹”,处处有花,也有老城南岁月的痕迹。

“花迹”的前身是一座城南明清时期传统的三进式老宅院,最早是一户姓王的人家,是做云锦织造的。修复保留了原生建筑体上的“踪迹”之美,对受损部位进行文物式修复,在院落、墙头、窗台处大量植花种草,构成“花”与“迹”的主题。

花迹有5个院落,诠释着“人在繁花蹊径”的自然要义,又提供了一个半围合式的交流空间,茶叙、雅集、相遇与道别。这里仅有19间客房,在设计上都是返璞归真的路线,每个空间都有方便开启的窗户,阳光通透,空气流动。

选用旧砖、旧木这些有生命属性的材料,请其入境,更花费心力的将室内墙体上所有锐角打磨成圆角,将四时有序的变幻以“空度”作为视频呈现于厅堂,这些心意使每位居者得到应合。

鸽群成行,宅院周正,南京城南有属于自己的旧事与新颜,花迹酒店置身其中,使人在不经意中放缓步履,体验其独有的质朴与人文气息。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边营2号

骏惠书屋

书店是对友谊和接纳的渴望,它是一本渴望之书、生命之书,永恒居于时间之中,知识的力量塑造了我们,也让我们在自身存在的深度之中。一家好的书店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精神史,它关乎人、社会、时代的思想情景、历史情景和生命情景,是我们时代的社会景观和心灵图像。

萧雁

推荐语:骏惠书屋是先锋最新开的分店,因为从开始筹备就不断听小华钱总聊起,所以对这间店似乎会更多一点关注。在老门东的游客区,这样一个由张雷老师设计,在雕梁画栋的中式建筑里可以舒服的翻书的所在,简直太奢侈了。

先锋书店用20年成为了“六朝古都”南京的文化名片,走过历史刷过的青石板路,穿过高楼林立的繁华街道,在明城墙一侧的老门东,大地上的异乡者又遇见骏惠书屋,沐浴于大报恩寺的光辉。

骏惠书屋的一砖一瓦,一雕花一古木,都来自江西婺源,这栋来自最乡土最民间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别有洞天,是一场故去与鲜活的对话,古典与创意的神交。

完整的徽派建筑格局和雕花无疑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书屋是三进庭院的典型二层徽派建筑,外墙是徽派马头墙,正门由徽派三雕之一的砖雕和徽派门楼结合,西边侧门采用木雕和门楼结合,东侧门为休息和交流的景门,在门楼上采用书卷式砖雕点缀,房屋两个大厅大量使用木雕和月亮梁,弥漫着无处不在的美。

作为曾经考生的读书休憩之地,骏惠书屋如今依然书香满楼。

寻一个明媚而爽朗的下午,端一杯现磨的醇香咖啡,翻开心仪很久的旧书,夏日看璀璨骄阳照射下的斑驳倒影,冬日观巍峨古城墙边的瑞雪轻飘,此时的骏惠书屋恰似遥远时代走来的峥嵘俊才,颈绕轻裘,眉间藏雪,沉静而优雅,在骏惠书屋度过一个静雅的悠闲下午,仿佛在与历史进行着一场对谈。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边营2号

四方艺术湖区

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位于珍珠泉佛手湖畔,出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24位设计师之手的24座建筑,构成了他们对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的表达。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建筑艺术实验,走进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先锋且科幻的未来世界,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与审美,建筑本身已然成为艺术品。

朱赢椿

推荐语:一个天然的艺文空间,有山有水,建筑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山谷里,自然山水和人文建筑交相辉映,既能感受到自然艺术之秀美清丽,又能够体味到人文艺术之匠心工巧。

六间 设计师:艾未未

“六间”由大小不一的六个“水泥方块”串联而成,将建筑的功能和形体分解还原为基本的构成元素,这些独立单元处在整齐有序并相对分离的状态。“六间”整体由清水混凝土建造,基本几何形体明晰和富有变化灰色、无修饰的建筑外观线条简洁干净,横竖比例恰到好处。

舟泊 设计师:马蒂·沙那克塞那豪

舟泊用于度假居住,强调现有的自然环境,由绿色青铜建造而成,内表面是本地的樱桃木,用天然石头铺盖电梯通道,壁炉和屋顶露台,客厅的落地窗对着湖面,水面倒映,创造在大自然中的和谐的生活。

归隐 设计师:周恺

顺应山势,简洁的折板门廊突出于道路平面,并与楼梯间顺势连接,拾阶而下,用屋面覆土的做法使别墅本身“隐匿”。别墅的内部空间具有非确定性,可与相邻的院落、光景进行新的组合。

