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是华佗的故里,也是曹操的故乡。
在我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阴险、毒辣的白脸奸臣,因为小时候学的课文、看的书和电影,还有县晋剧团唱的大戏里,都是这么写这么演的,于是“曹操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大坏蛋”便在我幼小的心里扎了根,一直到现在都很难扭转这个看法。可见,小时候受的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多么根深蒂固。
曹操画像
直到走进亳州,比较客观地了解了他的身世、穿过当年曹操发起主持修筑的地下运兵道,我对曹操的看法才开始有所转变——
曹操不是大坏蛋,也不是大好人,他有缺点也有优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成为他自己:颇具军事才能的军事家,有一定治理国家能力的政治家,对建安文学作出过一定贡献的文学家;有野心,使诡计、篡夺皇位的阴谋家,“唯才是举”但疑心太重、一言见疑便*害士人的暴君……不管功过是非,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说,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评价任何历史人物或今人,简单地冠之于“好人”或“坏人”,太过粗暴。
也是到了亳州,游览了曹操家族墓和地下运兵道等遗迹,对曹操才有了更加清晰一点的认识——
曹操家世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谯为今亳州市谯城区)。神医华佗的同乡。
关于曹操的家世,其说不一,特别是对曹操远古祖先的说法很不一致,就连曹操家人的说法也是互相牴牾的,其说主要有三种:
黄帝之后
相传黄帝有个曾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为妻,女*三年,孩子总生不出来。陆终不得已用刀子剖开女左边腋窝下,生出三个儿子;又剖开右边腋窝下,生出三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名安,赐曹姓,封在曹国。
本周初,周武王将其弟振铎封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周天子称同姓诸候为叔父),改封曹安的后裔曹侠在邾国。战国时,邾国被楚灭掉,子孙分散,其中有的在沛定居下来。秦末曹侠之后曹参曾为沛县狱吏,后佐刘邦灭项羽,封平阳候,汉惠帝时,继萧何为相国。曹操即为曹参之后。
黄帝画像
持此说者除《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外,《三国志·魏书·蒋济传》注也说:“臣松之案蒋济《立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
曹腾是曹操的祖父,其碑文称曹氏出自邾国,很可能代表了曹腾自己的看法。
姬姓之后
曹叔振铎被封在曹国后数百年,即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年),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国国君的后人被称为曹氏,曹操即为这些后人之一。
后稷画像
持此说者为曹操本人。《三国志·魏书·蒋济传》注:“魏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
曹操的儿子曹植赞同这一说法,曹操死后,他在《武帝诔》中说:“于穆我王,胄稷胤周。”稷,即后稷,名弃,相传为周的祖先,舜时为农官,别姓姬氏。
虞舜之后
魏明帝曹睿时,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认为魏为舜后,推舜配天。
太尉蒋济反对这一说法,认为舜本姓妫,其后代姓田,不是曹氏的祖先,并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诘责高堂隆,指出“魏非舜后而横礼为族,降黜太祖,不配正天,皆为谬妄”。
但曹睿却赞同高堂隆的说法,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在洛阳南面修筑了祭天的圆形高坛即圆丘后,曾专门下了一道诏书,明确声称:“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圆丘,以始祖帝舜配。”
虞舜画像
到魏元帝曹奂被司马炎废掉时,《禅晋文》也说:“昔我皇祖有虞”,同他的叔伯兄弟曹睿(曹奂也是曹操的孙子)持同一立场。
推测起来,曹操在世时其祖先可能已经无考了。诸种说法大抵都为附会之谈。
比较正史的说法
曹操的曾祖名节,字元伟,在地方上有仁厚礼让的名声。曹节共有四个儿子,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最小的一个儿子名腾,字季兴,即曹操的祖父,东汉著名的宦官。
曹腾早年就进宫当了宦官,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五个帝王,时间长达三十余年。桓帝即位后,曹腾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
曹腾生活在一个宦官可以娶妾养子并可用养子袭爵传封的时代,因此他也收了一个养子,名曹嵩,字巨高,这就是曹操的父亲。
既是养子,其亲生父母为谁必然会成为人们探究的对象,而探究下来也没有什么结果,因此有了“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的说法。
由于有曹腾这么个大宦官养父,曹嵩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很容易就做到了司隶校尉的官职。汉灵帝时,又转为大司农、大鸿胪。适逢灵帝开西园卖官,曹嵩又通过贿赂当权的宦官,并花万金,在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十一月为自己捐了个大尉的官职(次年四月被罢免)。曹腾死后,又袭费亭候。
曹嵩生子曹操,经复旦大学古DNA验证,曹操之父来自曹氏宗族。
曹操宗族墓群
曹操宗族墓群是汉魏时期的墓葬群,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至今挖掘的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薛家孤堆、刘园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
《水经注·阴沟水》有记载
