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尹紫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7年3月28日,光明日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的文章,人民日报官微转发。官媒发言,中枪者是风评不佳的腾讯和鄙视链最底层的《王者荣耀》,本该团结一致的玩家群体的态度却变得暧昧起来……
官媒点名《王者荣耀》,是否预示着新一轮的风暴即将来临?
虽然笔者并不喜欢《王者荣耀》这样“搓屏幕”的游戏,但这种对电子游戏动辄上纲上线的行为却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电子海洛因”一文。笔者想说句公道话:“虽然《王者荣耀》问题很多,但‘割断文化血脉’的帽子,无论如何也扣不到《王者荣耀》的头上,污名化游戏进程请打住!”
所有文娱作品都有虚拟创作的部分,为何到了电子游戏这里就成了“教坏年轻人”?自电子游戏诞生以来,污名化电子游戏的浪潮未曾平息过。在某些人眼中,电子游戏就如同洪水猛兽,“存在”就是电子游戏的“原罪”。
仍有许多人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遗余力地妖魔化游戏
从“电子海洛因”说起
多么熟悉的感觉,还记得2000年的那篇《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吗?文中写到“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4号,不是我引诱他,孩子一(旦)迷上了,自己就会变坏,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最后变成三陪小姐。”
当年对力捧杨永信的纪录片‘战网魔’,称其为网瘾戒除专家,其中多处内容造假
这篇文章掀开的,是长达十三年的“主机禁令”。5月《海洛因》一文刊发,6月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从此游戏主机在大陆不能公开销售,出现了长达十三年的空窗期,主机玩家少了整整一代人。2014年“主机禁令”终于被取消,可我国主机游戏的发展却已经错过了黄金期。
如今中国玩家失望于国内游戏审美畸形、盗版泛滥;国外许多游戏什么语种都有却没有简中;连波兰都能有CD Projekt Red这样世界顶级的游戏厂商,我国却没有产出任何一款3A大作。诸多种种,不能说全拜“主机禁令”所赐,但至少一半的功劳跑不掉。
近一半的游戏市场销售在主机板块进行,主机禁令13年,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话说回来,如果这种政策真的能保护未成年人也值了。结果呢?一刀切之后,黑吧网吧照样遍地,免费网游大行其道。而真正尝试限制未成年人电子游戏时间的“防沉迷系统”,直到2007年才上线。而且这种系统几乎没用,只要搞到一套成年人的身份证号,未成年人照样可以不受限制的玩游戏。
一来一去十三年,廷杖之后,回响是主机冤魂的哀鸣,是我国对电子游戏污名化的开始。巧合的是,十六年前的那篇《海洛因》,也是在光明日报刊发,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不知这次是一点水花,还是风暴的前奏。
杨氏电疗就是持续电击直至受刑者承认电击不是惩罚是治疗,直到今天杨依旧逍遥法外。
能力问题,而非原则问题
正如开篇所说,虽然《王者荣耀》的问题很多:人设涉嫌抄袭,没有防沉迷系统导致小孩子游戏时间过长等等。明明有更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却都一笔带过,把攻击点放到“荆轲是不是女的,李白是不是剑侠”上,的确让人费解。
笔者可以很负责的说,《刺客列传》只说过荆轲好读书击剑,通篇没提荆轲性别;至于李白能不能是剑侠,《侠客行》说明李白还是很崇尚剑侠的。但这件事的重点显然不在这,在于主流舆论对游戏的深深敌意
说起戏说历史,《三国演义》可是元老级的作品,直到现在还有大批人把演义当史实,以为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华佗是因想给曹操开颅被*。就连《学不好历史》中作者所谓的“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形象”,也是被《三国演义》扭曲的。羽扇纶巾,原本可是用来形容周瑜的。
更不要说将十几个江匪流寇加工成一百单八将的《水浒传》;将玄奘艰苦西行经历改变成妖魔鬼怪狂欢的《西游记》,还有《封神演义》、《隋唐英雄传》、《三侠五义》、《说岳全传》中的人物形象事迹,都和历史相差甚远。
创作都有虚构,为何在游戏身上就成了大罪?