三合宅 设计师:王澍

这个三面围合一面开敞的建筑,在空间上是内聚和封闭性的,在形态上保持建筑与空间的连续性,空间形态与人的身体做缓慢、沉重、颠簸着的却没有中断的移动,房子中间围着一方浅池,水波、睡者、房子互相荡漾,温暖的目光看着周围世界的流衍。

佛手 设计师:路易斯·曼西拉

佛手就像丛林中的一片空地,以2个边界划分,内部边界连续且透明,外部边界则是蜿蜒的竹子屏风,打破自然的约束,空间平稳流动。还有一些特别制作的元素和情景,如家具及空地上坐着的人等,都增加了空间情趣。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珍七路9号

随园书坊

随园书坊坐落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安静的一角,周围郁郁葱葱,竹篱围绕,新中式的外观设计,在冬日的阳光里显得格外静谧。

书坊由原来的学校印刷厂改造而成,现在作为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工作室使用。这里曾是清代大文人袁枚的私家园林“随园”的旧址,秉承前人做学问的精神,朱赢椿在这里与他的团队从事着与书籍相关的工作,取名“随园书坊”。

周学

推荐语:随园做书的旧梦里,有太多独抒性灵,吟咏其间的妙闻。袁枚,倘生于今世,一定被请做“舌尖上的中国”总撰。三百年后的南京小仓山随园,以诗性做经,美学做纬,微观的诗歌世界里,继续着三百年后的未了之缘。

矮房子,老历史。书坊充分利用平房优势,没有电梯、高楼、汽笛,人们进来感觉到就像来到了自家的院子。俯首可见爬行的蜗牛、搬家的蚂蚁,害羞的蝴蝶翩然飞舞,鸟儿穿过树叶罅隙,婆娑树影的背后掩映着几百年的老建筑,是真正的接地气的生活。当人从喧嚣的都市回到校园里的这隅天地,倏然心凝形释,内心安静了下来。

院内的石头上刻着“随园书坊”四个字,百年古树的环绕下,白色的楼体在树荫中若隐若现,旁边的竹篱笆围着,一块标识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慢”字,去除所有风尘仆仆的焦躁之气。

书坊整体以白色为主,加以老木器的点缀,以一个小巧精致的中式天井为分界,一侧为会客、交流以及展示空间,另一侧为工作室,安安静静、清清雅雅、书香味儿十足,一本本精美的书籍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老印刷厂和物理实验室作为前身,给书坊奠定了融合纸墨香与严谨学术风的气息。改造时,中间一间被改为天井,日常出入时能清晰感受到方寸之间的花开叶落、雨雪雾霁,让人与自然充分交融。气象无万千,四时有不同。

书坊周边保留了自然生长的植被,整治时没有人为破坏它们。工作室前有意识的开了两小块地,根据季节交替,用来种植油菜等植物。这样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谈笑皆鸿儒,往来有小虫。

《蜗牛慢吞吞》

《虫子书》

《设计诗》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随园书坊

未见山

未见山坐落于紫金山脚下,毗邻明孝陵景区。酒店共有客舍24间,屋内有名家名作经典书籍可供阅读,屋外有庭院餐厅、清朗山景以供休憩。

酒店闹中取静、依山而立,内部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梅花谷风景区仅一溪之隔。除大堂吧、水吧、茶室外,无期放映、青年艺术营地等人文体验设计也将为房客的度假之旅增添盎然的生活妙趣。

戚若予

推荐语:明明青山在侧,偏以末见山名,足见其恬淡和禅机。此地有茂林脩竹,清流淙淙,几座山房依偎,一曲古琴幽然。春放玉兰,夏听鸣蝉,秋赏金叶,冬吟白雪,于此得兼。金陵之大美,东郊三分得二,于此处择一室小居,可以枕青嶂、梦来生。

未见山的名字大约是取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

民宿的大门和内院之间砌了一堵迎门墙,如同古时候的影壁。内院颇有苏州园林层次丰富的深意,巧妙地运用竹子和灰砖装饰墙,在有限的地方里做出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感,更多了移步换景的惊喜感。

未见山的房间取名也明显经过精心考量,幕府、北崮、无想、聚宝、清凉、翠屏六组房名按照客房的方位坐落,分别对应南京城内各处山名。而名为“见朴”的大堂,名为“伴山”的餐厅,都与未见山的店名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几间独门独院的客房格外值得一提,木质的院门外悬挂着复古煤油灯,有柴门轻叩、灯火微亮,有星月陪伴、虫鸟唱和。未见山格局的特点是迂回曲折,绕一小圈,不小心就回到了原路。同样一条小径,不同角度看去却有新意,恍惚间又发现这条青砖石子路,刚才走过。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石象路7号-2(后门7号-4)

微园美术馆

微园是一座包含建筑艺术、空间艺术,景观艺术、生活艺术和展览功能的综合体。微园建筑由东南大学教授葛明先生设计,园林由北京大学教授董豫赣先生完成,将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观赏与实用的统一。

