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掳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史称“文姬归汉”

大才女蔡文姬被匈奴掳走,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史称“文姬归汉”

首页战争策略救救孟德更新时间:2024-05-09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大学者蔡邕之女,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蔡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著作《蔡文姬集》已失传,留世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上官婉儿,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蔡文姬画像)

一、多才博通

(一)书法真传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不仅是大学者,也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体。蔡文姬聪慧颖悟,加上从小的耳濡目染和受父亲的教诲熏陶,蔡文姬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蔡文姬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无论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二)文姬辨琴

蔡文姬九岁那年,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弦,问她是哪一根,蔡文姬说是第四根。父亲这才佩服不已。文姬辨琴的故事也被写入了三字经。

(三)文采横溢

蔡文姬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体。其中五言的《悲愤诗》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称赞蔡文姬的《悲愤诗》曰:“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文姬的才华压倒了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文姬的影响。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创作的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二、命运多舛

(一)丈夫早亡

蔡文姬最初嫁给了一个名叫卫仲道的人,丈夫不久就去世,二人没有生育子女,蔡文姬回到娘家居住。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后汉书·列女传》)

(二)被虏北方

董卓在长安被*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为董卓所迫,接受中郎将官职而获罪,为司徒王允所囚,后被处死狱中。时值中原大乱,兵荒马乱,四处交兵,南匈奴撕毁交好协议,趁乱闯入中原大肆烧*抢掠,蔡文姬不幸被南匈奴所掳走。也许是出众的外表和不凡的气质,或许是父亲蔡邕名声的庇护,蔡文姬在胡地的遭遇还算幸运,没有像其他人被当作奴隶,而是被南匈奴左贤王看中,纳为小妾,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并且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弱女子,兵荒马乱中被掳走,身处北方严寒蛮荒的异乡,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一待就是十二年,其中的痛苦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

(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

“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后汉书·列女传》)

(三)文姬归汉

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的被逐步削平,曹操统一北方,战乱得以暂时平息,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曹操是个惜才之人,素与蔡邕交好,得知故人的女儿困在北方,当即派遣使者到胡地与匈奴首领谈判,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中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后汉书·列女传》)

然而,蔡文姬在北方已有家室,并且有两个孩子,如今又要与两个儿子活生生永别,无依无靠回到大汉,作为一个母亲,她是多么的心如刀绞、痛彻心扉!作为一个弱女子,她又是多么无助、多么忐忑、多么无奈,她没有选择的权力。她作为一件政治物品被交换了出来。“文姬归汉”历来被传为历史美谈,然而,曹操是否出于人道、念及旧情把她营救了出来?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或是某种政治作秀、政治交换?这一切都不得而知,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社会,女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其间的苦楚只有自己明白,默默忍受。

(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局部)

(四)文姬求情

  蔡文姬归汉后,曹操以蔡邕无子嗣之由将蔡文姬许配给了屯田都尉董祀。刚成婚没几个月,董祀却犯了死罪,眼看自己刚嫁没多久的丈夫又要面临死亡,蔡文姬只身前往朝堂求情。当时是冬天,她赤足单衣,蓬头垢面,面容憔悴至极。当时曹操听到禀报,对着众多宾客说:“今天我让你们见一见大学者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一见曹操,当即叩头谢罪,求曹操免除董祀死罪,言语清晰明朗,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曹操却反问道:“我下命的文书已经在路上,要如何撤回?”或许他想听听这位大才女会怎样回答。文姬答到:“您老人家马匹上万数,将士多如树林,何不赶快派一匹快马,追回文件,救救垂死的性命呢?”曹操被其感动,就赦免了董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后汉书·列女传》)

(越剧《蔡文姬》)

董祀到底犯了什么死罪?曹操为什么要*董祀?史料无从查考。有人说,曹操原本就没打算*董祀,要的就是文姬的求情,使董祀和蔡文姬一辈子感激他,这或许才是曹操的目的所在。

(五)默写古籍

蔡文姬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文姬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文姬头巾鞋和袜子。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过很多古书,曹操问蔡文姬:“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记起来吗?”蔡文姬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就是。无论真书草书,听从大人的命令。”于是蔡文姬将自己所记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遗漏和错误。

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汉书·列女传》)

(蔡文姬雕像)

从文姬求情和默写古籍的事迹可以看出,蔡文姬不仅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而且贞烈刚强,不为所屈。

三、“文姬归汉”是大国关怀还是女性悲哀

“文姬归汉”的故事听起来是鼓舞人心,似乎彰显了大国的实力与人文关怀,但从蔡文姬自身来说,她是一个牺牲品,她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待在胡地或重回故土,对她都是煎熬,两地都成了她难以割舍又难以安放的纠结去处。如若蔡文姬并非蔡邕之女,蔡文姬不是鼎鼎有名的大才女,曹操会不会救她呢?其实,现实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历史上那些籍籍无名的被北方少数民族掳走的中原女子,谁又管她们的死活呢? 谁又记得她们呢?

(蔡文姬纪念馆)

蔡文姬离开匈奴,回归大汉,按照外人来看,她应当欢欣雀跃,她一定是非常高兴的,其实,蔡文姬的内心非常痛苦,毕竟她已在北方生活了十几年,而且有了两个孩子,面临母子活生生的永别,她心如刀割。从她的《悲愤诗》就可看出,她离开孩子是多么的伤心,如今对孩子是多么的思念。

蔡文姬《悲愤诗》(节选):

……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离开孩子后,在百忧煎熬之下,自己感到已快到生命的尽头,虽勉强生活下去,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重嫁董祀之后,虽用尽心力,勉励自己活下去,但经过一番流离之后,自己已经成为被人轻视的女人,反映出加在她身上的巨大的精神枷锁,以及她内心的矛盾、担忧、煎熬和苦楚。

在男权拥有绝对地位的古代社会,女性不管是才华横溢,还是出身名家,都难逃战乱的祸害和命运的捉弄,命运是多么的坎坷多舛。而身为名人之女,又被当做了政治交换的工具。她无处诉说,欲哭无泪。

曹操与蔡文姬的复杂情感纠葛也难以说清。曹操对蔡文姬,有怜惜、有疼爱、有钦慕、有尊重、有贪恋。而蔡文姬对曹操呢,有敬重、有感激,又有防卫,既想依靠,又不完全放心。可以说,二人的情感关系非常复杂,似恋人,似知音,似父女,又似君臣。

(文姬归汉浮雕)

文姬归汉的故事被后人编入小说、戏剧,得以广泛流传。如,元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尤侗的《吊琵琶》杂剧,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历史剧等,均取材于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