“戏说历史”从来都是创作的一部分,要真实,可以去看史书。知识是通过学习中来的,认为电子游戏会教给小孩错误的历史知识显然是错把教育功能赋予了电子游戏,但知识只是游戏的附带品,游戏的本身就是为了娱乐。拿能不能有教育意义作为游戏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有失偏颇。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固然好,没有教育意义也不是一个游戏不能存在的理由。
《王者荣耀》的问题在于生搬硬套,乱用历史人物IP,这是能力问题,但不是原则问题。这不违法,不犯罪,更用不着上纲上线到“抛弃文化传统,割断文化血脉,让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误人子弟”的程度。
如果十二年的教育还不能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以致会被区区一个手游扭曲,那只能说是教育的无能,而不是电子游戏的责任。与其把板子拍到让小学生学不好历史上,不如先想办法建立一套真正有效的防沉迷系统。
中华文化传承在每名炎黄子孙的精神中,它没那么脆弱,更不会被区区一款手游割断
电子游戏反而使玩家对知识产生兴趣
与那些视电子游戏为洪水猛兽的道德家们相反,电子游戏作品的流行反而让玩家有兴趣去了解历史知识。当一款电子游戏有了广大的受众,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时常会有考据党们出现向玩家普及电子游戏相关知识,而普通玩家也会因电子游戏产生了学习的乐趣。
以另一款被官媒点名的《舰队Collection》为例,没有这种娘化军舰的流行,玩家们很可能就不会对旧日本帝国海军军舰如数家珍。知识面广泛的人一般也就知道大和号,大部分人吹雪、岛风、日向、金刚听都没听过。
一款娘化军舰的手游,反而推广了IJN军舰文化
在FATE系列流行之前,普通玩家又怎么会愿意了解各地的古代神话传说;在《阴阳师》流行之前,很难说日本妖怪文化会突然流行于大众之中;没有《坦克世界》,我最多也就只知道德国虎豹;再拿现在已经上位,早年被批评戏说革命先烈的《那年那兔那些事》来说,多少人是从这部漫画入门,开始主动了解我国军工人那艰难奋斗的光辉历史。
那年那兔那些事现在被收编成正规军了,早年也是被批判的狗血淋头。
《文明》玩家对冷门伟人和世界奇观的了解,也许比历史老师还要多。说起“男女平等继承法”、”紫衣贵族”,普通人会一头雾水,但《欧陆风云》玩家却能讲的头头是道。《王者荣耀》的艺术造诣当然比不上《文明》等经典,但这是努力程度的问题,不是《学不好历史》文中所说的原则问题。
笔者高中时喜欢《全面战争》系列,从罗马崛起到蛮族入侵,再到黑暗的中世纪、蒙古铁骑的西征、拿破仑帝国的兴衰,每一段历史都深深让我着迷。但在教室里说起那些历史,唯一能接上话侃下去的就只有另一个《全面战争》的玩家了。电子游戏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了解原本学不到的知识。
玩通P社四萌,等于自学了一遍欧洲分分合合纠缠不清的古代史
笔者也听过“老师说起荆轲刺秦王,同学们纷纷表示荆轲这个金币英雄打不过人民币英雄秦始皇实属正常”的段子,但也亲身经历了小外甥因为喜欢《王者荣耀》,求我给他讲荆轲的故事,之后又自己去补习了同在《刺客列传》的聂政、要离和专诸。
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去主动了解;而对历史没兴趣的人,拿着书本硬灌又有什么用?那些被攻击为不尊重历史的戏说,让许多人第一次有了探究下去的兴趣。以尊重为名限制中国历史题材,只会让让厂商为了避雷转而去“戏说”外国文化,彼时游戏岂不是又要戴上一顶他国文化入侵急先锋的帽子?
不能因为一些劣质作品就否定游戏对文化的推广作用
如果有人对历史的了解能被一款手游扭曲,那我不知道他对抗日战争的了解会被抗日神剧扭曲成什么样。如果人们都会被手游扭曲历史观,那可能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朋友圈里的“震惊”。
如果一个人因为玩了一个手游就能被扭曲了历史观,那就让他扭曲吧,他今天不被扭曲,早晚也得被朋友圈里“震惊”扭曲。
狗血抗日剧的存在才是对历史的最大侮辱,而且已经进化的愈发低级。
敌人拥有现在,游戏赢得未来
从“电子海洛因”到“学不好历史”,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声音还是没有丝毫长进,依旧排斥敌视游戏文化。在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果再将游戏贬为电子海洛因只是自取其辱。但主流舆论对游戏的敌意从未放下,污名化游戏的努力也从未停止。只不过是从公开扣帽子,改为旁敲侧击。
曾经,流行音乐被认为是毒水,邓丽君是资本主义的靡靡之音,教坏年轻人;武侠小说歪曲历史,科幻小说是伪科学,教坏年轻人;网络让人可以不受身份限制的说坏话,也是教坏了年轻人;更不要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欧美小电影了。新世纪伊始,这种风气的矛头指向了电子游戏,污名化电子游戏成了新世纪中国的政治正确。
1980年中国音协专门开会批判邓丽君,斥之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教坏年轻人。
在这场审判中,电子游戏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力,只能默默被泼上一盆又一盆的脏水。就像在诸多小学生假期近视暴涨的新闻中,将家长监管不力的原因一笔带过,把责任全盘推给手机游戏,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
新思想从来不是通过说服它的反对者并使其理解而获胜,它的获胜是因为其反对者终于走下历史舞台,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现在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等待对游戏抱有绝对敌意的人走下领导岗位,等待真正理解游戏文化的新一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十六年前,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舆论一片喊打之声;八年前,杨永信以“网瘾戒除专家”之名堂而皇之的接受央视采访;今天,主流舆论开始理性客观地看待电子竞技,“电子海洛因”的言论也销声匿迹。无论曾经遭受过多少污蔑与指责,时间终究会给出公正的评判,在这片土地上,游戏产业终将被正视。直到那天,我国的游戏产业才能真正的健康发展。
在舆论的审判中,电子游戏是绝对的弱势群体,但这种现状必将会改变
尾声
作为经受“电子海洛因”洗礼的一代,电子游戏没有让我变得坏,也没有让我变得好,但是,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虽然说没有电子游戏也会有别的娱乐方式填补这个空缺,但是电子游戏作为一项普通娱乐方式是没有原罪的,它既不高尚也不卑鄙。
“戏说历史”不是原则性错误,对《王者荣耀》这种明确说明纯属虚构的游戏而言更是如此。它是戏说的水平不够好,但没有错,不违法,不犯罪。《王者荣耀》纵有千般罪,但罪不在向青少年传播错误的历史文化。这顶帽子,游戏不该戴,也戴不起。
污名化游戏的努力注定是徒劳,只有理性公正的看待电子游戏,而不是先天的视其为洪水猛兽,才能让游戏产业健康正确的发展。未来是站在游戏这一边的,游戏文化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