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秋莎究竟有多强大?《金刚川》中的这些细节你绝对没有发现!

噶秋莎究竟有多强大?《金刚川》中的这些细节你绝对没有发现!

首页战争策略金刚川更新时间:2024-07-29

电影《金刚川》中的细节

这部以抗美援朝战役为背景讲志愿军守桥的电影却被网友说成是低配版的《敦刻尔克》。

在豆瓣甚至都被骂出了shi,但实际上这部《金刚川》并没有网友说的如此不堪,其中的细节更是让人啧啧称奇,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欲罢不能,直呼真实!

口哨

骂它的都是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其中细节的观众!

细节十一

电影中吴京操作的是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1938年,苏联加里宁工厂以瑞典M34式40毫米高射炮为蓝本,研制出37毫米高射炮,1939年正式定型,命名为“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并于1940年投入批量生产。至1945年,总产量超过18000门。该型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主要的轻型防空武器。

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此炮携弹量200发

弹仓容量10发

有效射高3千米

配备夜光*伤榴弹和夜光穿甲弹

在发射穿甲弹后

能在500米内击穿46毫米厚的钢板

一个炮班人数8人

包括班长和7名炮手

炮班

班长主要负责指挥

并将目标参数报给三四炮手

一炮手在右侧负责火炮的方向瞄准

一炮手

二炮手在左侧负责火炮的高低瞄准

关磊和张飞都属于二炮手

除了负责高炮的高低射脚调整

最主要的则是用脚踏激发开火

二炮手

三炮手则负责装定目标的斜距离

四炮手主要负责装定目标的航路和速度

四炮手

五炮手负责向装填机内压弹和退弹壳

五炮手

六七炮手主要是为五炮手输送炮弹

六七炮手

细节十

你知道为什么张译开炮时的射击指令

口令为而不是吗?

这是因为"放"字为第四声是个爆破音

喊出口的瞬间就能将音量提至最高

而"打"为第三声

无论出口速度还是音量都比不上放来的有气势

细节九

在开炮战斗之前

我们可以发现有位战士拿着一个圆筒形的东西在观察

这玩意叫做一米对空测距仪

一米对空测距仪

这是防空兵和炮兵常用的光学测距机

用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角速度的专用装备

一米对空测距仪

这种测距机是一种很古老的设备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应用

细节八

在战斗期间张飞炮组战友全部牺牲后

张飞一人操控M1939式高射炮

将敌机给击落了

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都觉得这根本不符合实际

一个人怎么可能操作需要八个人操作的高射炮

甚至还能将敌机打落呢?!

这简直就是抗美神剧!

张飞

但其实他们都错了

虽然这门高射炮正常情况下的确需要八人操作

真实历史上确实有人做到过一个人操作一门炮并且成功打下敌机

以刘四为原型的张飞

他就是我们的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志愿军刘四

刘四在三十一营第三连担任一炮手

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

他独自一人爬到一号位上

提前架好预瞄点

当敌机俯冲至距离地面一千米时

他把握时机瞬间射击

成功命中敌机腹部并将其成功击落

在整个抗美援朝的战争中

刘四共击落敌方战机12架、击伤16架

事后被授予个人一等功

并获得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细节七

可能有些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

电影中的美国空军是不是脑子都有问题

面对我军的高射炮不躲不避

反而直勾勾的冲过来跟我们对轰

这是不是导演又在胡编乱造?

其实并不是美军笨

而是他们用人命堆积起来的战术经验

因为与其把飞机拉起来暴露机翼和肌腹被高射炮当成活靶子打

不如直接冲下去和高射炮对着干

要知道飞机的赢面还是很大的

因为美军飞机配备着海盗式的4门20毫米航炮

火力极其凶猛

加上自身皮糙肉厚的特性

和高射炮对射的优势非常大

所以美国空军才会采取这样一种看似自*

实则赢面更大的方式来发起进攻

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也不是吃素的

也经常能将美军飞机击落

细节六

张飞之所以强调不能打交叉

是因为交叉战术是指高射炮在进行防空作战时

由多门炮组成的一个防空体系

再从多个方向对敌机进行连续击打

形成的交叉炮网

然而张译和吴京的两门高射炮

各自只有不到50发炮弹

而正常一门火炮的配弹量是200发炮弹

50发炮弹打交叉没一会就会被打光

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所以他们并不适合用打交叉的战术

细节五

电影中的张飞和关磊一直在争夺一号炮位

这并不是他们争强好胜想出风头

而是想把最危险的炮台留给自己

让兄弟能有存活下去的希望

因为一号炮位在打掉第一架敌机后

位置必然会被暴露

这时等来的就是敌机无情轰炸和扫射

所以当关磊执意要留在1号位时

一向节俭甚至有些抠的张飞毫不犹豫的答应给关磊十颗炮弹

细节四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色名称分别为关磊、张飞、刘浩

关磊

张飞

刘浩

就像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一样

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角色名而已

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

并非只是一个巧合

而是电影导演埋藏其中严谨的细节

该片利用名字的细节表现出志愿军们如同兄弟那般团结一心

即使不是同一个兵种

甚至不在同一个连队

依然可以团结共同抵御外来强敌

细节三

该片中夹杂着各种方言

比如说南昌话的邓超

邓超

北京腔的吴京和梁山方言的李九霄

吴京

很多人都不理解

为什么要搞一个方言大杂烩?

