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短视频时,我常以刷到《咸鱼之王》广告的次数作为时间单位,掰完五根手指,就提醒自己已经摸鱼有一会儿了。
正如这个游戏给人“广告狂”的印象,平日里,各类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小说及音乐软件中,你都能看到《咸鱼之王》以无厘头广告的形式高频次出现,并且每次变着花样推荐你游玩。
但就是这么一款以买量出圈的小游戏,在QUEST MOBILE统计数据中,今年6月的MAU已经突破了1.2亿。
今年的《咸鱼之王》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于玩家中它像是网上横冲直撞的泥头车,于同行里则叫半路*出的神佛。行业内外都很难不把注意力放在这款游戏身上。
更惊人的是,该游戏的移植手游版本,在10月份也登上了iOS游戏畅销榜探花一席。
对比去年的不见经传,今年《咸鱼之王》双端的成就可谓是“咸鱼”跃上了龙门。
或许在探究其爆火的缘由时,业内更倾向于关注小游戏市场的整体风向。但《咸鱼之王》能够在赛道上破风领跑半年的距离,同样值得我们对它再次审视,深挖。
这款小游戏,真的只是偶然翻身的“咸鱼”?
01
这1年
从“MAU破亿”一路火到“畅销Top3”
1.跃跃欲试的咸鱼
实际上,《咸鱼之王》的起步阶段远不如现在风光。在早期的运作上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甚至还曾受外挂的冲击,游戏运营也屡次被玩家诟病,在应对用户诉求上官方自顾不暇,乃至于有点“狼狈”。比起肩负开拓市场的重任,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产品最初只是豪腾对中轻度小游戏的试水。
但也就是《咸鱼之王》,在重重考验之下,仍然靠着玩法过硬的产品底子博取了不少用户的青睐。而后也取得了创意小游戏的评选,在小游戏市场尚浅的那个时期初显产品的潜力。
(图源:2022年3月咸鱼之王贴吧)
2022年初,《咸鱼之王》小游戏开始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彼时游戏在声量上还比较早期,但一些论坛已经开始有用户自发聚集,掀起讨论热度 。而官方也开始在多个社区平台运转,积极发布大小更新、作弊惩罚。
方兴未艾之际,另一边豪腾也筹备起了游戏的APP版本。然而在小游戏的自信并未能延续至此,手游上线以来反响平平。首周iOS游戏畅销榜未进前百名,其后经过增长稳定后也只是徘徊在百名上下。
客观而言,这个状况也并不意外。在当时手游市场大作挤占明显的情况下,小游戏转化成APP普遍缺乏上升空间。反而更多是手游产品下沉市场、APP移植小游戏,而《咸鱼之王》APP想要突破市场规律,还缺少足够的用户基础。
2.找到风向的飞鸟
于是乎,同期手游也做了不少努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属内容营销的投入尝试。据DataEye数据显示,2022年4月首周《咸鱼之王》投发达人视频达一千余条。此时游戏已经开始在视频营销榜上崭露头角,并在之后偶有登顶。
而得益于新颖的题材、无厘头的风格与达人视频营销契合度较高,曝光度上也得到了良好反馈。尝到了甜头的《咸鱼之王》也在营销侧有了进一步探索,视频营销内容逐渐朝着无厘头方向的流量密码转变。
到了22年下半年,小游戏市场增值也在提速,在买量上开始施展拳脚的《咸鱼之王》迎来了增量小高峰,在流量风口上摆出了爆款的姿态,并开始触达微信小游戏畅销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以6月19日微信小游戏畅销Top10为例,榜上有8款APP转小游戏的产品,这当中,《咸鱼之王》成为了长期霸占畅销榜前三的座上宾。
另一边,《咸鱼之王》的用户增量也带动了APP。2022年9月APP端迎来新高,其在iOS游戏畅销榜跃升到20名前后,出人意料的是,此后畅销榜上也大致在20到50名之间波动,并且范围逐渐往前收束,趋于稳定。这款逆市场风向的手游正式开始了逆袭之旅。
3.领跑赛道的兔子
