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共同的王亨利五世
“英国是我家的私生子”,法国是“软骨高卢鸡。”
英法恩怨情仇,一争就是数百年。
其实,英法史上“本是一家人”。分家后,数百年内来一直恩怨纠葛不断。在法国人骨子里一直看不起英国,认为“英国是土匪 二流子”,英国同样却从骨子里认为法国是“骗子”,是一只“软骨的高卢鸡”。且都认为“自己才是欧洲最纯净的血统”
由此,围绕“正统”之争,英法史上不仅有“百年战争”,且还有“百年纠葛”史——能占便宜的事,从不放过。
王者亨利
一、英法的欧洲荣耀,谁都相当“欧洲最正统的血脉”史上,数百年来,法国和英国这两兄弟的纠葛,其实骨子里皮笑肉不笑的谁都不认同谁。
但表面虽一团和气,骨子里却“谁都想捅对方一刀”。就如同当下,美国打利比亚,英国跟着去了,法国立刻搬出阵风一阵狂轰滥炸。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两兄弟仿佛穿了“连裆裤”。一战一起参加协约国,二战一起参加同盟国,就连到中国来火烧火烧圆明园,俩兄弟都手牵手齐上阵。
这对“患难兄弟”,感觉天生就是一起出来作孽的。
而且,兄弟之间还搞了一个什么海底隧道,关系好得头一扎“就从海里钻到对方的被子里去了。”
01)法国:“谁才是欧洲正统血脉与荣耀”大约1500年前,横扫欧洲大陆的罗马帝国“噗嗤”一声就被砌成两半:西边这个罗马不争气,被一群冰天雪地里走出来的江湖好汉给抢了。好汉们占山为王,挂上一个响亮的旗号“法兰克”。
“法兰克”皇帝查理一世死后,三个儿子吵吵闹闹终于分了家:三兄弟一人一个“法兰克”。
后来,两边的大哥二哥仿佛喝醉了酒,一阵酒脾气之下,就把中间不听话的老三给瓜分了。
于是,剩下的俩兄弟,西边就将广告语改为“法兰西”。东边的大哥觉得懒得和你扯了,我还是回到“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较好,这个名字听起来更高大上。
所以,法国人骨子里从小就觉得他们才是欧洲正统,身边的啥英国、德国、比利时、洛森堡、意大利之类的,“都是曾经的仆从、跟班和佣人”而已。
02)英国是“二流子” “土匪”在欧洲史上,英国出身可远没有法国这么高贵,跟南洋诸国、日本差不多,刚出生就被大陆远远遗弃在小岛上,被认为不是土著,就是“土匪 二流子”。
尤其是法国一向这样认为。那时,罗马人从英格兰撤了兵,英格兰就从此被一群北欧来的土匪给霸占了。
这群“土匪”,或者说法国人认为的“二流子”,就是英国人的祖宗。
别看这群“二流子”,其中有两个兄弟分别叫英格鲁和撒克逊。两个兄弟不断繁衍,生出了七个江湖好汉,同时成立了七个门派,在英格兰巴掌大的土地上,为争夺江湖霸主一战就是几十年。
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七大门派战斗正酣时,维京人和丹麦人看不惯,就急急忙忙赶来抢地盘。
法兰西荣耀
维京人和丹麦人并非功夫厉害,只是彼时七大门派互相伤害已都精疲力竭。一口气,英格兰的七大门派就被维京人和丹麦人灭了六个。
不过,“土匪”毕竟是“土匪”,“二流子”有“二流子”的尊严。维京人和丹麦人怎么可以在这片鲜血和灵魂铺就的大地上撒野?
