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以毒治癌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曾一度被神化,曾有过这样一个流传的关于孔明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传说:
诸葛亮对抗司马懿,诸葛亮死前料定自己死后司马懿一定会掘他的坟,因为古人死后一般都会把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带到自己坟墓中去,因此在自己的坟墓中只放了一本名为“无字天书”的书,并在每页书上都涂上砒霜。
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讯后,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立刻就派兵攻打其所安葬的城,得手之后立刻派所有士兵搜寻诸葛亮的坟墓,最后终于被他找到了,拿到书后司马懿立即翻阅,想看看诸葛亮这一生带兵打仗的精华。可是每张纸上都只有寥寥几个字“此生必逮司马懿”,司马懿越看心越急,一边用手指蘸着自己的口水去翻看着书,由于书页上有砒霜所以……等到看完最后一页,司马懿知道自己终究还是斗不过诸葛亮,最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结束了自己一代智将的生命。
虽然从历史考证来看,诸葛亮之死与司马懿之死相隔数十年,似乎没什么关系,但仅从这段小小的流传故事中可以看出,砒霜,自古被视为极毒之药。时至今日,砒霜当真只是一种毒药,只能用来夺人之性命么?
现代“以毒攻毒”概观
在第十一届全国血液学会议上,陈赛娟院士报告了一项最新成果:三氧化二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直接作用于CBL基因,这就意味着,三氧化二砷同样可以应用到与此相关的肠癌等多种肿瘤。
三氧化二砷(葡萄状矿物晶体)
然而三氧化二砷是传统中药砒霜中的主要成分,如今已被血液肿瘤学界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里程碑式药物之一。原因在于,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了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进而用现代医学方法阐释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白血病骨髓功能障碍
长期以来,砒霜通常被认为是“毒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人往往以某个单一成分是否有毒来判定中药材是否有毒,这是欠科学的。
古代中医解读中药毒性
其实,中医对中药毒性早有认识。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在中医里,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治偏。明代名医张景岳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
《神农本草经》
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即以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人们熟知的牛黄解毒片和安宫牛黄丸都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主要含有氧化砷,朱砂含有硫化汞,都可引起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但它们又都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药。
雄黄
朱砂(硫化汞天然矿石)
中医临床上用“毒”之妙,在于增效减毒、趋利避害,中病即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合理使用就可以规避风险,毒性在相当程度可以克服的,且能变害为宝。如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相使相须相畏相反”,“七情六合”,还有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等。
此外,有毒中药可以通过独特的炮制方法减毒。如生半夏有毒,但用生姜、明矾炮制后,其毒性减低,止呕效果更好。可见,中药的“毒性”恰恰是其一大特色,如果完全无“毒性”,恐怕疗效也就衰减了。
砒霜面面观:
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砒石
制法:《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
性状: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砒霜
①《开宝本草》:"味苦酸,有毒。"
②《玉楸药解》:"辛,热,大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脾、肺、肝经。"
功能主治:劫痰截疟,*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毫。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剧,内服极宜谨慎。体虚及孕妇忌服。畏水银。
①《品汇精要》:"畏绿豆、冷水、醋。"
②《本草蒙筌》:"畏羊血。"
③《医学折衷》:"大伤胸气,脾胃虚者,切宜戒之。"
复方:
①治哮嗽:砒霜、面、海螵蛸各一钱。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小儿减半。忌食热物。(《赤水玄珠》)
海螵蛸
②治久恶疮:砒霜一分(细研),附子一分(末),苦参一分(末),硫黄一分(细研),蜡一分。用麻油二两煎,油热下蜡,次下药末,和令匀成膏。每用,先以蒴藋、柳枝煎汤洗疮,拭干,日二涂之。(《圣惠方》砒霜膏)
蒴藋
③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差:砒霜一分,硫黄三分,密陀僧三分,腻粉二分。上药细研为末。癣干即以生油调涂,若癣湿,即用药末掺之。(《圣惠方》砒霜散)
密陀僧(矿石)
《医学折衷》:疟丹多用砒霜大毒之药,《本草》谓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盖以其性之至燥,大能燥痰。
用砒霜1铰,淡豆豉1两,加工制成紫金丹1000粒,每晚临睡前服1~6粒。开始先用1~2粒,如无明显反应,再逐渐增至足量。治疗11例,除1例合并有肺门淋巴结核效果不满意外,其余均能基本控制症状。
通常服药1天后见效,3天后症状基本控制。少数服药后有轻度头痛头晕,颜面浮肿,可在服药后3~5天内自行消失。部分病例出现食欲减退、转氨酶增高,经使用酵母片、维生素及中药大枣、茵陈汤后均恢复正常;但有的又出现脑絮增加,似说明本品对肝脏有一定损害。
有人认为,砒对支气管哮喘有特殊疗效。对寒哮最为适宜;但亦有人指出:砒剂对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性哮喘固有疗效,但对支气管哮喘症则无效。因此,砒剂治疗究适用于那一类型的哮喘,尚待进一步探索。
——摘录《中药大辞典》
“以毒治癌”理论探讨
