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VS亚历山大!跨时空的对决,《万国觉醒》古文明历史推演太赞

项羽VS亚历山大!跨时空的对决,《万国觉醒》古文明历史推演太赞

首页战争策略低模之战古代文明之争更新时间:2024-04-10

历史&电子游戏,体验非凡

有时候,作为一名历史迷和电子游戏爱好者,自然就特希望两者能有交集。

毕竟当电子游戏里,有历史元素出现,就会特别的有代入感,甚至有一种史诗般的体验。

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之下,同事推荐了一款叫做《万国觉醒》的游戏,让我极为意外的是,这款作品里,不但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种文明体系,还有着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传奇领袖。

更为有意思的是,关公战秦琼这等玩笑话,在《万国觉醒》里,甚至可以严谨地进行战斗推演!这种体验,真的前所未有。

在世界历史古文明的激烈对决中,仔细想想,除了架空世界的设定,还是有不少可以探讨的地方,就算是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不也挺好的吗。

正巧最近大家也都在谈论项羽和亚历山大,他们的对决,究竟结果如何?不单是在游戏里,在真实的历史里,二人又都有着怎样的力量呢?

没错,本期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文章较长,各位备好茶水啊。

身经百战的西楚霸王

提到项羽,大家自然并不陌生。

从说书先生口中的那句:霸王勇,霸王霸王摔枪就一式,粘着死,碰着亡!再到各种影视作品里的大英雄豪杰,以孤胆英雄来形容他,自然也算贴切。

根据资料记载,霸王项羽的一生,可谓身经百战,不过除了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算是有些战略层面的意味,其他的战役,都鲜有关于战略层面上的深度描绘。

只不过在战斗本身的层面,其实则是项羽的强项,毕竟那么多场战斗,可不是白来的。

汉代史学家班固就认为项羽是兵形势家的代表人物。至于何为兵形势家,其特点是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其中兵形势里的形,说的就是军事力量,势便是如何发挥这种力量,就像在战斗前,如何利用对敌优势,在战斗当中,如何利用战场布势,最后在战斗之后,又该怎么发挥凌敌威势,这都需要有非常强大的掌控力,才能做到。

这些内容,听起来复杂,做起来就更难,尤其是发挥军事力量,可不是任谁都可以的。

项羽在作战上,是非常擅长利用形势的,其指挥专一,先发制人,避实击虚……这些技巧,也让他获得了不少的胜利。兵形势的代表人物,自然不是浪得虚名,更难能可贵的是,项羽的武力值同样不低,也被誉为武圣。

一生都在征战的项羽,在与对方战斗的时候,十分注重地形与兵形。在战斗中,占据溪谷等险要之地,其目的是为了阻止敌人的车骑。打埋伏,虚张声势,把敌人引入我军阵地,其目的则是要擒*敌将。

可能我们比较了解三国,觉得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计谋过人,但项羽的作战谋略,其实不逞多让。

无人不知的楚汉之争

既然聊项羽,那么与刘邦的楚汉战争,就肯定要重点提及。

初期,刘邦所在的蜀地,离中原较远,算是处于劣势。不过刘邦所用的张良,萧何与韩信等人,却偷袭渡汉中,击败了项羽手下的章邯、司马欣、董翳等将,占领关中。又趁着楚军在山东攻打田荣的时候,伺机攻占了洛阳地区。

尽管项羽在作战时相当厉害,但刘邦的战略层面,似乎更胜一筹,他分析了高层面的形势,做出的判断,让其慢慢由弱变强。

后来刘邦又偷袭彭城,算是切断了项羽的后方,而项羽则制定了一个颇为大胆的作战策略。

项羽亲自率领三万骑兵直接救援彭城,早晨由萧县向东攻击,中午时打到彭城,讲求兵贵神速。闪电战的计划,让刘邦的军队完全没有预料,此战就损失了十万大军。

在这之后,刘邦就坚守住鸿沟,因为这个地方在河南的荥阳,是洛阳盆地的东边门户,算是东部平原和豫西山地的过渡区。

往东在平原地区,项羽的骑兵,确实无人能敌。可往西则不同,地形上十分险恶,在这里,项羽的骑兵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也正是在此地,楚汉两军可以说是进行了长期的对战,不过在正面对抗当中,项羽的骑兵优势无从发挥,所以进度十分缓慢。