随着买量提升与“无厘头”投放得到验证,豪腾开始放开手脚领跑买量榜,并以惊人的态势无限拉升买量。聚焦2023年第一个季度,《咸鱼之王》的买量已经远远甩开榜上竞品。同时双端成绩也都开始了发足狂奔——小游戏3月MAU达7381.73万,手游畅销榜排名开始屡次进入前二十。
在行业震惊的注目下,《咸鱼之王》的冲刺迎来了最高峰。时间推进至今年6月,据QUEST MOBILE发布的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TOP榜可知,其MAU在当月已突破1.2亿。
估计一开始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个小游戏在经过大半年的长跑后,热度非但没有枯竭,反而一再突破,稳坐畅销榜首。与一些追求短期增量的小游戏爆款相比,《咸鱼之王》讲求的是持续收益,破亿的MAU也更加夯实,意义也非同一般。
但一刻也没来得及为小游戏感到惊叹,接下来赶到战场的是《咸鱼之王》APP端。
可以说,在小程序获取逆天买量带来的增量提升时,APP更多是对手游市场进行拓边与兼容,甚至还会分流小程序的用户。而当进入小游戏竞争最激烈的下半年,面对多款直接竞品的狙击,业内都在关注《咸鱼之王》在小游戏领域即将失去统治力之时,不曾想手游版本在这个关头吓了他们一跳。
就在10月周年庆活动热度的推动下,《咸鱼之王》APP营收创造新高,一举突破至iOS畅销榜第3名。在SensorTower公布的10月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可见,游戏该月的收入环比增长达129%,几乎将豪腾嘉科的移动端收入翻了一番,将厂商排名拉动到了18名。作为小游戏移植APP,可以说这种成绩堪称奇迹。
至此,《咸鱼之王》双端通吃的表现已经数次刷新了行业的认知。简单回顾其长跑路段,无非是“玩法跑动,买量助力”贯穿始终。而复盘《咸鱼之王》跃过龙门的姿势,自然要从它这两个*手锏说起。
02
无处不在
还有人没刷到过《咸鱼之王》的广告吗?
如果《咸鱼之王》有别称,我想那一定是“广告之王”。
这个游戏在广告界的作为有多可怕?没错,笔者用的词是“可怕”,每每想起都百感交集。《咸鱼之王》的广告之多、抽象之巨、趣味之泞在我印象中犹如投放领域开天辟地的盘古,一刀劈出了我对广告的七情六欲。提炼了近年来互联网所有引流手段,遍布各个平台、穷尽在康定斯基(现代抽象艺术奠基人)理论外另辟蹊径的抽象才能,方能在无数次网上冲浪时创入我的大脑,并狠狠地烙上一句“来玩咸鱼之王”。
也正是凭借这种印象,才让互联网上无数用户对《咸鱼之王》记忆深刻。进而通过优越的泛用户筛选条件,鲸吞庞大的用户群。
稍稍挥斥“钦佩”之情,我们将其说道说道。
作为被网友戏称“史上广告最多的游戏”的《咸鱼之王》,在上线以来往多个平台的投放量可谓一骑绝尘。根据DataEye统计的2023年微信小游戏买量所示,《咸鱼之王》今年所投放的素材数已达189万。在《咸鱼之王》发力前小游戏领域甚至都没有六位数素材的概念,其投放力度在当时无疑是令业界震悚的。
(图源:DataEye)
而从结果上看,这种似乎有悖于注重转化效率的买量策略起了奇效。
笔者查询了DataEye统计的相关信息。纵观上线两年来《咸鱼之王》的买量情况,会发现在2022一整年投放的素材数也仅在5万左右。但是来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咸鱼之王》却猛然把素材量提到了40万。
而对比月活量,《咸鱼之王》当月的MAU已经达到了7381.73万,首次进榜并排名第27位。有趣的是,榜单上有且仅有的另一款小游戏是刚上线不久的《疯狂骑士团》,也由《咸鱼之王》的研发商豪腾嘉科发行。
可见,《咸鱼之王》的阔绰出手成效迅速且显著。此后也是一发不可收拾,很快投放素材便突破7位数,并一路狂飙接近两百万。对于小游戏的体量而言,这在“买量游戏界”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不客气地说,《咸鱼之王》游戏研发的成本也许还不足买量投入的零头。
事实上,买量成本高于研发的情况在游戏圈比比皆是,但相比于《咸鱼之王》的疯狂买量,我想大家更感兴趣的是,凭什么这种投入策略,能够有如此惊人的成效?
