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大象的较量:苏芬战争(冬季战争)

蚂蚁大象的较量:苏芬战争(冬季战争)

首页战争策略冬季战争汉化版更新时间:2024-04-22

最近看了一部芬兰老电影《家园保卫战》,这是一部1989年的老电影,影片展现了1939年苏芬战争(冬季战争)的惨烈战况。看完电影,不由得对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产生了兴趣,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出来跟大家共享。

电影海报

苏芬战争(冬季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 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至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苏 联最终惨胜芬兰。

一、历史渊源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中世纪,芬兰被强大的波罗的海霸主瑞典所控制,是其东部的一块行省。在1808年芬兰战争中,瑞典被沙俄打败,芬兰被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这个自治大公国很有意思,芬兰有自己的宪法、法律、行政和宗教体系,和俄罗斯帝国共用一个君主,也就是沙皇。芬兰这种特殊地位,使得芬兰人后来在拒绝加入苏 联方面,表现得十分坚决。

芬兰国旗

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芬兰,纷纷宣布独立。与其他地区的独立不同,芬兰人认为自己的独立是合情合理的。芬兰之所以加入俄罗斯帝国,是因为他们认沙皇为主,既然现在沙皇退位了,芬兰再也没有与俄国联合的基础。1917年12月6日,芬兰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而苏 联*列宁在24天后,承认了芬兰的独立。

虽然苏 联表面上承认了芬兰的独立地位,但是没有轻易放过芬兰,从1918年1月27日到1918年5月15日,芬兰的布尔什维克在苏 联的支持下发动起义。在德国人的帮助下,芬兰屡次挫败芬兰赤卫队以及披着芬兰人外衣的俄国人,并取得了全面胜利,芬兰共和国的地位也稳固了下来。1920年,苏芬双方签订《多尔帕特条约》,双方暂时解除了紧张的状态。但是苏 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国境存有异议,认为过于威胁到第二大城列宁格勒的安危,并且由于芬兰在独立过程中与德国关系密切,苏 联视其将可能成为德国入侵本国的帮凶,于是持续以谈判、威胁或尝试颠覆芬兰政府的方式来解决其边界问题,必要时直接通过军事行动并吞芬兰,重回以往俄属芬兰的地位。芬兰方面则力保独立成果,视苏 联为唯一的假想敌,持续以外交手段来避免战争。1930年代,苏芬之间的几次谈判皆无结果,苏 联决心武装入侵芬兰,1939年11月26日,苏 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 11月30日,苏军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芬兰总统卡扬德尔宣布苏芬两国进入战争状态,苏芬战争正式爆发。

苏芬战争是一场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苏 联经过近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与苏 联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面对这样一个小国,苏 联曾以为,通过谈判施压或军事威胁就能迫使芬兰妥协,实现自己对芬兰的领土要求。对于苏 联红 军*当时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赫鲁晓夫曾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苏 联当局正是根据这种估计拟订了对芬作战计划和进行对芬战争准备的。然而,苏 联人想错了,而且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1939年11月的欧洲北部

二、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2天。

1939年11月30日,苏 联红 军在苏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 联红 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

1939年12月的战局。苏军已经抵达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的主要防线-曼纳海姆防线。

在卡累利阿地峡,苏 联红 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 联红 军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布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兰军队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芬兰军队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昼间,芬兰军队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 联红 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 联红 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 联红 军,把苏 联红 军打得疲惫不堪。由于苏 联红 军未弄清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兰军队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兰军队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 联红 军已无力突破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 联红 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 联红 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兰军队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 联红 军遭到芬兰军队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了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 联红 军伤亡5000余人,补给无源,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未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莱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在边界中段,苏 联红 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二战名将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深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索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兰军队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兰军队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兰军队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在芬兰军队第3军亚尔马·西拉斯沃的指挥下,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 联红 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耳米一战,芬兰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 联红 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939年12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兰军队造成极大威胁。芬兰军队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 联红 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 联红 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未敢采取积极行动,直到战争结束。

在战线北端,苏 联红 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 联红 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1939年12月,苏 联红 军当局鉴于各线苏 联红 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茨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 联红 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御工事的有效方法。

这时,芬兰军队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1天。

在这一阶段,苏 联红 军西北方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 联红 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迫使芬兰按照前苏 联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

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1940年2月1日~10日,苏 联红 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兰军队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兰军队大部分火力点。

1940年2月12日凌晨,苏 联红 军恢复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交战。芬兰军队主动退守第2防御地带。

1940年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2月,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 联红 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兰军队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1940年2月28日,苏 联红 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兰军队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1940年3月11日,苏 联红 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到1940年3月5日,芬兰军队已濒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迫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苏 联议和。根据1940年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 联籍。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 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

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一位被称为“白色死神”的狙击手—西蒙·海耶,他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据说张桃芳也是用莫辛纳甘创造的记录)狙击步枪射*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人最多的狙击手。据说西蒙·海耶还是一位不用瞄准镜的“神人”!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真的命大,在1940年3月6日与苏军战斗中在被一名狙击手用达姆弹击中后(可以搜一下达姆弹的威力),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功地退出了战斗,西蒙·海耶于2002年去世,享年92岁,他也是世界著名狙击手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

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 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 联红 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 联红 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 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 联还丧失了两千辆坦克。战争结束后,一位苏 联红 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三、战争影响

冬季战争中,苏 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也未达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芬兰则不仅保有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苏 联此战中的表现也令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对发动侵略苏 联的企图更具信心,并开始着手联系芬兰加入其计划,最终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继续战争」,芬兰同德国出兵夺回冬季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当然这是后话。

(资料来源:搜狐号历史人物事件—芬兰和苏 联的恩怨;

芬兰冬战吧—一些冬季战争的历史地图和照片;

历史上的今天—冬季战争;

百度百科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