刘邦这边则让韩信从山西向东,开始攻打山西河北这些区域,以此夺取项羽后方的城池领地。

韩信的表现非常出色,他拥有着高超的战役指挥才能,其平定魏国,又接连战胜了代、赵两国,继续北上成功拿下燕国,最后战胜齐国。

也正是这样,刘邦在楚汉争霸当中的优势,开始明显了起来。至于萧何,他将关中布置成汉军的后勤要地,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刘邦最终获得胜利,这一条也非常重要。我们也能很轻易地看出来,后勤的保障,对于前线的作战,影响同样巨大。

项羽的骑兵纵横天下,作战勇猛,可刘邦在谋略或者说战略层面胜出,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在垓下之战,项羽将其作战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但仍然无法摆脱困境,最终身亡,落得了失败的下场,颇为壮烈且可惜。

亚细亚霸主亚历山大

相对于大家比较熟悉的项羽,亚历山大大帝则相对要陌生一些,但这并不能抹煞其地位与取得的荣耀,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诉说一番吧。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亚历山大是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另外的三人,则为汉尼拔、恺撒与拿破仑。

让人震惊的是,亚历山大在16岁时就代父统治了马其顿,后来在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后继位,那时候他年仅20岁。

面对当时的内外交困的状况,亚历山大迅速搞定了宫廷内乱,将反对势力一一击溃,并在前335年统一了希腊全境。

接下来,亚历山大带兵横扫小亚细亚,中东以及伊朗高原,甚至没有消耗的就拿下了埃及全境,在前330年吞并了波斯帝国。

之后,亚历山大又转战到中亚,在前327年继续征讨印度,在前324年西撤的时候,亚历山大在13年之间征服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使马其顿直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颇为可惜的是,亚历山大在前323年于巴比伦病逝,此时他才只有33岁。

亚历山大在军事上的卓越成绩,同时也让古希腊文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发展。

在当时,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也空前的繁盛。亚历山大还鼓励民族间的通婚,提倡民族间的地位平等。

至于亚历山大本身,其指挥领导的才能,肯定是极为突出的,而马其顿方阵体系,则成为了其战胜敌人的*手锏。

著名的伊苏斯会战

关于亚历山大的著名战役,我们先来说一下伊苏斯会战。

话说亚历山大率领着马其顿大军正在稳步前进,时时刻刻保持着阵线的完整与紧凑。

其右翼的近卫骑兵率先进入了波斯人的弓箭射程,然后他们停了下来,等待左侧的近卫步兵方阵的跟上。

河对岸的波斯弓箭手自然不会放过机会,万箭齐发!据史料记载,说这次的箭雨密集程度之大,在空中的箭矢都会互相碰撞。

这波箭雨虽然对近卫骑兵造成的威胁并不大,但是由于马匹受惊,也造成了小规模的混乱。

亚历山大见状,临时决定率先冲向敌营,近卫骑兵各个连队以楔形跟随。马其顿骑兵在皮纳罗河前进的时候,他们受到了三轮的箭矢攻击,便冲到了敌阵前,这些马迪亚弓箭手被冲得七零八落,甚至慌不择路,将后方的卡尔达克密集阵都给冲乱了。

