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
编辑|观星
在其他幼儿都在搭建积木时,幼儿M1拿着重重的木墩在幼儿之间乱走,不小心还撞倒了其他小朋友搭建的作品,教师T1看到后及时给予了制止。
教师:“你不能拿着木墩再乱跑了,你这个行为很危险,而且你还把其他小朋友的作品给弄倒了,你要帮助他一起搭建好。”
通过教师的及时制止,幼儿M1停下不规范行为,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搭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与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可适度介入游戏,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建构过程中幼儿M1拿着重重的积木在幼儿之间到处走。
幼儿M1的行为不仅很危险,还阻碍了其他幼儿的搭建活动,教师看到后通过言语及时给予提醒和制止,告诉幼儿该行为的不规范性与危险性。
经过教师的提醒幼儿放下了手中的积木,停止乱跑的行为,专心投入到搭建活动中,在后续活动中也没有发生违反规则等不良行为。
由此可知,教师运用口头言语对幼儿不良行为的及时提醒和制止保证了幼儿的安全,促进了积木游戏的顺利开展。
注重幼儿获得发展在评价效果方面,教师对注重幼儿获得发展的评价出现134次,占据总体比重的36%,占据总体比重的第二位。
教师在评价内容方面较为注重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当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会运用口头言语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可知,教师对幼儿积木游戏的即时性言语评价注重幼儿获得发展。
教师访谈十:研究者:“您在即时性言语评价后会反思自己的评价效果吗?你认为即时性言语评价效果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Y2:偶尔会反思,有时候会想一下自己当时处理的方式是合适的吗?如果换种处理方式是不是会好一点。
我认为评价的效果从幼儿下次搭建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有些幼儿你在引导后,他搭建技能提升了,在下次搭建过程中运用的建构技巧会更多。
而且当其他幼儿遇到困难时,他会把经验传授其他幼儿,因此,我认为从幼儿下次的建构活动中你就可以看出他的建构技能有没有提升。
如果幼儿能把自己的建构经验分享给其他幼儿,那么说明他是真的学会了这个建构技能。
也说明了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性支持是有效果的。但是也会有一些幼儿,你在给他们引导后,他们还是不会,建构水平也没有提高。
对于乱跑、乱闹的幼儿在提醒他们之后他们会安静一会,可是过了一会,他们又开始捣乱了。
对于这些情况,在游戏结束后我会反思是不是今天搭建的主题幼儿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调动幼儿建构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不断改进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可知教师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并提供及时适当的指导,从对教师的访谈可知,当教师看到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会及时给予引导,会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发散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建构水平,促进其抗挫折力、想象力、创造力、探究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幼儿积木游戏中教师即时性言语评价中的存在问题有:社会性发展的关注不足、学习品质形成的关注不够、延时评价使用占比少。
否定性言语评价占比大、忽视评价语言的具体性、忽视评价对象机会的均衡、存在中性的评价情感、消极的评价情感占比大、忽视幼儿积极反应。
社会性发展的关注不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学会合作与互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主要的社会学习内容,”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在幼儿积木游戏中会强调幼儿之间要学会彼此沟通、合作、分享,但是当幼儿出现争抢积木时,教师的引导往往是告诉幼儿不能争抢、要合作。
侧重于解决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出现争抢积木的深层次原因,如幼儿是不是没有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等关注不足。
【案例8】《争夺积木块》,三名幼儿在合作搭建积木,在搭建过程中有两位幼儿突然开始争抢积木,男幼儿用积木打了女幼儿,教师听到哭声时,及时过来调解。
教师Z1:“你们怎么了,妹妹怎么哭了?”幼儿J1:“老师,哥哥抢我的积木,他拿积木打我的头。”
教师Z1:“你是哥哥,要懂得分享,应该让着妹妹,拿积木打人是很危险的,以后不能这样了。”因为男幼儿经常与他人争抢玩具,教师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并让他冷静一下,反思自己的问题,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再回来搭建。
【案例9】《破环王》,在积木游戏中,其他幼儿都在搭建积木的时候,幼儿S1不参与建构活动,看到旁边有小车,他径直走过去把小车骑了过来。
因为积木游戏场地有限,所以幼儿S1在骑车过程中会碰倒其他幼儿的作品,幼儿向教师告状,教师看到后对幼儿S1骑车的行为给予制止。
教师:“现在是建构活动时间,快把小车还回去,你看你都把他们的作品破坏掉了,你要帮助他们一起搭建。”
对于教师的提醒,幼儿S1把小车还了回去,但是并没有和其他幼儿一起搭建,而是在破坏他人的作品,教师看到后制止了幼儿的破坏行为。
教师:“你不能再破坏别人的作品了,这是她们辛辛苦苦搭建出来的作品,你这是在干吗呢?你站一边去反省一下,”被教师批评后,幼儿伤心、失落地站在旁边看别的幼儿玩游戏。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几名幼儿在搭建积木时,突然出现争抢积木现象,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争抢幼儿积木、打人的行为是不好的。
不仅违反了游戏规则,还很危险,于是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教师没有考虑到为什么该幼儿总是会出现争抢积木的行为,是他没有掌握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吗?
