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西馆,开馆大展。

与大英博物馆的联展,选题:罗马。
罗马城与苏州城。罗马,北纬42°,东经12°;苏州,北纬31°,东经120°。
罗马建城公元前753年。
苏州建城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扩建阖闾城。

五千年的世界史,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各据东、西半球,独树一帜。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元年。罗马开始了用剑征服世界的历程。公元前275年,征服南部意大利。公元前146年,征服希腊。公元前51年,征服高卢。公元43年,征服不列颠……

公元前509年,在东方,楚人申包胥对伍子胥说:“勉之!子能复(覆)之,我必能兴之。”这一年是春秋的鲁定公元年。吴越争霸,华夏大地开始了灭国之战。公元前306年,楚攻克越国都城吴,灭越……公元前202年,楚人刘邦战胜了另一个楚人项羽,称帝。

“将权利关进笼子”是罗马的政体制度的核心,这也直接影响了现代西方的政体。
以稻作文明为主体的楚文化跨越了黄河,进而逐步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

公元前450年,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布。王在法下,“水治”。
公元前445年,魏国李悝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公元前233年,韩非自*。王在法上,“刀制”。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帝国开始“以礼治国”。

征服者凯撒,最终没能征服元老院。
“秦帝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终究只能止步二世。


屋大维成为了奥古斯都(皇帝),罗马共和国蜕变成罗马帝国。
这个时间,大约是中华帝国的新朝(王莽),西汉变成了东汉。

罗马由城市而帝国,中华则由邦国而帝国。

公元64年夏天,罗马发生大火灾,据说,尼禄为了重建他的皇宫,乘着夜深人静的时刻教唆手下去纵了这把火。
公元65年,汉明帝,中国人崇佛之始。

公元117年,哈德良继位罗马皇帝。
这一年,东汉的张衡发明创造了“浑天仪”。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罗马帝国走向了灭亡。
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这是“希腊与罗马文明正式终结的一年”。
这个年代,大约是陶渊明归隐,写《桃花源记》的时候。中华帝国进入了动荡的南北朝时代。
罗马帝国疆域最大时: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
恺撒和屋大维的理想──把罗马变成世界的首都,缔造罗马统治下的和平,都得到了实现。
名不虚传也毋庸置疑,那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多神,罗马帝国与中华帝国相同。
罗马的诸神有着跟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和缺点错误。爱神维纳斯和战神马尔斯偷情的故事,就被做成雕塑供人欣赏,性感至极,全无神性可言。
中华的神,则个个神态庄重严肃,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偶尔出了个猴王,最终还是皈依佛教,成了受膜拜的斗战胜佛。
原因何在?国情不同。
中国人以德治国,诸神必须道貌岸然。
罗马人以法治国,便会坦然承认*的合理。何况他们的神并不承担道德教化和道德评判的任务。能给人间带来安康和快乐,便已功德圆满。




基督教在成为国教以后,对异教进行了迫害,包括密特拉教在内的许多异教的典籍文献被销毁。

在中华,战国,曾经有一个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杨朱学派,与儒家学派针锋相对。其学说影响之大,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说法。小心眼的儒生,穷经皓首,活生生的“Del”掉了。

基督教成为国教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亡。欧洲进入混乱不堪的中世纪。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隋亡,唐始。中华帝国重生!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入伊斯坦丁堡,犹如僵尸的东罗马帝国终于彻底灭亡。
那一年,明景泰四年,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正经历“土木堡之变”后的阵痛。

罗马帝国鼎盛时的疆域已经是其技术性体制无法承载的。皇帝希望长治久安的独裁,就只能由“君权人授”变成“君权神授”。元老院必须寿终正寝。基督教,成为唯一选择。
这笔买卖十分类似于中华帝国汉代的独尊儒术:你许我独尊,我许你独裁。
然而结果却不相同。
儒家当真效忠了帝国,帝国却未必独尊儒术,而是儒法并用。
罗马皇帝当真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却并不许他独裁,反倒要他忏悔。
奉天承运与君权神授,大不一样。
中华帝国显然比罗马帝国更宽容,道家思想从来不曾被视为异端邪说,佛教几经起伏也站稳了脚跟。
唯其如此,罗马帝国亡,中华帝国存。

太阳落入了地中海,再也没能升起来!
◎本文部分文字素材及主要观点源自易中天先生《两汉两罗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