有了这个缺口,后面的近卫步兵方阵也陆续开始过河,不过波斯的步兵方阵,同样异常厚重,这样马其顿的骑兵,很快就被层层包围了。

近卫骑兵擅长在高速行进中对敌人冲击,而在比较狭小的空间中,与步兵肉搏,是其短板。

马其顿军队的步兵此时发挥了作用,他们跟进后,用手中的长矛当作箭矢,投向敌军,然后再以身上的短剑与敌人搏*。

就这样,在马其顿军队步兵与骑兵协同作战之下,他们最终将波斯的左翼阵线瓦解。

几乎是在亚历山大率领近卫骑兵发动攻击的同时,波斯右翼的铁甲骑兵也向马其顿这边的左翼远端发起了冲锋。

由于此处的战场宽度还不足500米,对于波斯骑兵来说,不得不逐次地投入兵力作战。

第一轮的攻击,数千铁甲骑兵就冲过了皮纳罗河,面对着600名希腊联盟骑兵,他们很快就取得了进展,并且开始左转,向马其顿左翼阵线的侧后方迂回,企图两面夹攻步兵密集阵左侧的弓箭手与标枪兵部队。

关键时刻,亚历山大紧急部署,让密集阵后方的1800名特萨利重骑兵马上出击,攻击波斯骑兵右侧,一下子就冲散了敌方,逼迫对手撤退重新集结队伍。

这些特萨利奇兵以连为单位,组成了菱形的队伍,向对手发起了连续的突击,最终将波斯人驱赶回了河对岸。这些特萨利骑兵,乘胜追击,在渡河之后,与波斯骑兵的主力部队发生了激战,由于兵力相对悬殊,战况也比较胶着。

此时,帕马尼奥率领马其顿密集阵顶着箭雨,还是渡过了河水,并且越过了波斯人设置的鹿砦,开启了进攻。不过由于许多马其顿士兵因为地形的阻碍,没能及时跟上,也让其密集阵的前沿出现了一些缺口,并且和亚历山大的近卫步骑兵已经有些脱节。希腊雇佣军感觉战机已经成熟,便在此时,向马其顿阵线的缺口处与右翼的侧面,展开攻击。

伊苏斯战役最血腥残酷的战斗发生了,马其顿步兵扔掉了长矛,拔出了短剑,双方的士兵风格也比较相近,这里就成了一场单纯的拼*。

马其顿密集阵伤亡惨重,包括团级指挥官托勒密在内的马其顿军官,就有120人丧命于此处,士兵伤亡达到了数千人。

要知道,希腊雇佣军与右侧的卡尔达克步兵加起来有三万人左右,兵力几乎是马其顿的三倍。

如此看来,也只有亚历山大的右侧战事算是优势,中路与左翼的战斗,形势都岌岌可危。

不过这种形势,也算是在亚历山大的预料当中,马其顿密集阵将波斯步兵的主力吸引,而亚历山大此时就要用近卫骑兵,对敌人痛下*手。

在波斯左翼溃败之后,马其顿的右翼在亚历山大的率领下,开始左转,直接攻击了希腊雇佣军的左翼,目的便是从侧后方直接*向大流士!

尽管遭到了希腊雇佣军的顽强抵抗,但亚历山大依旧勇猛冲锋,甚至不顾及自身的安危,最终马其顿骑兵冲到了大流士的两千近卫骑兵所在之处。

波斯王的近卫军包裹着大流士,大流士的兄弟奥萨特雷亲王也同样勇猛,击败了一股进攻的马其顿骑兵。

不过,波斯人的单打独斗虽然勇猛,但马其顿这边的组织纪律性显然更强,在大流士的周围,双方部队的尸体堆积如山,更为关键的是,在关键时刻,波斯王大流士竟然选择逃离了战场。

波斯王的逃跑,对其部队的士气打击,是毁灭性的,包括骑兵统帅纳巴扎尼,发现大流士逃离,也赶忙命令自己的部队撤军。由于波斯骑兵在拥挤的海岸上逃跑,肆意践踏挡路的步兵,这让波斯一方遭受了非常大的伤亡。