于是,在英格兰土地上,活下来的英格鲁和撒克逊又联合起来一起皈依一个门派,这个门派取名为英格兰。
他们痛定思痛,充分发挥“土匪”和“二流子”战斗力:我的兄弟我可以砍,你却不行。
于是,英格兰人雄风再起,一举将维京人和丹麦人*得个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最终,忏悔者爱德华从英格兰人中脱颖而出,振臂一呼就成了英格兰人的王。
从此,在这片土地上,英格兰人有了自己的门派,自己的王,以及自己的江湖。
03)法国是“软骨头”是“高卢鸡”史上,法国号称“陆上霸主”,英国号“海上霸主”,史上曾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即便到了近代,也曾提议过“复合”。
1956年,为达到“复合”目的,当时内忧外患的法国实在是太艰难,于是时任法国总理的居伊·摩勒曾提出与英国合并。
条件是,全法国可以接受英国统治,包括接受英国女王的王位,但必须把英国的国民涂掉,从此以法国名义存世,并举行大选。
原因是,当时英国虽然有5000多万人口,法国只有4200万人口,但英国大多都是移民,或殖民地人口,按照有实际选举权来计算,在选举上,法国未必会输。且都是民主选举,法国的政治精英也未必会输。所以,法国提出这一要求,实际上旨在“以法国的名义吞并英国”。
荣耀的高卢鸡
英国呢,仔细算了一下细账:二战结束后,你法国可谓百废待兴,不但经济不行,且还懒人、烂人和穷人特多,我大英帝国怎可和你“同流合污”?后来居伊·摩勒甚降低条件,直接要求加入英国主导的英联邦,以此想挽救法国经济。
但还是被英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为啥哩?因为英国人其实骨子里就看不起法国。不管法国如何要求,本质上就是想“吞并英国”。
此外,英法百年战争和百年纠葛,英国即便也有获胜但总体上是输给法国的,尤其是法国人的“不诚信”。
而且,二战时,面对德国纳粹进攻,法国人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认为法国人已变得没有一点骨气。
更为重要的是,历经几百年的纠葛争执,当时的英国荣耀无限,曾有统治地球一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之誉,骨子里,英国一直认为,“在欧洲大陆上,英国的血脉才是最尊贵的,其他都是混血血脉。”
二、英法百年战争:“兄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遗憾的是,英格兰土地上的忏悔者爱德华死了,且很悲剧。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女。
他的大好江山成了无主之物。
江山这东西谁不喜欢?于是,爱德华的大舅子顺手把王位给抢了,结果二舅子不爽了,吃里扒外的去挪威找维京人来抢王位。
此外,另外法国诺曼底还有个爱德华和法国人的私生子,诺曼底公爵威廉,连半句英语都听不懂,他也对英国的王位爱不释手。火冒三丈之下,他也跑过来抢王位。
不过,或许是私生子的悲愤,威廉拿着欧洲骑士的重剑,三下五除二就把爱德华的大舅子和二舅子斩于马下。
威廉顺利成为英格兰的王,也顺利把法语和法国的整套“广告语体系”搬了过来了。
后来,到了1337年,俩兄弟就围绕王位继承及领地等利益,爆发了战争。这一战,就是100余年,一直干到1453年。
战争总体来说,可以归类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次是黑斯廷战役,法国人铁盔 铠甲全副武装,规格及高,搞得尽显贵族骑士范,不过,英国人用铺天盖地的最新的弓箭战胜了法国人。
第二次是克雷西会战,这次法国人痛定思痛改变战术了,不用奇兵,而是全部用步兵。由查理五世领队,并用上了最新的火炮扳回一局,最后*得英国人丢盔弃甲。
第三次战争,英国人的“匪性”彻底爆发,由亨利五世亲征,这次最惨,法国差点被英国给灭了。
第四次战役,由于第三次战争英国人踏上法国人的土地后,将法国人往死里整,结果,法国全民皆兵,一个叫贞德的女子振臂一呼,反过来又差点把英国给灭了。
忏悔者爱德华
三、恩怨情仇的矛盾根源:利益,还是利益究其百年战争根源,历史矛盾脉络如下:
01)英格兰对法国王位继承权的争夺那时代,英格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资源,曾不断遭受欧洲大陆海盗和王朝的侵略。特别是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征服英格兰,1154年安茹伯爵亨利二世登上英国王位后,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据史料记载,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登上英国王位建立了诺曼王朝,史称英国国王威廉一世,又有“征服者威廉”的美称。此后的1154年,随着法国安茹伯爵亨利的崛起,他继承了英国王位,并建立起安茹王朝,史称为亨利二世。
两人的关系较为复杂。在欧洲史上,无论是征服者威廉,还是亨利二世,他们既是英国的国王,同时也是法国国王的封臣。
至此两国便形成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为以后两国的冲突埋下了祸根。
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戴的爱德华王冠
威廉一世征服以来,两国因领地问题长期不和,到金雀花王朝时冲突更加激烈。