水四周城例,城南有曹蒿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余基尚存,柱础仍在。
庙北有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罦罳已碎。阔北有圭碑,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候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阴又刊诏策,二碑文同。
夹碑东西列对两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马也。有腾兄家。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颍川太守曹君墓,延熹九年卒,而不刊树碑岁月。
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碑。历太中大夫、司马长史侍中迁长水,年三十九卒。熹平六年造。
炽弟胤冢,冢东有碑,题云:汉谒者曹君之碑,熹平六年立。城东有曹太祖旧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
由古籍记载知,亳州城南有曹腾、曹蒿、曹炽、曹胤等墓。后经考古发掘证实,除《水经注》记载的曹腾等人墓以外,亳州城南还有曹鼎、曹鸾、曹勋、曹水、曹宪及许多不知名的墓。由此可见,自曹腾发迹后,曹氏家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广大。
从已发掘的墓葬知,曹氏宗祖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规模都很大,均是由前室、中室、后室以及数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组成的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构的曹嵩墓。
对于墓葬总是有所禁忌与避讳,是否迷信暂且不论,由于时间关系,没进墓葬参观,仅在外面浏览了一番,便离开了,前往曹操运兵道,于我而言,那里更具吸引力~
曹操运兵道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为曹操所建。位于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现已发现长约8000余米。
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木结构、全砖结构等构筑形式,纵横交错,经纬交织,分为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叉道等盘错相连,布局奥妙,规模宏大。
道内设有猫耳洞、掩体、障碍券、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另有通气孔、灯龛等附属设施。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地下长城。
入口
地道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
单行道
上下两层道
平行循环道
立*叉道
猫耳洞
通气孔
障碍券
出口
从入口到出口,曹操运兵道只开放了一小部分供游人参观体验,不过这一小部分已经基本展示了运兵道的内部结构。
走在里面虽有箭头指引,但也如入迷宫,灯光昏暗,有些阴森森的,一个人走是会感到害怕的,除非你胆大心细[呲牙]
曹操运兵道修筑的历史背景及作用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辨即位。
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自己为太尉、相国,独揽大权,*死何太后和弘农王,残暴专横。
十二月,曹操等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讨伐董卓失败,曹操返回家乡招兵聚粮,以图再起。
曹操起兵时,兵少将寡,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弱点,曹操从城内顺着四门大街挖了地下道,一直通到城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城内暗暗送到城外,然后再从城外开到城内,反复多次,以示兵众,麻痹敌人,使敌人不敢冒犯。
曹操运兵道的发现
曹操运兵道是为了军事需要而修筑,具有很强的隐密性,其位置、分布、规模及内部设施,史书均无详细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兵道逐渐被遗弃不用。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挖防空洞曾多次发现,但均未引起注意。
1969年,全国普遍“深挖洞”时,在老城内主要街道两侧民房下,断断续续挖出近四千米古地道,才引起政府及业界人士关注,曹操运兵道得以保护性挖掘、修复。
其他曹操遗迹
亳州是曹操的家乡,在亳州还留有许多曹操遗迹——
魏武故里
在老城东郊,据《水经注》载,“城东有曹太祖故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有诗云:
众宾会广坐,
明灯喜炎光。
清歌制妙声,
万舞在中堂。
可见其规模之宏大。
观稼台
曹操推行屯田制时,在城东郊、西郊各筑观稼台一座,以督耕观种。宋以前两台上均建有寺庙。
八角台
在亳州市南郊,传说当年曹操在此台上曾与家乡兄弟歃血盟誓,故又称拜交台。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正月,曹操在擒*吕布,大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率军返回家乡,在此建大飨堂,犒赏六军将士及家乡父老,并颁布《军谯令》。
八角台上原有大飨堂早已在滚滚红尘中灰飞烟灭。
饮马坑 拦马墙
在城西北隅,是曹操当年训练兵马的场所。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回故乡招兵买马为征讨董卓作准备,不想大张旗鼓,许褚建议在涡河西段靠北岸一带开辟练兵场,于是便有了“饮马坑”和“拦马墙”。
“饮马坑”是一处水塘,在其四周伐树砍草开出一片草坪用来养马,为了防止马匹丢失,在饮马坑四周建起多道汉砖结构的石条围墙,称其为“拦马墙”。
曹操,不管后人对他冠以怎样的称谓,他的故事如何被演绎,在故乡人的心目中,他都是杰出的一代枭雄。
亳州行记——
上一站:
下一站:亳州花戏楼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