利用广告吸引玩家的行为本身不复杂,也是产品推出的必备流程。一般而言,经典营销手段旨在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知悉产品优势。但《咸鱼之王》在广告营销上的决策可谓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在引流手段上,似乎完全不在乎游戏对外的认知。
起初,《咸鱼之王》的广告内容还局限在游戏画面内。也是以介绍游戏内容为主,例如以玩家的视角讲述自己抽到某个角色,挂机一晚上便通过几百关卡,赢获无数宝箱。亦或是“如果抽到某某英雄,那你就是真正的欧皇”此类引诱玩家体验的文案。
以“一点就玩,一玩就爽”的展示内容为基调,为用户种下“休闲解压”的印象。引起用户反感的点主要是“虚假宣传”,将冗长的游戏流程简略到“挂机一晚上”就能完成。而玩家往往在深度体验后才能发现问题。
直到后来,《咸鱼之王》广告里出现了专门的演员团队,浮夸的剧本演绎。他们在各种场合下将《咸鱼之王》奉为瑰宝,以账号等级、闯关数、战力排名作为身份的象征。街边采访“路人”求攻略,用账号买别人整个水果摊,饭局上“谁菜谁买单”,类似的无厘头剧本层出不穷。
此后《咸鱼之王》就打开了买量营销的潘多拉魔盒,广告越抽象,剧本越尬,反响居然越热烈。尽管网络上不乏批斗者的痛斥,但丝毫不影响《咸鱼之王》趁势运转“买广告赚钱-赚钱买广告”的正反馈循环。
这些广告为了足够吸睛,集短视频领域百家之长,土味,蹭热度,擦边等要素无不用其极。抽象的演绎动作,搭配露骨服装的反差感,当红主播、知名作品角色也都蹭了个遍。搭配尴尬的剧本,让刷到广告的人五官拧成一团,并直呼“逆天”。
其次《咸鱼之王》的广告还会将市面上有热度的小游戏都拿来做广告。而对这些玩法感兴趣的用户在点开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玩起了《咸鱼之王》。有意思的是,为了增加可信度,研发团队还真的把这些当红玩法简单制作后放进了《咸鱼之王》中,但其完成度只能说差强人意,并且必须先过新手教程。
(注:这是配图,不是广告!)
譬如最近该游戏广告最多的一类剧本,就是几个玩家摆滑稽的动作说“不玩了、不玩了”,并指责这个游戏欺骗玩家,根本玩不到广告上的小游戏,这时便会跳出一个人给他们解释是误会,并教他们打开。同样的剧本换个人名还反复拍了几十条。偏偏就是这种带有浮夸装傻色彩的剧情,能在好奇心驱使之下让人皱着眉头看完。
可以说,《咸鱼之王》深知作为小游戏“流量即是王道”。尽管其在网络上争议不断,但MAU破亿与高效流量变现能力的事实又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广告内容没有下限,用户增量也就没有上限”。就如同短视频领域的“土味”,大堆人唾弃,也有大堆人看得津津有味。
这类广告本质就是引发泛用户的好奇心。也许重度游戏玩家勘破《咸鱼之王》的买量陷阱并不难,但对于不常玩游戏、亦或是干脆只是短视频用户的人而言,这样的广告不外乎利用无厘头视频风格整的一个活而已。无论你是否感兴趣,抑或不耐其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总能成功印在你的脑海中。
甚至于,由于抽象艺术浓度过高,一些广告素材还引得网友们竞相转载。以“最经典的一集”“逆天沙雕广告”为标题引来不少播放量和热度,还有不少用户表示“很尬但爱看”。这种正经广告难以企及的待遇,同样也为《咸鱼之王》带来了巨量曝光和关注。
(图源:B站)
哗众取宠的行为并不罕见,甚至还偏就是流量密码。加之《咸鱼之王》投发的全网铺张,寻常网友们哪见过这样打广告的阵仗?惊异与好奇之下,点开游戏的用户自然也就多了。
纵观整个买量策略,从陡然拔高的投放力度和独树一帜的内容营销来看,似乎《咸鱼之王》的成功来源于一场豪赌。但如果把目光投向背后的决策者,会发现这或许只是在敏锐的嗅觉下,基于市场环境的一次调整。
03
也是“上头之王”
不回消息可能是玩《咸鱼》去了
《咸鱼之王》的游戏内容此处便不再赘述,而倘若让我向别人推荐这款游戏,我大概也只能说,它玩起来真的很上头。
