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检海成语出处(山川河海成语)

搜山检海成语出处(山川河海成语)

首页战争策略亮有一计更新时间:2025-06-07

搜山检海成语出处,山川河海成语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巜说岳全传》,说的是赵构南逃,建立了南宋政权,偏安一隅。而金国元帅金兀术为了消灭南宋,亲自率兵进犯。南宋小朝廷无力抵抗,赵构只能再次逃跑。金兀术要抓住赵构以绝后患,紧追赵构的逃跑队伍不放,就是所谓的“搜山检海捉赵构”。

搜山检海”这个典故与两个历史人物相关,一个金军统帅完颜宗弼,是为追击方,另外一个是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是为逃亡方。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史称“靖康之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南宋政权初建,他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逃到扬州。

天会六年(1128年)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到扬州的宋高宗,金军悍将完颜宗弼率军自河北南下,先后攻占濮州、开德、大名等地。天会七年初,宗弼升任元帅右监军。宗翰、宗辅派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分道南下,宋高宗自扬州继续渡江南逃。宗弼入宋淮南西路,进兵宋归德府,将攻之,宋守将出降。宗弼一路所过州县,一击即破,或不战而降,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占领宋江北重镇和州(今安徽和县)。宗弼欲从采石矶渡江,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伟的阻击,一连三日均不得渡。

天会七年(1129年)十一月,完颜兀术军改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江,击败杜充所率宋军,攻下建康,分派诸将占领周边战略要地,宗弼则亲率大军取宋广德军路、湖州(今属浙江),至临安府(今杭州)。宋高宗闻临安不守,又奔往明州(今浙江宁波)。宗弼派阿里、蒲卢浑为先锋领精兵四千追袭宋高宗;又派讹鲁补、术列速取越州。阿里军连破宋军,逼近明州,宋高宗登船逃入海上。宗弼随后率军赶到,取明州城,阿里、蒲卢浑泛海至昌国县(今浙江舟山岛,捉获宋明州太守赵伯谔,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温州逃往福州,又入海追击,受到宋海上水军的阻击才退兵。宗弼率军返回临安,结束对宋高宗的追*,与次年初率军北还。

从完颜宗弼的进军路线来看——从河北出发,一路攻击前进,经过河南、安徽、江苏、浙江诸省,连续跨越了黄河、淮水和长江三条天然防御带,不说实际上的行军距离,单纯地理上的跨度就超过一千公里,而直到金军撤军北上,整个“搜山检海”的才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映射出以下几个冰冷的现实:

首先,无论是*还攻坚,金军对宋军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事实上,从金军南下开始追击,到最终追击结束,敢于与金军*的宋军屈指可数,而据城坚守的也很快被攻克,说明宋军的战斗力低下到难以想象的地步。要知道,从“靖康之变”到金军再次南下追击宋高宗,中间足足间隔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再说没有得到预警,被敌军打的措手不及,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更可怕的是,宋军的强项是水军,可竟然连阻挡金军渡江都做不到,军备之松弛,与各级官僚的无能昏庸让人叹为观止。

其次,金军不但是长途奔袭,而且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竟然没有遇到后勤补给和情报搜集的难题!

金军以骑兵为主,前进速度快,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迂回作战,但是随着战线越拉越长,粮草的供应难度与日俱增,依靠从北方基地输送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务,只能是就地征集。假如金军是采用暴力手段,劫掠乡里的话,必然遭到地方武装的全力反击,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此外,淮河以南地区,金军是首次进入,地形不熟,但竟然能够准确地掌握赵构的踪迹,紧随其后,说明情报来源准确可靠。

上述两个问题清楚明白地表明,地方民众对彼时的赵宋政权持怀疑态度,只要金军收敛暴行,民众是愿意与其合作,提供粮草和情报的,下面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证明——完颜宗弼北还的大军被韩世忠的水军阻挡在长江南岸,悬赏之后便有人献计,最终用火攻将韩世忠的水军击败。

最后,被宋王朝委以重任的各地长官(基本都是文官),绝大多数都是出降或者逃跑,既没有气节也没有胆气,与他们百多年后的同类表现完全相同,印证了他们乱世之废物的特性。

综上所述,撇开宋高宗赵构性格中的软弱因素,单纯看金军追击中宋军、宋将、各级官僚的表现,以及民众对宋廷的态度,映射出的冰冷现实——彼时的赵宋王朝腐朽没落,民心尽失!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