全员安安分分的讲普通话不好吗?

李九霄

其实这正是导演的要求

为的就是更加接近历史

因为当时的志愿军都来自五湖四海

却为了同一个目标汇聚到了一起

共同守卫着背后的祖国

细节二

电影后来我方出现了喀秋莎炮火支援

它的学名为:BM-13型火箭炮

(英文:BM-13 Rocket Artillery ,绰号:Katyusha,译文:喀秋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装备的一型轮式车载火箭炮。

喀秋莎

BM-13型火箭炮采用载重卡车为底盘,安装8个导轨式发射架构成移动式火箭炮发射系统,可挂载16枚M-13型固体燃料火箭弹,战斗射程达8500米,最大行程385千米 。

BM-13型火箭炮于1941年开始装备苏联军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总共装备6800门。该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效果突出,以“喀秋莎”火箭炮之名而著称 。

抗美援朝并非喀秋莎首次显神威

在二战期间的苏德战争中

苏联就用这种武器对付德国人

排山倒海式的攻击

一度成为德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也被德军称作魔鬼火炮

细节一

影片中总共吹响了四次口哨

每一次的口哨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当关磊向天空发射照明弹后

他吹响了第一声口哨

这声口哨代表着他向张飞的告别:来世再做兄弟

因为关磊知道在暴露位置之后

就一定会被敌方飞机扫射

在吹完口哨后

关磊就被随着而来的敌方机炮炸成了碎片

当张飞来到玉米地寻找关磊时

他吹响了第二声口哨

这声口哨代表着他的希望

渴望得到兄弟的回应

但可惜的是

在猛烈的敌方炮火之下

关磊已经再无生还的可能

当张飞在关磊的坟前放好一根烟后

他吹响了第三声口哨

这声口哨代表着对兄弟逝去的惋惜

当张飞干掉了敌军飞行员之后

他吹响了最后一声口哨

这声口哨代表的含义是:兄弟,我终于为你报仇了!

细节0

电影中出现的美军战斗机被志愿军战士们称为“黑寡妇”,即P-61重型战斗机

P-61重型战斗机

它是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诺斯洛普公司研制的一种重型战斗机。

P-61重型战斗机

P-61战斗机为美国设计的第一架夜间战斗机,与中型轰炸机大小相仿,装备两台2000马力普拉特·惠特尼R-2800-10”黄蜂”发动机,尾撑上装有两个方向舵,采用前三点起落架。

该机装有当时世界最先利用雷达导航系统,可在夜间进行空中格斗。该机机身涂成黑色,常常隐蔽于夜空中,依靠其先进的机载雷达搜索发现目标。P-61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用玻璃钢做雷达罩的飞机。

在真实历史中

金刚川桥造好的第二天美军就曾发动两次轰炸

虽然第一次没有命中桥梁

第二次空袭炸掉了这座7孔桥的5孔

据统计,从金城战役到朝鲜停战

金刚川工兵桥附近200米内发射的炮弹2500多发,炸弹350多枚

但金刚川大桥依然屹立

这都是我们志愿军同志们全力坚持补救的成果

说完了这部电影中的细节

我们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

电影最后志愿军们用血肉之躯搭建起了一座桥

虽然看起来十分鼓舞人心

但这种剧情实际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金刚川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金刚川桥

是一座载重桥

它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汽车和喀秋莎火箭炮通行

以及快速运送弹药和物资支援前线

电影里那座歪歪扭扭的人体浮桥

是对志愿军聪明才智的侮辱

因为抗美援朝打到后期

基层指战员可以说个个智勇双全

他们根本不会造一座桥

放在那里给美国空军当活靶子炸

而是造好桥的基础后

白天先撤掉桥板

晚上再铺上去渡河

聪明的志愿军战士们甚至还在水下30公分处

造了一条水下桥

用青石板铺成后

甚至就连汽车都能开过去

其实这种层出不穷还因地制宜的战斗智慧

才是志愿军将士们能以弱胜强的奥秘

可惜在电影《金刚川》中

只表现出了单一的牺牲精神

却将志愿军将士们的战斗智慧完全抹除了去

一点都没有体现出来

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感谢阅读和观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点赞和关注!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编辑:电影鬼才gap

文案:电影鬼才gap

注释:本文章只在今日头条首发,其他平台皆为搬运冒充!(未经允许不可搬运!)

以下是往期文章,喜欢的观众老爷们可以看看!我们下期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