再专业点说,玩法解压,数值深度,再立足小程序,造就了《咸鱼之王》的上头体验。
这一点在创建账号两天内尤为明显。《咸鱼之王》对泛用户体验游戏的头几分钟,前几天的留存率门坎倾注了大量数值玩法设计。并将同类游戏繁琐的任务和玩法通通拆解,给用户最高效率地带来“*怪-变强-*怪”的正反馈循环。
从点进小程序起,玩家只需要依照教程不停点击屏幕,就能完成打怪、升级、放置角色、抽取宝箱等操作。相同操作的教程还会重复出现,你甚至无需担心不带脑子点击一通后忽略了游戏的流程。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战力在不断攀升。
紧接着,浅显易懂的战力系统,高密度的战力提升持续刺激好强心理。哪怕是平时不玩游戏的用户,也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便体验到解压的乐趣。打怪、升级“点点点”,不时你就会惊叹于自己竟变强了这么多,赶紧打下一关试试看。
此刻,让你上头玩不停的,是无脑解压的体验,与频繁且可观、层层递进的数值玩法。
但即时可见的提升终究是有限的,数分钟半小时的上头还只停留在初体验。好比《羊了个羊》《合成大西瓜》《召唤神龙》等小游戏,哪怕很多用户在初次接触就能上头耗费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但其中很大比例也都停留在了首次游玩上。
所以下个部分,是让玩家愿意再度上线的上头。这一点则需要在关键时候按耐住玩家上头到底的心,用时间换取提升的机制转化用户一时的上头,成为长期的追求。
而《咸鱼之王》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时通过战力提升推进游戏内容;下线时挂机能自动闯关和攒资源、提升效果放在下一次上线,以此形成循环。
基于此,延时的提升与每日的更新,就是导致我们会对下一次上线心心念念的原因。
这种弹性的游戏节奏勾起玩家“有空就上线玩一会儿”的心理,同时不会带来重度游戏的紧迫感,有效留存了用户并保持活跃度。辅以小游戏启动之便,仅需等个微信好友回复的功夫,已经够你无缝切换点进游戏。
此时驱动着玩家频繁上线的,往往是难度递增的关卡与延时提升的设计。
这些加起来,就构建了游戏的数值深度。能够容纳用户频繁的提升需求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上头的根本原因。
04
爆火并非一蹴而就
不得不说,《咸鱼之王》的爆火享尽了平台红利与市场的带动,而营销策略的剑走偏锋也引起了很多争议。这些看似带有“运气”成分的光环掩盖了很多亮点。
但实际上,《咸鱼之王》背后的豪腾嘉科并不简单,能够闯进行业的视野焦点,所凭也绝非用运气可以一概而论。
豪腾的游戏品牌“疯狂游戏”在创立早期便致力于h5游戏领域,在小游戏诞生伊始便已稳坐头部。如果再将时间拉回2018年就能发现,彼时微信小程序刚开放第三方接入,豪腾便用自家产品《海盗来了》闯出了名堂。游戏一经上线小程序,就在蜂拥而至的产品中脱颖而出,甚至诞生了第一款月流水过亿小游戏的记录。
往后几年内,豪腾手上也爆款频现。可以说在小游戏领域,豪腾有着元老级别的研发经验。而再看今年的《咸鱼之王》,显然豪腾只是又突破到了新的高度。这其实都有迹可循,并非一蹴而就。
不仅是研发经验的积累,豪腾对产品也有着较为固执的追求——似乎出于豪腾之手,就势必要带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譬如在去年的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出自豪腾的千万流水级产品《肥鹅健身房》的制作人吕佳阳就曾分享:自己在做游戏时会遵守「孤品思维」的原则,即不去考虑工业化上的品质堆量,而是追求独立游戏的风格化,做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与唯一性。
也就是说,团队对于风格的“独特性”有着较高的追求。比如为形象与题材树立独特的记忆点,赋予风格上的高辨识度。
