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蜀汉国势所迫。蜀汉的国力是远不及魏国的,因此如果指望双方和平发展,从硬实力上击败魏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蜀国也只能偏安一隅,坐以待毙了。为此要想击败强敌,惟有积极北伐,通过战事的变化,逐步蝉食魏国,达到化被动为主动、以小博大的目标,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后出师表》中也提到“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尽管作者可能不是诸葛亮本人,但也如实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第二个原因小编认为是诸葛亮个人的政治抱负。我们要知道,诸葛亮是名政治家而不是政客,政治家与政客的分别就在于,政治家有政治理想,有政治追求,而政客没有。作为三国里唯二的政治家(另外一个是曹操),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很明确,就是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