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968》大道至简:要想变得博大,你就需要回归简单

《剑来968》大道至简:要想变得博大,你就需要回归简单

首页战争策略剑来三国更新时间:2024-04-29

在《剑来·第968章 重返剑气长城》中,讲到了一段陈平安和礼圣的对话。双方言语极少,显得很是晦涩难懂,其实呢,在这寥寥数语之中,作者讲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道理,不详细掰开讲,怕是很难读得懂。

我们先来看一看小说中的这段对话:

先是,陈平安问礼圣:“当年剑气长城那场十三之争,中土阴阳家陆氏,到底有没有包藏祸心?”

礼圣回答说,并没有,而且还详细地解释了很多。然后,礼圣问道:“如果不是这个答案,你会怎么做?”

陈平安如实回答:“阴阳家陆氏,就会是下一个正阳山,可能更惨。”

礼圣笑道:“山上恩怨我还是见过一些的。”

老秀才帮忙补了一句,“不也没管。”

陈平安欲言又止。礼圣举了个例子,“人和蚂蚱。”

一个都没问什么,一个就给了个莫名其妙的答案。陈平安却点点头,懂了。

蚂蚱断了条腿,还能活蹦乱跳。而作为有灵众生之长的人,撇开修道之人不谈的话,反而无法拥有这种强大的生命力。

陈平安一听到这个比喻,就立即联想到了仙家渡船,在早先陈平安的想象中,一条穿梭云海的渡船,照理来说,是环环相扣、极其精密的存在,但是事实上,一艘仙家渡船的构建组成,除了那些秘不示人的关键阵法中枢,此外一切,其实要远远比陈平安想象中……粗糙。那么同理,整个人间和世道,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间隙和距离的,自己先生提出的天地君亲师,一样皆是如此,并不是一味亲近,就是好事。

礼圣如果对浩然天下处处事事管束严苛,那么浩然天下就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浩然天下,至于是可能会更好,还是可能会更糟糕,除了礼圣自己,谁都不知道那个结果。最终的事实,就是礼圣还是对很多事情,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是有意一样米养百样人?是对某些错误宽容对待,还是本身就觉得犯错本身,就是一种人性,是在与神性保持距离,人之所以为人,恰恰在此?

崔东山曾经抛出一个极其古怪的论点,有人成为功德圆满的儒家圣人,或是成佛,或是成为白玉京的无垢真人,其实都是天大好事,那么假设若是有朝一日,人人果真皆是无错无过的圣人了?假设人人是文圣,是亚圣,又是如何场景?千万亿万人如一?到底是天大的幸事,还是会让我们这些修心不够的凡俗夫子,在今天就稍稍觉得有点心有余悸?

其实,作者在这里讲了一个有点不太容易懂,好像又显而易见的道理:越是庞大、越是复杂的事物,越是需要用简单的架构支撑,用简单的理念来维系,否则,根本做不大,也支撑不住那份庞大。

01越是强大的事物,底层逻辑往往越是简单易懂

通常而言,我们会觉得,机构越是庞大,越是需要严格的管理,否则,岂不是很容易失控呀!比如,大公司、大机构,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大公司里,必须是令行禁止,否则,谁想干啥就干啥,岂不是早就乱套了呀!

但是,越是复杂的机构,越是庞大的机构,必须有一些基础性的、底层性的共识做支撑,否则,这个机构就真的成了一盘散沙。

任何一个成功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愿景与核心理念。公司的愿景,提供了发展方向,这是公司所有员工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公司的核心理念,为公司在处理具体事物方面提供了取舍标准!

曾经有一家互联网公司,上市之后有钱了,于是,创始人开始高调地宣称要去做汽车,要去做体育,要去做影视……到最后,终于资金链断裂,公司也面临退市,这家公司叫乐视。

当公司决定脱离原有的行业,去进军汽车、体育、影视时,就已经在偏离公司的愿景。一个公司在资金充足之后,可以拓展业务,但是,不应该偏离公司的愿景。

华为公司经历过很多次的转型和变化,但是,一直在通讯这个领域内,每一次转型,都是想让自己在通信这个领域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还记得任正非所提出的那个战略理念吗?方向可以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这就是支撑华为这个大公司的一个简单性理念。一个大公司,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那么多的流程设计,别管是谁,都不可能丝毫不逾越这些规矩和章程,都不可能不会犯错。

那怎么办?这样庞大的机构,人员又多,每个人又难免犯错,这个人犯个错,那个人犯个错,公司岂不是早就崩盘了呀!