这样的特质也能在《咸鱼之王》中看到,使用咸鱼的独特形象结合经典的三国题材。用户认可度极高的三国武将体系,搭配无厘头的诙谐画风与文案,化身咸鱼过关斩将。强烈的风格辨识度给用户带来了差异化十足的认知印象。
而豪腾的CEO曹晓刚,也在疯狂游戏官网的Q&A栏目中提到自己的一套方法论:“首先是产品的差异化,要做玩法不会带来压迫感、有合理的付费空间的游戏。”
曹晓刚分析,如今许多大厂凭借自己的头部产品垄断品类市场,甚至趋向做工业化的路径,像他们中型的厂商,找到自己与大厂产品最大差异化的特点才是生存之道。在定位上,他们倾向于让用户有解压的游戏体验,并且先让玩家感受到乐趣,再考虑付费的需求。
正因为对产品有清晰的定位,才能够将《咸鱼之王》打磨出用户的粘附性。使其在新品迭代迅速的小游戏领域也能保持高存量、高收益的长线运营。
除了产品侧,豪腾在对于市场风口的敏锐嗅觉,进而把握机遇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可以说,为《咸鱼之王》推高买量而豪掷千金的果断,本就非寻常的中型厂商可有。
回顾今年的局势,得益于微信平台的鼓励推动以及市场效益的验证,小游戏的增长用起飞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6月16日的微信小游戏开发者大会上有展示相关数据,微信小游戏整体活跃用户规模在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就上半年而言,轻度微信小游戏用户出现了30%的增长,开发者规模突破30万,小游戏用户总量突破10亿,月活量达到4亿。
而来到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下半年,入局的厂商则更多、更集中。从热云数据统计可见,今年暑假,微信小游戏已有超过7700个产品在投放,比去年暑假增加约6000个,已超过手游App的在投产品数量;新增投放的小游戏数量超过2500个,比新增投放的App数量高出约1000个。
而同时期《咸鱼之王》的直接竞品就有十多个,用户分流严重,也导致其统治力度显著降低。不难想象,如果把《咸鱼之王》放在这个阶段起步,面对买量成本的升高、同类产品的角逐,其成就能否有如今的高度仍是未知数。
市场的上升气流固然象征着机遇,但同样也会引来无数竞争者的挤压,包括大厂产品的入局,稍有不慎也许就会磕个头破血流。
但也就是豪腾,带着《咸鱼之王》提前打开了局面,成功领跑了小游戏市场。凭借的自然是对产品的清晰定位和小游戏买量效应的察觉能力。
曹晓刚同样提到过,豪腾的产品主要服务于非核心游戏玩家。这类用户往往没有较高的游戏需求,也不具有主动性。但只需合理地将产品特色推送到其视野、激活他们的兴趣,就能转换出极高的泛用户潜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产品的孤品化与超前特性固然重要,但如何有效地投放、并引发用户的兴趣,是一切的前提。
《咸鱼之王》的买量策略,就是一次成功的实验。看似无克制地拔高买量成本,实际上有效地激活了目标用户群,平衡点击转化率的同时,用户增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这一切都离不开豪腾扎根于微信生态,基于市场现状的敏锐观察力。而抓住流量的契机,乘风起筝将《咸鱼之王》送上了比竞品拔高一头的位置,则是该游戏有如今成就的关键。
当然,即使“流量至上”的方针仍然适用,豪腾买量策略的成果也并非无脑效仿可以复制。“不计成本”的买量,带来的同时是营收压力的暴涨。想要将天价的买量成本转为预期的盈利效果,“还能火多久”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一旦平衡不好,容易导致本应稳定增长的局面崩盘,届时决策者无异于急功近利的赌徒。更何况买量成本随着投放市场的内卷不断提高,买量换取流量的效率随之降低,局面更易落入资本的掌控,中小厂商受到大厂的资源挤压。
要想复制《咸鱼之王》的独占先机,一个新的获量策略或许就是突围的关键。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