对于幼儿表现出的独自骑自行车、损毁其他幼儿作品等行为,教师只是对幼儿不规范的行为给予批评,停止幼儿的游戏行为。
让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思考为什么幼儿不参与建构活动?为什么会破坏别人的作品?教师只是看到问题存在的表象。
缺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注,一味地批评不仅会打击幼儿搭建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习品质形成的关注不够,在教师即时性言语评价内容中,教师对幼儿的建构水平、活动规则的遵守情况关注较多,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仅出现31次,占据总体比重的8.3%。
由此可知,在幼儿积木游戏中,教师更加注重幼儿在建构过程遇到的困难及在游戏中的不良行为并运用口头言语及时给予指导、提醒或制止。
而对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表现出的坚持性、探究性、反思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关注不够。
【案例10】《不稳的高塔》,幼儿Y1用积木搭建了一个很高的塔,但搭建的塔总是会倒,教师看到后及时给予引导。
教师Z2:“你搭建的塔怎么总是会倒呢?你看看他们搭建的塔很高也不会倒,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没有说话,教师看幼儿不知道原因直接告诉他说:“你看他们搭建的塔下面地基的积木数量很多,你下面放的积木数量太少了,就很不稳固呀,所以当你搭建很高的时候下面就支撑不住了,它就会倒了。”教师帮助幼儿把地基垒得很坚固,让幼儿继续开始建构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在案例中,当幼儿面临建构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教师对幼儿建构问题的解决,只是采取简单示范的方式。
不利于其探究性、反思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的发展,直接告诉幼儿解决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建构能力而不是让幼儿探究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教育不利于幼儿更长远的发展。
延时评价使用占比少延时评价是对及时评价的补充即当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建构困难,教师让幼儿自己思考、探究的一种评价方式。
教师的延时评价行为仅出现24次,占据总体比重的6.5%,由此可知,教师延时评价使用占比少。
【案例11】《通行桥》,幼儿D1搭建了一个桥,但是没有搭建上桥的公路,仅仅只有一个桥,教师看到后及时给予引导。
教师L2:“你搭建的桥看起来很稳固,但是老师有个疑惑,车子应该怎么上去啊,你想一想你见过的大桥,那些车子是怎么上去的?”
幼儿D1:“车子上桥时会有一条路,车子可以从那条公路上开上来,我这个没有,因为这是人走的桥,不是车过的。”
教师L2:“那人应该从哪里上桥呢?是不是也有一条公路呢?”幼儿D1:“是的。”
教师L2:“那你想一下应该怎么改进呢?”幼儿D1:“我给这个桥搭建一条公路吧,我想到了,我可以用长木板进行搭建。”
于是幼儿用长木板搭建了一个公路,但是当她走上桥时,发现这个桥很不稳,人会摔倒。教师看到后说:“你再想想办法,想一想怎么解决,”教师说完之后就去观察别的幼儿了。
幼儿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在接口处叠加积木,但是人走上去还是会倒,但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幼儿表现出很沮丧、不开心,自己在一旁不再进行搭建活动了。通过分析案例可知,幼儿遇到建构困难时教师会及时给予提醒或引导,引导幼儿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当幼儿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一次又一次尝试而又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并没有对幼儿的建构活动给予进一步的引导与支持。
幼儿因屡次失败表现出气馁、建构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逐渐下降等行为,开始在旁边无目的摆弄着积木。
教师的参与、帮助和引导对于保持幼儿建构的兴趣和建构活动的继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果教师给予延时评价。
再次提供支持,不仅可以促进幼儿抗挫折能力、探究力、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调动幼儿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建构能力。
否定性言语评价占比大,肯定性言语评价占据总体比重的38%,中性言语评价占据总体比重的31%,否定性言语评价占据总体比重的31%。
可知,教师运用口头言语对幼儿积木游戏进行即时评价时较多使用否定性言语评价。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处于微观系统中的教师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言语是最直接的影响方式。
总的来说,对于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气愤而紧张地尖声说话可能会对幼儿产生某种不良的影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