陈卫新

推荐语:微园立意近人心古趣,叠石围绕,如坐山中,是以小见大,园林化的精致的美术馆。转折的直线有时候更能表达东方,以青砖立铺的地面,恰有水面微风之意。

微园馆主贾安明是位书法家,自幼习字,他取书法与宋代的极简美学,将两栋旧房子,改造成美术馆,两个展厅一黑一白。黑厅500平米,深沉整洁,静心观字;白厅800平米,干净明亮,适合赏画。

馆主给予了艺术品足够的尊重,微园美术馆里的作品既不被建筑“吃”掉,也不似雕塑般独立,而要“依附又独立、若即若离”。

美术馆就该有一种极致的气质,微园做到了。微园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馆内看展,展品是近景,展馆是远景,每挪一步,便是移步换景。

园内各类奇石,大者列于园馆,小者置于几案。黑厅面南,户外光线强,奇石深藏暗处,白厅朝北,户外光线弱,山石卧于明处。随意中,却有深藏的错落有致。黑与白,也是个性鲜明到无色,真正极致而空灵的视觉体验。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6号微园美术馆

颐和公馆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位于宁海路与江苏路相交的三角地带“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由26栋风格各异的民国别墅组成。

精品酒店、餐厅、文化馆、非遗体验馆、博物馆……原创艺术品和摆件随处可见,在现代与过去中来回穿梭,远离城市的喧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体验闲逸舒适。

文岚

推荐语:我是坐着黄包车进的公馆,有重回旧时光的错觉了。我们全家是去年过年在那里住的,从钢筋水泥丛林,到民国别墅,母亲恍惚梦回,带出诸多回忆情愫。从别墅三层阳台凭栏远望,雾霭重重,旧屋零碎,便舒适惬意到不安心了。

阳光在种满梧桐树的颐和公馆洒下斑驳的光影,青砖灰瓦,旧梦尘埃,冷不丁冒出来一个着老式服装,蹬着黄包车的工作人员,是那个年代的印记。

曲径通幽的小径,错落的老房子,视差的错觉依然不能停止,当路似乎走不通的时候,一转身,一栋红砖清水外墙的小洋房又出现在眼前。

这些建筑原本都是名人住宅或者大使馆,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刻录着历史的变迁。每栋建筑里,都有图文资料和老照片讲述它们的历史故事。此外,还有很多特意搜集的民国老物件,比如老昆曲唱片、曲谱、老电影等,让民国文艺情怀深入骨髓。

实木家私,红砖青瓦,卷拱门廊,随处可见的旧式家什和摆件,颐和公馆修旧如旧,小到就雨天为客人准备的一把油纸伞,大到救治一株奄奄一息的梧桐树,都在悄无声息地还原着这个地界上的原貌风情。行走其中,仿佛穿梭在历史的公案里。

即使你什么事情也不做,漫无目的地在颐和公馆的每一条路上走走,也是一种享受。徜徉在公馆区静谧优雅的林荫道上,流连在风格各异的民国别墅群里,闲坐在花木茂盛的庭院中,仿佛穿越了百年时光……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江苏路3号

戌度剧场

玄武湖让南京灵动,紫金山让南京沉稳,拨开沉覆于紫金山上的枯枝败叶,露出脚下肥沃的泥土,让戏剧的种子开枝散叶……TPM紫麓戏剧空间,是紫金山脚下一片肆意生长的丛林。

文岚

推荐语: 秋雨的傍晚去探戌度剧场正合适。青砖灰瓦的民国老楼和70年的桂花树静沐雨中,经过咖啡廊,推开隐在暗中厚重的门,剧场显现,如孩子藏宝的密室。雨中,依稀听到舞台上最炙热的呐喊,一派冷色的背景下,仿佛看到戏剧最绚丽的呈现。

戌时,到剧场去,度过,温良的夜。紫金山脚,旖旎风光,戌度剧场,入夜光亮,燃烧对戏剧的爱意。当你苦苦搜寻,窥金陵一隅时,大幕轰然拉开,向所有为艺术而艺术的人开启序曲。

戌度≠虚度,梁文道先生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它藏在咖啡馆里,一这扇质朴的大木门,推开后,别有一番洞天。这里不大,观众席总共只有三层,每一层的宽度为2.44米,足以摆下一张桌子,可以直接作为茶叙之处,大家围坐在一起,漫谈生活中的戏剧,艺术里的生活。

看一场戏,和朋友聊一会儿天,未必会带来什么实际的东西,可愉悦是属于你的。人活到最后,有趣比有用更有意义。做一个有趣的人,比一切优秀都重要。

地址:铁匠营80号T80科技文化社区4号楼5号楼【本篇图文由城品与艺事荟合作完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