很简单呀!制定方向的时候,大致正确就行,下面执行的时候,在这个大致正确的方向基础上,进行灵活处理,争取再精确一点就行,再下一级那就争取再正确一点就好啦……如此一来,反而可以确保整个公司人人有活力,公司事事有把控!

02做事抓大放小,不求尽善尽美

上面我讲了太多大公司、大机构,事实上,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一辈子可能都没有机会去管理那些大机构,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人生意义呢?

我觉得,在做事方面,我们不要追求尽善尽美,追求大方向无错就行;不追求准备充分,追求准备好关键要素

也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三点:

(1)在对事情的期待方面,不追求尽善尽美,追求方向的大致无错就好

(2)在对事情的准备方面,不求准备多么充分,只求关键要素的充分准备

(3)在具体做事之时,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的、关键的就行了

我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我们习惯了把每道题都尽可能做得尽善尽美,拿到满分,毕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高分,才能够上一个好大学。

于是,参加工作后,我们做事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想着做什么事最好都是完美无瑕的那种!

事实上呢,变化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常态,不完美是这个世界最正常的状态

于是,我们很多时候,陷入这样的一个死循环:我们越是期待尽善尽美,就越是希望自己准备的充分完善,然后,越是希望自己做得一丝不苟、毫无瑕疵;而事实上是我们期待得越高失望就越大,越是渴望完美无瑕,越是容易紧张,就越容易漏洞百出!这就会使得我们的挫败感越是强烈,而挫败感越强烈越是摧毁信心,越是容易搞砸……

我们都知道长征是我们共产党的一次华丽转身,可是,事实上,*他们带领红军进行长征的过程中,并没有规划着去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而是*在根据每一次具体的斗争形势,做出一个个当下的、具体的决策,一仗一仗打出来的结果。*带领这支队伍的过程中,秉持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边跑边打,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掌握战争主动权。

结果怎么样呢?

蒋介石每次围剿红军,都要制定详细地围剿计划,而红军每次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结果,反而是红军一次次从包围圈中跳出,蒋介石一次次地围剿失败。

做事情,就是这样,你永远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你也永远不可能把事情准备得万事俱备,做事的过程中谁都没有办法保证绝对性的万无一失

而我们自己对于事情可能不完美、准备可能不充分,过程中可能会出错,有充分地预估,有这种心理预期,那么,即使这种意外发生,也算不上什么意外了。

我刚开始在公司里做事的时候,领导交给一项工作,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然后,领导每次催我,我都会说还没有做好。结果,等我自以为做得比较完美的时候,领导却说已经不需要了,因为他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版本的,已经发出去了。

其实,不仅在工作中应该如此,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

教育孩子,我们不要期待着孩子什么都好,希望孩子尽善尽美。对于孩子的事情,也不要什么都干涉、指挥,总想让孩子什么都完美无瑕。有些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天中玩什么,玩多久,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甚至先做哪道题,他们都要管着,还会专门坐在一边盯着。孩子简直不再是个人了,而是父母手里的一个牵线木偶!

对于工作,尽责就好;对于生活,尽心就好;对于孩子,爱他就好!

把握住核心要素,至于工作、生活、教育孩子中的那些不完美,只要不严重,不用太在意的。

工作中,努力尽责了,结果,没有达到领导理想的要求,受了批评,那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生活中,尽心尽力了,结果,没有达到老婆的满意,那也只能尽力安抚,又能如何呢?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心爱他,呵护他,但是,总有事情做得不够好,让孩子经历了坎坷,那就陪着孩子一起走过去那些坎坷,也许这些坎坷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03做人守住底线,悦纳自己,宽以待人

其次,在做人方面,不要对人性有过高的期待,别对自己期望过高,也别苛责他人,悦纳自己,也包容他人。只要在自己的底线之上,对人对己都多一些包容

我们的老祖宗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之所以能够容纳得多,那是因为我们不挑剔,不苛责。也就是说,我们要求得低,才会容得下更多的人。

对于大海而言,只要是水,它都接纳,无论这水是清是污。

三国争雄之中,曹操手下文臣武将最多,原因就在于他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才,哪怕德行不佳,哪怕多次反叛,他都一样重用。

