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虽败犹荣的战争说开去

从一场虽败犹荣的战争说开去

首页战争策略冬季战争更新时间:2024-04-29

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3日的苏芬战争,也称冬季战争,结果是芬兰战败,苏联惨胜。这是一场在人类军事史上最值得军事家和政治家们研究的战争。

如果单从结果看,最终芬兰主动向苏联求和,割让了11 %的国土面积,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前苏联籍,这样看结果,毫无疑问是败了。

如果从过程看,当时芬兰的国土面积为33.8万平方公理,人口为约370万,面对强大的苏联,芬兰军民毫不畏惧,敢于迎战,到战争结束,伤亡7万多人,而苏军伤亡数字则高达约70万。弱小国迎战强大国家,给强大的对手造成巨大伤亡,虽败犹荣。

面对比自己强大百倍的苏军,芬兰全体国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以很小的代价*死*伤大量敌人。是芬兰人个个能征善战吗?还是芬兰拥有杰出的军事统帅?都不是,是全体芬兰国民在拼命保卫政府制定的各种优厚福利政策,是全体芬兰国民用生命来报达国家政府的德政,是全体芬兰国民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国家政府把他们当作同等人看待的结果。

不是吗?让我们看看芬兰这个北欧小国的历史吧,这历史也太复杂了,就从这个国家独立说起吧。芬兰于1917年独立,当时芬兰是个农业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66%,而这66%农民中,无地佃农占76%,贫富差距极其悬殊。这76%的无地农民就成了政府重点关怀的对象。1918年,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法案》,规定由政府先垫付资金向地主买下土地交给耕种的佃农,再由佃农分年偿还,《土地改革法案》彻底改变了芬兰农村贫富悬殊的问题,到1930年,农村小土地占有者占农业总人口的94%,彻底解决了无地佃农问题。

对于城镇居民,芬兰于1917年刚独立就制定了强行执行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随后不久,关于工伤事故、老年和残疾者的保险、产妇补助、贫穷儿童的照顾和失业救济等一系列法律也制定了出来。有官员担心政府没钱支付这一庞大的福利计划,就问当时力主该计划的曼内海姆议员钱从哪里来,曼内海姆议员回答:“把军队从10万降低到1万,节约了军费自然就有钱了。”提问的人大为担心,说:军队少了面临战争时怎么办?曼内海姆议员回答:“敌人来了,我们大家跟它拼命就是,不能让它伤害到人民。如果现在不实行福利制度,没人会把国家当家,国家等于是还没建立,又谈何保卫?”

芬兰独立后的20年里,国家关怀每一个公民,尽一切努力去帮助他们,真正尽到了国家的职责,芬兰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日益平等。到苏芬战争打响的1939年,社会50%的财富掌握在工人、农民手里,芬兰被称为“工人和农民的社会”“普通劳动者的共和国”。天下任何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在国家面临战争时肯定都会为国家拼命。

反观同时期的中日战争,面对小小的日本。按常理,整个抗日战争自始至终都应该是我抗日军民刀劈鬼子的表演。可事实却是日本鬼子的铁蹄从东北平原踏到四川省的崇山峻岭,三八大盖的刺刀刺穿了两千多万中国军民的胸膛。堂堂中华竞被小小的日本强行抢夺了八年之久。最后在全国军民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努力下才战胜了倭寇。不要提什么因为日本的国力军力比当时的民国强大多少多少。想想1950年的朝鲜战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怎样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一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再看看小小的芬兰面对比自己强大百倍的苏联,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何况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比中国强到那里去。

为什么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会打得如此窝囊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蒋介石的民国政府贪腐严重,国家贫富差距过大,国家财富的绝大部分掌控在少数人手里,民国政府和占据了国家财富的利益集团不把广大的贫苦百姓当人看,饥饿、贫穷、灾荒、难民、疾病、黑社会等社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的政府,穷苦百姓凭什么为你卖命?

军队里的士兵,父亲在资本家的工厂没日没夜的当牛做马,母亲在地主的田地里拼命劳动,自己的弟弟妹妹却不能保证一日三餐,老子不拿起枪造反就是合格的士兵了,凭什么在战场上为你卖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打败美式装备的国军,志愿军为什么能在劣势装备的条件下在朝鲜打出军威国威?这都是因为解放军来自于人民、扎根在人民,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结果。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表现的是人民捐粮、捐物、送子女上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

这首民谣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在天下的真理。唱出了*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与中国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鱼水情关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