现代医学强调对癌症的综合治疗。目前世界上虽然兴起了生物疗法、电热疗法、基因疗法、免疫疗法等,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再次缓解的机会,但手术、放疗、化疗仍为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癌症放疗
而近50多年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医药虽然在治疗癌前病变、防治转移、预防复发、提高免疫、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优势,但在单纯治疗癌症上疗效不尽人意。
理论上,癌症属中医“积病”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癌症多以活血化寮、软坚散结佐以清热解毒为法,配合放疗、化疗则多用益气养阴之品,很少用辛热毒药者。
癌症从阴阳属性看属阴,如《难经》说:“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从临床特征看:癌症肿块周围界限不清,范围不局限,多与周围组织相连;癌肿性质多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癌肿标本多为灰白色之物;癌症发病慢,病程长,病位深,病情隐匿。这些都应属阴。虽然癌症患者临床多见发热,但属虚热或合并感染发热,发热常提示癌症已扩散。
其实古人对癌症病因病机早有正确论述,只是未归纳总结。如《灵枢·百病始生》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而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说明积病病因在于寒,病机为气逆津凝。
《景岳全书·杂证·积聚》说:“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过于饮食,邪食相搏而积其成矣。”说明寒邪必与痰食之滞相互影响而成积病。
朱丹溪认为“凡人上下有块者是痰”。说明癌肿形成与痰有关。
《重订严氏济生方·疮痕积聚门·积聚论治》说:“夫积者,伤滞也,伤滞之久,停留不化则成积矣。滞者何?痰浊湿食气血郁滞也。”
《灵枢·水胀篇》说:“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指出了癌症的性质同“恶气”。
现代医学也把癌症称为恶性肿瘤。恶者,毒也。癌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肿块和疼痛。肿块是由寒痰湿食气血郁滞而成,而中医认为疼痛主要是由寒邪引起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癌症属阴性病,其病因病机在于寒积毒结。因此,癌症是痰浊湿食气血遇寒邪郁积化毒内结,邪盛正衰:
寒邪 {痰湿\湿食\气血}=郁积化毒内结=癌肿
实践上,中医认为癌症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应,在治疗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但过去常偏重于全身辨证论治,而忽视了局部辨证。癌症是局部疾病的全身性反应。因此治疗癌症应注意全身(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有机结合。强调局部辨证施治,但在治疗局部时不能忽视整体。
古人早就认识到正虚是癌症发病的条件,如《医宗必读》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人体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导致痰浊、湿食、气血遇寒凝郁积化毒而产生,祛邪中药临床证实局部应用有较好疗效。
《医宗必读》
中药的辛温大热有毒之品多可去邪抗癌,辛温大热药能改变患者的机体条件,造成不适合癌细胞分裂增殖的内环境,这与“电热疗法”有相同的机理;辛温大热药还能提高免疫系统中的抗体活性。
另外矿物药往往具有较大毒性,历代方书以矿物组成的方剂大都用来治恶证沉病,且往往后注“神效”“极验”等字,据中医“大毒治大病”的思想,中药的辛温大热药及矿物药的大毒正是其治癌的基础。
综上所述,癌症病因病机是痰浊湿食气血与寒邪相合,郁积化毒内留,正不胜邪,邪盛正虚。治疗癌证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结合,攻补兼施。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癌症过程中的初、中、晚3期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急于求成,可遵循“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
“以毒治癌”前景概述
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如东汉华佗的《中藏经》指出:肿瘤的发生非独气血壅滞而致,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的内在原因。因而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各种治则中,“以毒攻毒”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华佗.东汉
“以毒攻毒”以祛邪攻癌为目的,因而适应于癌症病人中“积坚气实者”。常用药物包括:
动物类:蟾蜍、斑蝥、蛇毒、守宫、全蝎、蜈蚣、土鳖虫、水蛭等;
植物类:生半夏、生南星、鸦胆子、巴豆、藤黄等;矿物类:砒石、砒霜、雄黄、轻粉等。
注意事项
由于此类药在*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伤害,因此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再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但若肿瘤病人正气已受损,其治就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必须注意慎重掌握其剂量,适可而止。
用药盲区注意
许多患者和家属由于治病心切和缺乏治疗经验,对于“以毒治癌”又了解甚微,往往认为越是毒性大的药物越是对治疗有益。更有一些患者盲目相信一些由大量有毒药物组成的所谓的偏方秘方,未经医师的指导,长期服用。孰不知这不但不利于患者原发肿瘤的治疗,反而可能会造成患者机体严重的损害。肿瘤患者由于正在或已经接受各种治疗,本身就存在肝肾功能的异常,如果长期服用这些有毒中药,可引起体内毒性蓄积,结果不堪设想。
现代前观:
当前,如何把中医药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翻译成现代生命科学能够理解的“语言”,是中医药面临的紧迫任务。
例如,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机理的阐明,为科学解释中医治疗提供了契机。希望能够以砷剂这一成分简单清楚的中药作为研究范例,探索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语言,来描述复方协同治疗、以毒攻毒、祛邪扶正、辨证与辨病等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内涵。
【原标题:以毒攻毒只是传说?且看砒霜“以毒治癌”】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