至于亚历山大,则追了四十公里,没有寻找到大流士的踪迹,其实波斯王早已经从阿曼山口,一路换马,逃回了巴比伦……

据统计,伊苏斯战役马其顿军队阵亡骑兵150人,步兵300人,4500人受伤,这个数字被后来的史学家进行过重新估算,认为阵亡的将士应该达到了1200人,至于波斯这边,据说估算的阵亡将士达到了两万以上。

身先士卒的亚历山大

其实从类似的战役我们可以看到,亚历山大所指挥的马其顿军团,除了装备比较好之外,就是其军官指挥层面上,实力明显更胜一筹。

即便是一些比较基层的军团,都在逆境中处变不惊,并且相当熟悉作战技能,并且对于战争的局面,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

亚历山大和其他的高级指挥官,则从小就受到了马其顿王室的军事教育,并且这些人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登上了真正的战场,这种锻炼的成长,是非常可观的。

还就就是长期作战建立的情感关系,让彼此非常信任,而大流士的波斯军则完全相反,没有所谓的组织纪律性,当大流士逃跑的时候,自然土崩瓦解。

在很多次战斗当中,亚历山大都是身先士卒,带领部队进入敌军腹地,所以取得胜利,也是必然的。

最后个人觉得,亚历山大的对手确实比较弱了一些。

计谋叠出的渡河战

还想特别说一下的就是渡河的一战,这要从波鲁斯不准备和亚历山大正面作战开始说起。

对手阻止亚历山大渡河,亚历山大自然想的就是过河去*敌。

亚历山大开始制定作战策略,先是找到了塔西拉国王盎庇斯,这个地方算是印度的一个小邦,他声称要在这里征集粮草,长期驻扎。

过了几天,他命令部队在河边集结,开始制造大批筏子,准备渡河。

波鲁斯这边自然严阵以待,沿河部署了不少部队。

没想到马其顿军队在捣鼓了一通之后,便回了营地,印度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亚历山大开始派出机动部队,沿河巡视,似乎是在寻找一个其他的渡河地点,这同样也让印度的军队提起了警惕,开始派骑兵沿途跟随,随时汇报情况。

总之,类似的事情,让印度人慢慢放松的警惕,遇到对手有动作,也就不怎么派大军出营了。

当然了,亚历山大这边看似的无用功,其实是非常有目的性的,他最终选择了距离马其顿大营北方27公里的一处上游河段,作为了渡河的地点。

为了保证作战成功,亚历山大还将马其顿将领克拉特罗的部队留在大营,算是牵制对手,这支部队大概有近卫骑兵千人,阿拉恰西亚和巴拉巴米沙达骑兵两千人,两个团的重装步兵三千人,以及五千印度仆从军。

亚历山大给这支队伍下了命令,让他们在波鲁斯尚未向北移动抗击或者逃走之前别渡过,假如波鲁斯率领一部分兵力对抗亚历山大的部队,另外一部分留守,并且还有战象时,也还是原地观望,一旦波鲁斯的全部战象都用来对抗亚历山大,只留下一些兵力在营地的时候,就全力渡河。原因倒也简单,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大象能够有效地阻止骑兵渡河……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向北出发,并且让美利格率领三个团的重装步兵还有一些希腊的雇佣军,大概五千人左右,在中途停留,准备伺机渡河攻击印度军的侧背。

