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罗马帝国后期的纵深防御战略是从君士坦丁大帝的军事改革开始的,而不是从戴克里先时期开始。
如何评价君士坦丁大帝的改革,这就要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大环境内去评价,既要看出它适应形势发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也要看出这种战略变化对民众财产和安全造成的伤害。所以,左西莫斯只看到后者,没有看到前者。但是布克哈特却既没有看到优点也没有看到缺点。
纵深防御战略的综合分析纵深防御战略作为拜占庭帝国的基本军事战略,具有它自身的优点。首先是适合了时代的要求,与拜占庭帝国的国情相适应。它是拜占庭与周边力量对比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次拜占庭-波斯战争时期,拜占庭军队东方的统帅之一布吉斯明确阐述了纵深防御战略与现实的关系。
他认为,对于实力大大弱于敌人的人们而言,更有利的办法是利用计谋来战胜敌人,而不是与对手进行公开的对垒使自己陷入可以预见的危险。波斯军队的规模庞大。如果拜占庭军队出城作战,很可能会受到给养困难的困扰。而波斯人由于在所经地区没有受到抵抗,可以从当地获得给养。但是如果拜占庭军队进行合理配置。
一部分军队保卫城墙,一部分军队出城占据有利的高地。在城外的军队既可以进攻敌人的营地,也可以进攻那些外出获得给养的小股敌军。这样就可能使波斯军队由于受到不断的*扰而疲惫不堪,最终撤军。因此波斯军队不可能放弃要塞和城外的对手,也无法保证为一支庞大的围城军队获得充足的给养。
其次,稳固了帝国的疆域,使拜占庭帝国能够较为有效地保卫既有领土。最后,强化了内政主导型的政治文化,促进了官僚地主封建制的发展。纵深防御战略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是它对国内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伤害,破坏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纵深防御战略中,帝国军队不能够把敌人阻截在帝国的边境之外。帝国内部的防御性设施增加。
边防军利用交通线上的这些防御设施给予入侵的敌人以小规模的打击,为主力部队的集中提供有效的时间。这样的代价是帝国边境行省被严重破坏。其次,军事权力在边疆地区的凸显对行政官僚体制的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帝国的军事布置更偏重于行省,而不是集中在中央,导致军队的行省化和地方权力的增大。
拜占庭帝国中后期的军区制是这种防御体系的顶峰。为了适应不断加强的边境威胁,地方行省的军事重要性不断被强化,军事功能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农兵制和军事贵族的崛起是它的必然结果,是地方权力强化的顶点,导致了中央集权的严重弱化和军队对皇权的掌控。最后,对军队的影响是军队地方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军队的征募、物资供应都越来越依靠地方提供。这种军队地方化的趋势导致军区制的出现,也影响了拜占庭中后期军事贵族势力的崛起。纵深防御战略要求的条件众多,一旦这些要素出现部分缺失,就会导致整个军事战略失效。由于纵深防御战略是一种内线防御,因此当纵深防御战略无法有效运行时,帝国的臣民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
因为这种战略与前沿防御的阻绝型战略不同,边防前沿的防御力量微薄,只能应对低劣度的敌人*扰。但是在敌军大规模集结并进行定点攻击时,这种边防前沿防御不堪一击。在第二次拜占庭-波斯战争中,纵深防御战略的弊端完全暴露。
由于拜占庭帝国习惯上根据已经有的军事经验,用重兵防守上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和伊伯里亚地区,导致叙利亚战线防御空虚。本来叙利亚地区由于幼发拉底河和沙漠的屏障,极少会受到波斯军队的入侵。所以在叙利亚战线方面,拜占庭帝国虽然也使用纵深防御战略,但是却是低级别的。叙利亚地区的城镇要塞设置和兵力配备过于弱化。
幼发拉底河防线更是虚弱不堪。波斯军队在第一次拜占庭-波斯战争中首次入侵叙利亚地区。这次轻易的得手使得波斯军队获得了新的军事经验。在第二次拜占庭-波斯战争中,波斯军队放弃进攻拜占庭军队重兵部署的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地区,转而进攻防御力量薄弱的叙利亚地区,轻易地获得了巨大的战果。