更为有趣的是,当时的英王爱德华二世在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撮合下,迎娶了法王腓力四世的女儿伊莎贝拉。
而这桩政治婚姻不仅没有消弭双方的隔阂,反倒加速了百年战争的到来。
1328年法王查理六世去世,加佩王朝绝嗣,其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继位,是为腓力六世。
当时,英王爱德华三世为伊莎贝拉的儿子,按辈分来算,他花四海腓力四世的外孙,腓力六世的继位引起他的强烈不满。
于是,爱德华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为此,法王借注释《萨利克法典》之机,在关于自由份地只能传给男性而不能传给女性的条款解释上,以法学家之口宣布法国王位继承的父权制原则,不承认爱德华三世拥有法国王位的继承权。
维京人
02)法国支持苏格兰引发仇恨在金雀花王朝时,两国斗争愈加激烈,富有苏格兰“铁锤”之称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就是以残*苏格兰人而著称。
英格兰和苏格兰长期不和,这给法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所以它大力支持苏格兰以牵制英格兰。
比如,苏格兰国王巴里奥尔于1295年7月与法国和挪威结盟,史上称之为“老盟约”。
根据盟约,法国每年提供给苏格兰补助金5万镑,作为交换条件,苏格兰必须每年用4个月的时间同英格兰作战。
长期以来,英格兰对法国支持苏格兰的行为一直耿耿于怀,在爱德华三世时这一矛盾迅速激化,“摘取一朵名贵的百合花本比拔起一把多刺的蓟草更为容易,为荣誉,且多利益”。
如此,英格兰对此忍无可忍,最后直接导致英格兰向法国开战。
英法百年之战
03)加斯科尼的土地之争加斯科尼阿奎丹地区,属于位于法国西南部,属于阿奎丹地区的女公爵埃莉诺所有。埃莉诺嫁给了法兰西国王路易六世的儿子,也即后来的路易七世,埃莉诺后来成为法兰西王后后,阿奎丹地区的加斯科尼则作为嫁妆成为法兰西王国的一部分。
裹搅的是,埃莉诺与路易七世的婚姻没有维持多久。15年后,路易七世以不守妇道和不能生育男性继承人为由与她离婚。
由此,法兰西也丢失了富饶的阿奎丹地区。
事有凑巧,不久埃莉诺又嫁给了安茹伯爵亨利,当时,安茹伯爵亨利为法王的封臣,1154年,亨利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史上称之为英国安茹王朝,也即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
圣女贞德
埃莉诺便成为英格兰王后,阿奎丹地区作为嫁妆成为英国的一部分。
至此,路易七世才恍然大悟,他为失去富庶的阿奎丹地区后悔不已。于是收复阿奎丹地区便成为法国一定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由此,英法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由此大打出手。最后法国取得优势,将该地区纳入法国版图。
但该地区的商业地位对英国来说可谓是核心的核心。首先,英格兰进口葡萄酒的大部分来自加斯科尼。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从客观上决定了加斯科尼和英格兰特殊的贸易关系。
英法百年战争
四、近代纠葛,骨子里的“百年世仇”仍“活着”?在法国看来,又是这个“婊子养的”*好事。原因是,前面说过英国亨利娶了法国国王的老婆,所以法国人从骨子里瞧不起英国:我家不要的女人,成了你家的主人,“你们都是我们家的私生子”。
英法百年战争后,仿佛都厌倦了刀光剑影的江湖生活,都认为直接的火拼伤到谁都痛。
后来两兄弟改变策略,依然暗自较劲,又上演了轰轰烈烈的100年碰撞史:只要能占对方便宜的事,就一定要干。
他们的利益争夺就从未停止过,直到夺得了足够多的资本和利益而成为欧洲霸主。
英法百年战争
在数百年争夺中,法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人是:“背信弃义的阿尔比恩(不列颠的别称)”,认为英国是“贪婪的、暴君的迦太基”,法国是“普世、理念和无私的罗马。”
直到德国人崛起,1907年,英法两国签订了《英法协约》,表面上停止了一切利益纠葛和争端。
如今尽管英法关系谈不上“仇恨”,但骨子里却依然记着某些东西。比如在欧盟内部,英国的声音“经常被弱化”,英国一气之下就“脱欧”了;英国新冠疫情大爆发时,法国直接“关闭海底隧道”。
更为现实的是,走在法国的大街小巷,游客宁愿用手比比划划也比说英语更受到法国人的尊重。
毕竟,这几百年的战争血泪凝结出的仇恨,法国老人们大街小巷茶余饭后的谈资内,对英国的调侃怎能说是过眼云呢?
英法百年战争
五、小结有些矛盾是无解的,因为矛盾与生俱来,且深入骨髓。有些矛盾,名叫“冤家愿解不愿接”“又何以代代相传?”
而这次,英国伙同美国和澳大利亚,对着法国的背心就是猛烈的一刀,法国骨子里“欧洲贵族荣耀”,会否觉醒?
从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冷峻的表情来看,其坚定的眼神仿佛已经说明了:“一切,事情正在起变化!”
愿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能解救法国,也警醒英国。
谁是王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