在这次分兵之后,实际上亚历山大的率领的部队,总和大概是一万五千人。

午夜过后,亚历山大抵达了预定的渡河地点,前期到达的部队已经组装好了几十艘30桨的快艇,还有数百个皮筏。

在这个渡河地点,河中间有一个长四公里,宽两公里的小岛,岛上遍布了树木,并且中间还有一条山谷。

马其顿军队先登上了这个小岛,并且隐藏在山谷当中,等渡河设备都运到小岛的东南角,再二次渡河,渡过东侧的河道。

巧合的是,此时下起了大雨,这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渡河制造的喧闹声响。

不过再二次渡河之后,发生了一些意外,他们登上的竟然是另一个小岛,真正的河岸还有几百米,但这个小岛缺乏隐蔽的条件,很快就被对手的侦查部队发现。

亚历山大当机立断,直接选择渡河,虽然这一段的河水并不算深,但毕竟湍急,立足困难,马其顿将士毫不犹豫,强行渡河,还用上了战马拖拽士兵的方式。

先到对岸的骑射手,马上组成屏障,保护其他队伍渡河,最终拂晓十分,马其顿的军队全员登岸,然后亚历山大亲自率领骑兵部队向南前进,企图在印度军赶来这里的途中,给他们痛击,而步兵则远远的跟在了后面。

波鲁斯这边接到了报告,派遣了他的一个儿子,率领了2千骑兵和120辆战车,赶往亚历山大的渡河地点。

这个数量的部队,被亚历山大的近卫骑兵打了个片甲不留,波鲁斯的这个儿子和400名印度骑兵战死,120辆战车也被夺了过来,剩下的部队赶忙回去报信。

波鲁斯这才确信了,这支部队,确实是亚历山大的主力部队,然后留下了一部分步兵和战象监视克拉特罗的牵制部队,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向北前进了8公里,开始布阵,等待着亚历山大主力部队的到来。

胜利之下,其实也有疏漏

尽管这次渡河的作战策略,被西方极度吹捧,但其实并非完美。

首先就是偷渡实际上是被提前发现了的,印度哨兵发现了亚历山大的部队,他们骑马回去报信,再到波鲁斯儿子赶到,亚历山大的全部队伍不但上岸成功,并且已经行军了三公里左右。

这说明,印度这边的通讯手段是极为错误的,哪怕是用声音传播,比如号角一类的,也要比单纯的骑马要快上太多了。

人肉传递消息,等援军来了,战机早就没了……

如果传递消息正确,波鲁斯的部队完全有机会及时赶到,很有机会阻断渡河。

还有一点,就是波鲁斯派出的第一波兵力,竟然只有2000骑兵和120辆战车,这显然是试探,所以被灭了也不过分。

这就说明,哨兵传递了亚历山大渡河的消息,竟然不知道大概有多少敌军。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在亚历山大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艰难地取得了胜利,这里说一点主要的原因,就是亚历山大对于战象还是缺乏克制手段。

时空交错的对决,或许交给电子游戏也不错

那么如果将项羽和亚历山大强行较量,结果如何呢?

当然了,《万国觉醒》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也让这些情况,可以真的在游戏里出现,包括文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趣的。

不过说真的,这种不在同一历史条件下,不在同一个环境当中,这些较量,更多的还是纸上谈兵。

比如项羽是兵形势家,极为擅长把握战场态势,用他的主动出击快速冲击马其顿方阵的侧翼,必然能大败亚历山大大帝。但我也可以说亚历山大是既是战术家也是战略家,先不说会不会被项羽抄了侧翼大败,就是学刘邦龟缩防御使其不能获胜,进而派部队绕后断项羽后路,也会让对手极为难受。

所以这种没真正发生过的假设,还真是难以决断呢……当然了,游戏里也一样,也得看养成的进度啊,文明发展的进度啊……

只是从正面讨论,如果项羽能够快速了解并适应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那么将其战场设定在不开阔不平坦的地方,让对手无法展开阵型。也就是说,可以像罗马军团把马其顿方阵引到崎岖的山坡上,对其侧翼进行攻击,基本上亚历山大大帝就真的压力山大了。

同样在观察亚历山大的整个战争生涯,具体到兵法谋略确实是比我们的兵法家要差,毕竟在欧洲大陆上大家都讲究个贵族礼仪什么的,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弯弯绕。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对后勤整体战略的掌控还是不含糊的,对付项羽这种一根筋,如果能长期周旋也未必会吃亏。

所以说,他们两个人,咱们就算是棋逢对手吧!

方糖文库·胖熊 & 怀利sama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