纵深防御战略与阻绝性防御战略相比较,纵深防御战略具有相对的优势。因为阻绝性防御战略需要大量的精兵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帝国四周的防线。这就导致一方面需要帝国长期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开支,形成帝国的巨大拖累。另一方面这些军队分散部署却失去了数量上的优势。进攻的一方可以有时间选择特定地点集结兵力进行定点攻击。
所以拜占庭帝国在局部防御上却处于兵力弱小的劣势。要维持这种阻绝性防御战略,需要拜占庭帝国保有高于周边威胁总和的军事优势,并且国内保持稳定和繁荣,能够为军事行动提供不间断的支撑。这种状况使得帝国始终处于一种强压态势,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正常发展。一旦国内出现经济和政治问题,这种阻绝性防御战略必然会崩溃。
如果敌方力量增长的速度超过帝国防御力量的增长速度,这种阻绝性防御战略也会失效。纵深防御战略则规避了这些不利因素。纵深防御战略是罗马帝国晚期和拜占庭帝国早期,在政治混乱、经济危机和国力消退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在纵深防御战略下,帝国并不依靠阻绝性防御战略的边防军来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入侵。帝国只要维持相对优势的*军。*军驻扎在国内,依靠军事要道能够迅速开赴敌军侵入地区,完成军事集结和围歼任务。边防军在其中只起辅助作用。
纵深防御战略的局限第二次拜占庭-波斯战争中暴露的纵深防御战略的局限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边防军的防线形同虚设。在波斯军队进攻时,幼发拉底河前沿防线只有奇尔凯西乌姆要塞成为侵略者的障碍。但是波斯军队绕过奇尔凯西乌姆要塞,直奔叙利亚地区。贝利撒留认识到,即使是10万人也不足以制止库思老一世的大军渡过幼发拉底河防线。
实际上,拜占庭军队有限,而波斯军队规模庞大。数量无足轻重的一支敌军无法阻止他们渡河。其次,纵深防御区并没有足够的军事要塞。在幼发拉底河到安条克之间虽然有一些军事城镇和要塞,但是在数量和布防程度上远远未达到纵深防御战略的要求。库思老一世率领大军绕过芝诺比亚城(Zenobia),到达幼发拉底河附近的苏拉城(Sura)。
苏拉城防御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外部的援军。苏拉城的守军认为无法抗击波斯大军的围攻,准备投降。但是库思老一世利用计谋攻占城池后进行屠城。即使是叙利亚地区的首府安条克城也没有充足的兵力,并且城墙的防御尚未完善。日耳曼努斯(Romanus)率领援军到达安条克城时注意到一段城墙易于攻陷。
这段城墙的缺陷长期存在却无人修缮,反映出承平日久的军民漠视防御的必要性。但是,军事工程师以时间原因劝阻日耳曼努斯不要修缮城墙。波斯军队在获得无力防御的贝罗亚(Beroea)城投降后迅速围攻安条克城。从幼发拉底河到安条克城这片广阔的区域,波斯军队仅遇到有限的几个障碍,有力的抵抗更无从谈起。
那些相对较小的城镇更为可怜。库思老一世经常会收到这些城镇居民的宽恕请求。这些请求者都说着类似的话,这是一座无足轻重的城市,拜占庭人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而且这里既没有士兵也没有任何其他防御设施,只有可怜的老百姓住在这里。再次,拜占庭帝国无法提供*部队对叙利亚地区进行救援。
由于西方战事吃紧,拜占庭帝国的*军主力被抽调到意大利,还有一部分在北非维持高压态势。防御东方的东方*军和亚美尼亚*军被大量抽调。同时,叙利亚地区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合理的*军部署。按照纵深防御战略的要求,*军应该驻扎在临近边境有交通要道与边境相邻的重要军事城镇。
如果从城镇的重要性来看,芝诺比亚城和安条克城应该是*军主力的驻扎地,但是实际上这里只有少量的卫戍部队。此时,拜占庭帝国在东方的统帅是布吉斯。布吉斯把司令部设在希耶腊波利斯(Hierapolis)。
但是吉布斯也认识到手中并无充足的*军去完成战略部署。布吉斯在军事会议上谈到,拜占庭军队面临敌众我寡的态势,无法进行正面的攻击。军队也无法完成坚守城池的任务。
参考文献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