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看国外、养老看传统:在两套标准之间“反复横跳”的中式父母

养娃看国外、养老看传统:在两套标准之间“反复横跳”的中式父母

首页模拟经营中式家长更新时间:2024-05-26

每当提及“中式父母”,总是令笔者感到心情复杂。其实无论东亚还是西方,每个地区的社会背景、思想方式和家庭模式不同。这造就了诸多差异。

哪里都有称职、有爱的家长;哪里也都存在刻薄、缺乏责任感的家长,国外的家庭同样存在争吵、矛盾。可是回归现实,有时候也真的很无奈,为何东方家庭有些习惯是那么突出呢?

真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儒家思维造成的吗?其实全面地解读儒学,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没有被传承,反而以误解的方式,当作了不平等关系中的由头。

养娃看国外、养老看传统?

一位身在海外的博主,拍下了某学校“家校合作”的场面,发出这样的感慨:到底谁在说外国父母只养到18岁就不管呢?

学校“家长日”的时候,外国学生的家长也要纷纷打扮得体地前来参与活动。上大学、结婚这些事,也同样需要家庭支持。

只不过对房子、车子的刚需没有国内这么夸张。但同时,西方家长对于“传宗接代”的要求,同样不会像国内这么执着。只能说,很多现象都是“相互的、有原因的”。

但无奈的情况是,许多中式家庭里的长辈和父母,很难理解到这个层面。或者还有一部分,内心也是清楚的,但嘴上完全无法承认。

一位网友的评价,显得很“扎心”,却又说反映出不少中式家庭里的真实状态。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喜欢说“人家养到18岁就扫地出门啥也不管”?

大概是希望通过这种对比,让子女明白:我们在18岁以后还管你,已经非常好了,你一定要知恩图报。可是这样的言论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本来家长的付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经常挂在嘴边强调,让亲子关系里的爱意,或多或少地增添了一种抱怨的意味。

如果只是嘴上说说还好,更可怕是有些家长真的会用“两套标准”来压榨后代。网友总结,“养娃看国外、养老看传统,并在两个标准之间反复横跳”。

这样的培育方式和家庭理念,又被比喻为“赌徒式养娃”:需要好好支持学业时,家长不愿花多少教育成本,认为补课、学声乐学画画都没用;甚至考大学也不愿意供。

却期盼着他们能自动变成“寒门学霸”,拿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自己勤工俭学;然后等毕业了全家借着学生的逆袭过上好日子。“国外父母什么都不管”,成为他们合理的理由。

喜欢“反复横跳”的中式父母,有以下原因

提供支持时,参照“西式标准”,且不说“国外家庭关系淡漠”是多大的误解;关键是希望后代听话和涉及养老时,又变成了传统的“中式标准”。

我可以打骂,但你不能顶嘴;我可以比较成绩、比较你的工作,但你不能攀比家境。我抚养你的时候,你所有委屈必须忍受,“眼泪拌饭”无所谓。

但我老了需要子女照顾时,子女敢有一丝不耐烦,叫做“给父母脸色”。我可以在亲戚邻居面前贬损孩子;但孩子只要敢说家长一句缺点,等于“嫌弃父母的不孝子”。

比较典型的中式父母,之所以喜欢在两套标准里“反复横跳”,大概有以下原因。在我们习惯的文化思想和家庭关系中,很多年来都默认不存在平等。

一位博主说得比较直白,中式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好比“君臣”。父母属于站在高台俯视后代的视角;跟那种俯下身子跟子女对话的西式家庭有本质区别。

其次,跟生活条件和社会资源相关。即使在2023年,很多家长生娃的初衷依旧是“没有后代怕自己老了没人依靠”。更不用说上代人了。

对晚年生存的恐惧,促使很多人完成生育;或者仅仅是想跟大多数人一样,到岁数就结婚生娃。这样的初衷,几乎就预示着“中式家长”更容易出现上述行为。

于是进入了这样无奈的循环:因为条件困难、担心养老而生养后代;又因为生养后代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然后抱怨后代。

可是当子女不想再重复这种循环,不愿后代重复牛马般的生活,“中式家长”还是会认为这颠覆了认知,选择催婚催育。然后再度陷入抱怨。

所以,该如何走出这种循环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