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司马昭一语道破个中玄机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司马昭一语道破个中玄机

首页战争策略九伐中原更新时间:2024-04-30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恩,在辅佐蜀后主刘禅期间,先后六出祁山伐魏,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被后人所称赞。

无独有偶,诸葛亮病逝后,他指定的接班人姜维也不甘落后,他先后从公元247年到262年,在十五年中进行了九次伐魏,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九伐中原”。

第一次北伐。时间在公元元247年。姜维率军“出陇西、南安、金城(均在今甘肃东部)界,与魏国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今甘肃东部)”。这次战争中“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今四川新都)”。

第二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49年。姜维遣部将廖化进取洮城(今甘肃岷县),结果是魏将邓艾“先自据城,得以不败”,姜维等不克而还。

第三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50年。姜维“复出西平”(今青海西宁),诱羌胡以为羽翼,又与郭准战于洮西结果是“不克而还”。

第四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53年。这年费祎已死;姜维获得了更大的兵权,他亲率蜀军“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西和),经董亭(今甘肃天水),围南安”。最后是“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

第五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54年。姜维复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结果是魏“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第六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55年。姜维出狄道,结果是“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今甘肃临洮西南)”。

第七次北伐。间在公元256年。姜维与魏将邓艾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东南),由于蜀镇西大将军胡济失期不至,结果姜维大败,蜀军“星散流离,死者甚众”。姜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

第八次北伐,时间是公元257年。姜维乘魏将诸葛诞反于准南,亲率数万蜀军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西南)。魏将邓艾、司马望合兵相拒,结果是“细数下挑战,望、艾不应”。后诸葛诞兵败,姜维引兵还成都。

第九次北伐。时间在公元262年。姜维率兵“出侯和”与邓艾相拒。后“为邓艾所破,还住杳中(今甘肃舟曲以西、岷县以南)”。

以上是九伐中原的经过,具体战绩是胜三次,败二次,不克而还四次。总的说来还是胜多败少,并不是“屡败不止”。

虽然战绩并不理想,增加了国家的消耗和人民的负担,却没有达到预总定的目标。但是不进行征伐魏国的战争,后果又会怎样呢?

从蜀汉内部情况看,自蒋琬和费祎相继谢世以后,政权实际上被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把持。如果说,蒋、费两人虽然在政绩上无所建树,但基本上还是承续“诸葛之成规”,内修政治,发展经济,那么到了黄皓专擅时期,内部斗争日益加剧,政治经济局面已逐渐呈现混乱状态,最明显的一例就是黄皓与右大将军阅宇勾结,“阴欲废维树宇”(即废除姜维,树立阎宇)。在这种局面下,军事上如再不奋力自强,就只好坐以待毙了。

而从蜀国的军事实力来看,到蜀汉后期,不要说是能征善战的将领,就是训练有素的士卒为数也是不足的。“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当时军事实力的真实描绘。在军事实力减弱和军事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采取单纯防御的方针即专守防御,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也无法抵挡魏军在漫长战线上的大举进犯,只有采取现代军事家所说的“攻势防御”方针,即在总的防御态势下,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点,组织以攻代守的进攻战,才能较好地与强大的魏国抗衡。

所以姜维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仍然勉乎其力,腰次组织北伐,这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其实是在寻求挽救蜀汉灭亡的自救之道。这也不是姜维的发明,它是诸葛亮生前一直在执行的既定方针。

姜维九伐中原是六出祁山的继续,它分散了魏国的军事力量,把强魏的兵力钳制在秦岭一线,从而保住了蜀国边境的稳定,延长了蜀汉政权。公元263年,魏主司马昭兴兵伐蜀,在诏书中用四个字对姜维的九伐中原进行了充分肯定:明智之举。

所以从蜀汉的立场看,九伐中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面临强魏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一条符合攻势防御方针的自救之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