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声明一下,我只看过《金刚川》的预告片和拍摄花絮,本文不讨论剧情。
像片中出现的美国F-4U夜间改进型海盗战斗机及B-26轰炸机、B29轰炸机、喀秋莎火箭炮、波波沙冲锋枪、莫辛纳甘等武器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本文的重点只有一个:打飞机用的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简称37高炮。
电影中战斗发生的背景我也不啰嗦了,只谈37高炮。
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在1951年,苏制M1939式37高炮就随志愿军入朝作战,1951年9月末,37高炮有643门,到1951年年底,37高炮达到956门。可以说,这种高炮是志愿军最主要的防空力量。
高射炮兵经常用该炮埋伏射击超低空飞行的敌机,或射击敌炮兵校正机。37高炮不但PK过螺旋桨飞机F-4U,还打过喷气式的F-84。
电影里有句台词:“飞的远打不着,飞的高打不着”,确实反映了这种高炮的局限性,对超低空飞行的螺旋桨飞机尚可用肉眼捕捉飞行轨迹,有一定的*伤力。但是对于高速飞行的喷气式战机,能命中目标可能也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
志愿军高炮十一营二连三班用37高炮击毁击落敌机十架,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防盾板上的十颗红星标志着高射炮的战绩,如下图。
正式拍摄前,吴京和其他演员也反复训练过如何操作37高炮。
就吴京这段训练视频,细细分析一下37高炮的操作方法。
注:本文不是科普贴,只说37高炮操作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操作37高炮打飞机绝不是一件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一定需要一个高炮班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才有可能做到。
高炮班的组成(针对37高炮)一般有9名炮手加一个班长组成,实际可能6-7人。
高炮班战斗状态
其中,一炮手负责操控方向机,通过摇动方向机转轮调整炮口的方向。
一炮手
方向机结构图(与电影中道具有差异)
一炮手位置
二炮手负责操控高低机,通过摇动高低机转轮调整炮口的高低,用脚踏板击发火炮。
吴京应该就是二炮手
高低机结构图
二炮手位置
电影中使用的37高炮应该是一、二炮手用瞄准具,在方向、高低上进行手摇搜捕、瞄准,追随目标。
三炮手负责距离装定,根据测距手的斜距离报读,转动距离转轮,目视距离分划盘,始终保持当测距手报出某一距离的瞬间,相应的分划刻线恰好通过指标,赋予炮管提前量。
三炮手、四炮手
有两个概念要说明一下,一个是目标斜距离,一个是拇指测距法。
目标斜距离也就是射出点到目标的距离
影片中也使用了拇指测距法
拇指测距法:
第一步让右臂水平抬起,与身体保持垂直,并且竖起拇指。
第二步,先闭上左眼,轻微转动腰部,让拇指能够遮蔽住需要测量的物体,使睁着的右眼、拇指和被测物体呈三点一线。
第三步,闭上右眼睁开左眼,可以看到被测物体与拇指有了一小段横向距离,根据被测物体的大致尺寸来算出横向移动距离。最后一步,把这个横向移动距离乘以10就得出了被测物与自己的距离。
图中测算敌机的距离也是这个原理,首先知道敌机的型号和敌机长度,看看横向移动距离能放下几个飞机,把飞机的长度乘以刚才的“几”,再乘以10,就是它到你的距离。(有约10%的误差)
例如:横向移动了5个机身的距离,飞机长度是20m,那么飞机到自己的距离就是5*20*10=1000m。
四炮手负责用航路指示器装定目标航路和目标速度。具体作用是在瞄具中指示一炮手跟踪方向,以及赋予瞄具提前量。
四炮手要在一、二炮手捕捉目标前装好航路,防止一、二炮手丢失目标。
五、六炮手为装填手,主要负责压弹、退弹。
五、六炮手
影片中的压弹镜头
七、八、九炮手主要负责给五、六炮手输送炮弹。
37高炮在实战中如何打飞机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人员和装备都完整的状态下打飞机。
当发现敌机来袭时,测距员对敌机进行测距(拇指测距法)并报距,与之同时所有炮手就位。一、二炮手通过调整方向和高低捕捉敌机,三炮手转动距离转轮来对准相应刻度,四炮手在一二炮手捕捉目标前装好航路。五六炮手进行装弹、退弹。一二炮手捕捉到目标后由二炮手踩脚踏进行开火,开火方式分为短点射和长点射两种。
其二是高炮受损、人员不整状态下打飞机。
例如高炮的防盾板、炮盘、距离分划盘受损,但是高炮发射机构仍能正常击发。此时不需要实时调整目标航路,因为敌机的俯冲速度在上一轮射击时已装定了。
这时可以单人先把方向转轮摇到提前位置,然后只操控高低转轮概略瞄准敌机。当敌机俯冲比较近(1000米之内)时,准确把握时机,用长点射与敌机正面PK。
注:像影片中单人操作37高炮击落敌机在一定情况下是有实现的概率的。
本文也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其中37高炮的很多操作细节和术语都没讲到,我也只想写大家都能看懂的文章,毕竟不是搞学术研究,希望各位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