有感而发,我觉得,在做人方面,也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别对自己期望太高,要能够悦纳自己

(2)别过分苛责他人,能够包容他人之过

(3)在内心深处画一条底线,对自己的要求要略微高一点,对他人的要求应该低一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小说读得多了之后,我们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圣人、有完人。不信,你看看人家包拯,看看人家诸葛亮,看看孔子,看看王阳明,看看曾国藩……

而儒家文化又一向主张,三省吾身,臻于至善。恨不能仁义礼智信,都得做全了了才行。

于是,我们中国人有苛责自己、苛责他人的传统。以致于只要我们反思自我,总能找到问题和不足;查看他人,总是能够找到一堆缺点和问题

在西方社会里,只有神是完美无暇的,所有的过往圣贤都不完美,所有的身边人也都不完美。所以,他们也根本不会用完美来要求自己,更不会用完美来苛责他人。

而我们中国人呢,一看书,书中的圣贤是完人,小说里的主人翁是完人;一看周边人,朋友圈里要么这个有才华,要么那个在旅游……好像书里书外,自己身边的一切人都在彰显着自己的不够好,自己身边人的不够好!

有人说,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上进群体,其实,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焦虑群体。所有的一切都在彰显我们的不足、缺点和问题,我们岂能不焦虑,又岂敢不上进呢?

最近,在知乎上有一个热帖:

人,有必要活着吗?

不管怎么努力,消极的那一面总会打倒正面的那一面,带来无尽的折磨。正面的人儿,制定了美好的计划,安慰着自己的坏情绪,尽量每天好好地活着。负面的人儿,潜伏着,某个时刻突然蹦出来,把正面的人儿拉进深渊,却无法挣脱这个无限循环往复的痛苦~一遍又一遍,生死徘徊。为什么?

从这个人的问题中,可以看得出这个人有多么地挣扎,他希望自己永远积极、永远阳光,永远开心。可是,总是会有坏情绪、消极情绪,于是,两者斗争来斗争去,搞得自己很痛苦。

可是,那个消极的、懒散的、有负面情绪的人,也是你自己,也是你的一部分。就像崔东山问得那个古怪问题一样,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只是永远阳光、积极、乐观,真的就美好了吗?

我们每个人,都既善良又邪恶,既积极又消极,既有开辟天堂的力量,也有创造地狱的能力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需要学会与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解,和自己并不善良的一面共存。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你情绪很低落,可是,低落完了就完了,也别再批评自己不够阳光了。继续生活,让生活一点点变好,你的负面情绪自然就能够变好了。

同样,对于他人,也别过于苛责,别人犯了错,该如何就如何。但是,别因此把这个人全盘否定,或者是一直贴上这样一个标签,带着有色的眼睛看他。

哎,说到这个我就比较容易感慨,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家的高考选拔机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高考考得不够好,别管他之前是否优秀,他都被贴上了loser的标签。上了差的技校或者专科,将来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也会据此判断这个人是否优秀。我们的这个高考选拔机制本身就不够包容,就是在苛责孩子们。当然,高考又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一时半会,我们也没有办法。

当然,我们在悦纳自己、包容别人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划出底线来。否则,很容易让自己走向堕落,对身边人形成纵容。

比如说,人嘛,难免会消沉和放纵。容许自己在消沉的时候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小视频,但是,这个容许需要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工作之余可以玩一个小时,这就是可以的。

对于别人也是。对待女朋友,女孩子嘛,难免情绪化,我多包容着点就是了。可是,你一再包容的结果是,她简直不再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只要是有点不开心,就一定拿你出气。别人欺负了她,她一定要在你身上找补过来。那么,这就是过分了,你要适当地不再包容她,让她意识到她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对周边人的伤害。

最后,发散了那么多,总结一下吧!

无论做什么,我们总想什么都抓住,什么都想要,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回归最重要的,抓住最重要的这一点,然后,无论风吹雨打,你都抓牢这一点,你就可以因为简单而变得博大

做人,只要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偶有恶念,偶有懈怠,也是人之常情;只要坚持住了原则,身边人偶有犯错,偶有过分,也别放在心上

做事,只要把握住了关键要素,偶有失控,不及预期,也是正常现象,尽力做好就是了


特喜欢《剑来》这部书,书中的很多小道理,对我启发极大!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欢迎关注,一起读懂那些道理,一起读懂这部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